云冈石窟中小窟龛的展开:装饰·空间·工匠
中华文明研究译丛
【日】熊坂聪美 著
黄盼 译
福建人民出版社,2024年
ISBN 978-7-211-09533-9
作者介绍
熊坂聪美——
日本筑波大学大学院人间综合科学研究科博士。现为日本成城大学民俗学研究所研究员、成城大学非常勤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佛教美术史
黄 盼——
中央民族大学学士、硕士,日本京都府立大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博士后。现为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石窟寺考古研究室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佛教考古。
内容简介
《云冈石窟中小窟龛的展开:装饰·空间·工匠》是熊坂聪美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增改而成。本书将由贵族或民众主导开凿的数量丰富、造像规模小、制作周期短的中小窟龛,视为云冈石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分析窟龛造像的打破关系与形式特征,判定云冈石窟中民众发愿制作佛龛的开始时间,中小窟龛与大型窟之间的关系,进而构建云冈石窟中小窟龛发展历程及不同的工匠系统。
目 录
序 章/1
前 言/1
一、云冈石窟概要/4
1.云冈石窟的地理位置、北魏建国及迁都平城/4
2.开始营造云冈石窟的背景/5
3.云冈石窟的分期/7
二、云冈石窟中小窟龛概要/9
1.概要与纪年像/9
2.研究史概要/18
三、研究目的、方法与本书的结构/20
1.以往研究的课题与本书的目的/20
2.本书的结构与研究方法/21
第一章 昙曜五窟的开凿期佛龛--佛龛制作之始/26
前 言/26
一、研究背景、各定义/27-
1.研究史与课题/27
2.研究方法与开凿期佛龛的条件/28
3.探讨对象/32
二、开凿期佛龛的位置(1)--第20、19、18窟/33
1.第20窟/33
2.第19窟/36
3.第19-1窟/38
4.第19-2窟/44
5.第18窟/46
三、开凿期佛龛的位置(2)--第17、16窟/54
1.第17窟/54
2.第16窟/64
四、从开凿期佛龛来看昙曜五窟的营造/64
1.开凿期佛龛的特征--佛龛周围边框的出现/66
2.开凿期佛龛的特征--与多佛题材的组合/68
3.开凿期佛龛的雕刻位置/69
4.开凿期佛龛的制作与昙曜五窟的营造次序/71
五、昙曜五窟与带供养人像的佛龛/71
1.第20、19窟/72
2.第18窟/73
3.第17、16窟/73
4.石窟的原始设计与佛龛/75
5.第18窟的营造理念/76
结语/78
第二章 第5窟与佛龛--佛龛制作的推广/90
前 言/90
一、研究背景/92
1.第5窟概要/92
2.先行研究与课题/92
二、第5窟明窗及门口的造像/96
1.造像概要/96
2.明窗西方式造像的制作时间/96
3.明窗中国式造像的制作时间/99
4.门口造像的特征/100
三、第5窟周壁各像的制作过程--裂缝与造像/105
四、与第6窟及第11、13窟的关系/109
1.显示与第11、13窟关系的要素/110
2.显示与第6窟关系的要素/112
五、第5窟与佛龛/115
1.汉化初期独立发愿佛龛概要/116
2.汉化初期佛龛的特征/118
3.佛龛制作的推广--从第11、13窟至昙曜五窟周边/125
结 语/129
第三章 第11、12、13窟外壁窟龛的定位--小型窟的出现/137
前 言/137
一、研究背景、各定义/138
1.第11、12、13窟外壁窟龛概要/138
2.先行研究及课题/146
3.基于窟龛构造的分类及分布/147
二、第11、12、13窟外壁窟龛与第2期各窟的关系/151
1.显示第6窟影响的要素/151
2.与第5窟的共通点--系带表现/154
3.显示第2期各窟影响及个性的要素/155
小结/162
三、与第5、6窟周围佛龛及石窟的关系/163
1.一佛十千佛结构/164
2.三尊结构/165
3.三壁三龛式/168
4.三壁一坛二龛式/170
小 结/174
四、与西端诸窟的关系/174
1.“一佛十千佛结构”及三尊结构/174
2.三壁三龛式/176
3.三壁一坛二龛式/188
4.三璧三龛窟与三壁一坛二龛窟及小龛的关系/189
结 语/196
第四章 中小窟的营造理念--以菩萨交脚像的位置为着眼点/207
前 言/207
一、研究背景、各定义/208
1.三壁三龛窟名称的问题/208
2.营造年代/210
二、中型三壁三龛窟与小型三壁三龛窟/213
1.中型三壁三龛窟左、右璧的结构/214
2.小型三壁三龛窟/218
三、小型三壁三龛窟的周边与尊像布局的特征/221
1.三尊结构的窟龛/221
2.三壁一坛二龛窟/221
3.小型窟龛尊像布局的特征/222
四、三佛的造型与布局的意义/224
1.布置在右璧的佛倚坐像/224
2.布置于右壁的图像--由三壁三龛式派生出的小型窟/225
3.菩萨交脚像固定于左壁的过程及意义/232
结 语/237
第五章 从天盖龛的展开来看中小窟龛的工匠系统/247
前 言/247
一、研究背景/248
二、云冈石窟天盖龛的展开/254
1.Ⅰ式龛的展开/260
2.Ⅱ式龛的展开/265
3.各形式的分布特征及关系/271
三、第32窟周边的小窟群--使用ⅡA龛洞窟的特征/274
1.第33-3窟概要/274
2.天盖的特征/275
3.树叶表现/276
4.雕法/277
5.第33-3窟不见的要素--折叠式装饰/279
四、其他地区的天盖龛/280
1.龙门石窟/280
2.巩县石窟第1窟/288
3.洛阳周边的小型像/289
4.其他的北朝实例/290
5.四川省出土像/291
6.床帐与圆形的天盖/295
结 语/296
终章 云冈石窟与中小窟龛/303
一、民众发愿制作佛龛的开始与昙曜五窟/303
二、独立发愿佛龛的增加与第5窟的营造/304
三、第11、12、13窟外壁窟龛的定位/306
四、中小窟的营造理念/307
五、中小窟龛的工匠系统/309
结语/310
参考文献/313
图版一览/329
发表论文一览/344
后记/346
索引/349
译后记/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