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1日起
第12窟进行了关门“修整”
这段时间里
云冈数字化保护工作开展的热火朝天
目前,保护工作完成
2024年12月16日起
第12窟要开门迎客啦
快准备好你的听觉
昂起45°角的下巴
来“音乐窟”体验绝妙的佛籁之声吧!
最近上映的电影《好东西》,
大家都看了吗?
影片中的角色对话尖锐而温暖,
令人难以忘怀。
尽管我们并非剧中人,
却可以借由他们的观点和表达,
获得勇气与力量。
这与云冈石窟第12窟中,
生动的雕刻所展示出的力量,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01
“女孩应该怎么打鼓?
你怎么打鼓,女孩就怎么打鼓。”
第12窟前室雕刻了大量乐伎舞伎和乐器形象,人们形象地将其称为“音乐窟”。北壁最上层从东到西贯通14个天宫乐伎,分别以坦鼓、埙、义觜笛、细腰鼓、琴、箜篌、筚篥、琵琶、筝、横笛、琵琶、排箫、齐鼓、吹指等乐器演奏乐曲,营造了香宇天音的佛国境界。鼓类乐器在云冈石窟中的出现,不仅展示了北魏时期乐器种类和演奏的高超技艺,还反映了当时音乐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云冈石窟的雕刻中,鼓类乐器的形象与佛教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特色。
02
“别总盯着那些不如意的地方,身边的好东西多着呢,就看你有没有心去发现了”
第12窟雕刻内容繁多,出现了大量的佛教故事雕刻画面。细细看来,明窗两侧各一尖楣圆拱龛,左侧为“鹿野苑初转法轮”的故事内容,右侧为“四天王奉钵”的故事。西壁上层雕有阿输迦施土因缘。东壁上层有降魔成道的题材内容。南壁雕刻释迦牟尼成道过程中的“四相”,即出家相、苦行相、成道相和初转法轮相。洞窟中宏大的乐舞场面,莫不是为了庆祝释迦牟尼成道而设?
03
“我还是更喜欢当个观众。”
洞窟前室北壁下层门楣舞伎群,动作连贯,气韵雄放。一舞者右手托掌高举,左手叉腰,吸右腿而立。另一舞者右手托掌,左手扳住屈膝的右腿,一个标准的“跳门坎”的舞姿。右侧二舞者一人托掌、一人叉腰,作“登弓步”的舞姿。佛教石窟中的舞蹈雕刻形象,也是人间舞姿的艺术再现,石窟中所见双飞燕、吸腿跳、倒踢等舞蹈动作,至今仍用于戏曲舞蹈和民间舞蹈中。门楣这些舞姿至今仍是戏曲和中国古典舞的常用动作。整个北壁舞伎、乐伎,汇成宏大的歌舞盛宴,极尽人间情趣,华美绚丽,让人叹为观止。
04
“能让你开心的,就是好东西”
05
“因为我拒绝绑架,
所以相对自由。”
06
“如果能让你开心,
那就是好东西。”
飞天,在梵语中意为“飞翔的天使”,肉体的飞翔是人类的一种情结,精神的飞翔是一种自由的境界。而灵魂的飞翔必来自某种向上的召唤所带来的感动,当你从酷烈的阳光下走入幽暗、阴凉的洞窟,当你的眼眸适应了那种昏暗之后,看到满壁带纯净笑容的孩子手持鲜花、果实、乐器向你飞来,此时,你的感觉应当是愉悦和感动的,这就是云冈石窟满壁飞翔的石雕飞天带给世人的具有彼岸精神意味的纯洁馈赠。
这些佛经中能浮掠于空、
翻飞自若的神灵们,
怎么会弹唱着陇上昨日的歌谣,
舞踏着乡陌闲人的步伐?
宗教,
是生活的模式,
所以要还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