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
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
相传,释迦牟尼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太子,幼时受传统的婆罗门教育,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各种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始在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学习禅定,后到尼连禅河附近树木中单独修苦行6年。认为苦行不是达到解脱的道路,转而到菩提伽耶毕波罗树下静坐思维四谛、十二因缘之理,最后达到觉悟。时年35岁,这一天是腊月初八,为佛陀成道日。80岁时于拘尸那迦城逝世。
故事虽短,
却记述了佛陀放弃权贵生活
苦修成道的一生,
励志并圆满。
这个故事随着佛教的东传,
在1500年前,
被匠人活灵活现的雕刻在石壁上,
位于云冈石窟的第6窟内。
第6窟中心塔柱下层四面和洞窟四壁,
完整的保存了33幅浮雕,
讲述了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
既独立成章,又互相联系,
称得上是中国石窟艺术的珍品,
也是现存最早的宗教题材的石刻“连环画”。
由洞窟中心柱开始,依次排序,右旋一圈,即可将石壁上的故事“读下去”。
降神选择。据佛经讲,佛陀的前生是一位名叫善慧的菩萨,期运快到的时候,他将下凡作佛,选择以六牙白象形降神到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下图为第6窟本行故事的开始。画面为王后摩耶夫人慈好布施的情景,预示菩萨降神投胎前观察世间作出选择。
占梦。摩耶夫人梦象投胎,奇异非常,净饭王遂请相师占梦,相师形容夫人腹中胎儿将成为世上至尊的圣人,举国欢喜。
树神现身。佛祖——释迦牟尼临出生之前,世界上出现诸多吉祥瑞应。如树神半身人现,低头礼拜。
礼贺母胎。听闻摩耶夫人怀胎,迦毗罗卫国以及远近各国男女老少都欢喜踊跃,前来供养。
腋下诞生。按古印度当时风俗,妇女必须回娘家生产。摩耶夫人身孕十月满足,途经蓝毗尼(今尼泊尔境内)花园,见园中有一棵高大的无忧树,花色香鲜,极为茂盛,即举右手抚树枝,正在这时太子便从右腋下诞生(公元前565年)。这一天按中国农历计算是四月初八。
七步莲花。太子诞生之后,朝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举足行了七步,每行一步地上都涌出一朵莲花,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九龙灌顶。九条神龙从天腾空而降,口吐清水为太子沐浴。
骑象入城。净饭王得知太子诞生,连夜赶到蓝毗尼园,欣喜怀抱太子乘象返回宫殿,天人娱乐。并给太子取名为“悉达多”,意思是“一切义成者”,即所有的意义和目的都能实现的人。
阿私陀占相。阿私陀仙人为太子占相,仙人告知国王,太子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在家将成为尊贵的转轮王,出家则成为佛陀。
姨母养育。太子降生七天后,他母亲就因病去世了,净饭王便将太子托付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抚养。
建三时殿。国王为使太子不起出家之心,又造三时(春、夏、冬)殿,供太子随季轮流居住。
太子乘象。童年时代的太子文武双全(也就是佛经上常说的“五明皆通”),时常在宫中乘象荡游,百余美女供乐,过着富贵享乐的生活。
商议赴学。转眼太子到了该读书的年龄。净饭王召集群臣商议,寻访能胜任为太子传授书艺的老师。
建大学堂。净饭王为太子建大学堂,聘师开讲。
箭射铁鼓。悉达多太子年满十七,聪明伶俐,武艺超群,国王决定为太子娶善觉国公主耶输陀罗为妻。按习俗须技艺定婚,太子一箭射穿七面铁鼓,众皆骇然。
宫中娱乐。婚后,太子与妻子在宫中嬉戏,观看伎天歌舞。
请示出游。太子性情清净,婚后不久便对宫廷中的生活感到厌倦,于是向父王请求出宫游玩,国王诺许。
东门遇老人。太子从东门出游途遇一老人,手持拐杖,步履艰难。看到老人的衰老痛苦,思寻:随着日月流逝,世人到了暮年逃脱不了衰老的痛苦,如何才能解脱人生的“老苦”之道呢?
南门遇病人。太子从南门出游途遇一病人,面色苍白,气喘呻吟,看到病人受疾病的折磨,太子若有所思,如何寻找解脱“病痛”之道呢?
西门遇死人。太子从西门出游途遇一送葬人群,抬着一死人,家人啼哭凄凉。太子见此情死者死后一无所有地离开人世。
回宫不乐。太子三次出游,均中途返回宫中,他悯念十方,但内心迷茫。
北门遇沙门。太子从北门出游遇见一位修行者,相貌不凡,精神朗爽。他对太子讲:“修行是解脱人生诸苦的唯一之道”。太子听罢大喜。
惊见三梦。耶输陀罗夜梦明月坠地、牙齿脱落、右臂断掉,惊醒后向太子陈述梦情,太子思觉已是骨肉分离的时辰到了。于是安抚妻子复寝后,决定出家修道。
逾城出家。茫茫夜色,太子见妻子已熟睡,乘白马离宫出城,但城门紧闭,护卫严密。正当太子心急如焚时,四天神腾空而来,手捧马足逾越城门。王子自此出家,时年29岁。这种“出城”的场面,蕴含着迈向悟道胜利的第一步,意义非凡。
入山求道。人生在世,苦海无边,太子奋然出家后,入山求道修行,一路寻师问道,他来到尼连禅河岸边的树林中,那里有很多苦行者(极端刻苦修行的人),以求得精神的解脱,他尝尽艰辛,历六年之久。
山中问询仙人。世间许多现象,都容易引起太子的感触和深思,如何克服“老、病、死”等人类最基本的痛苦,决心要为世人寻求一条解脱“一切痛苦”之道,太子遍访著名仙人和修行者,结果徒劳无功。放弃苦行的太子,来到菩提伽耶的一棵毕钵罗树(菩提树)下,思维解脱之道,时年35岁,终悟道成佛,这一天按中国农历计算是腊月初八。
降魔成道。太子即将证悟成佛,以禅定、慈悲和智慧,化解欲望之主魔王波旬派来的魔众袭扰,最终通过磨炼,降服了心魔和外魔,证得觉悟。
初转法轮。佛陀成道后,开始了四十年不间断的弘扬佛法,教化众生的活动。他最初说法,是到波罗奈城的鹿野苑,化度随侍过他的五个侍者阿若乔陈如等人。佛陀在鹿野苑的第一次说法,在佛教史上称为“初转法轮”。
编辑:付 洁
编审:赵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