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洋过海来看你!外籍员工:我们是一家人

企业   2024-12-28 19:58   广东  


海风吹来,已带有些许凉意,然而深圳湾人才公园依旧人头攒动。深圳的夜景,点点灯光宛如满天繁星,万架无人机表演更是点亮深圳夜空。



两个月前,中建科工旗下中建钢构马来西亚员工Sling(黄诗铃)即将启程回马来西亚经理部的前一晚,她再次观看了深圳的无人机表演:这些光点起初只是飘渺的个体,但当它们连成一片,组成“星河”,就有了让人惊叹的力量。


“Welcome Home!”


10月16日,中建钢构2024年外籍员工来华工作交流欢迎仪式在深举行。欢迎仪式上,中建钢构国际公司董事长马帅说:“Welcome Home!”这句简单的话,是热情,也是宣告:这里,是一个包容所有文化与梦想的起点。



“走出去、引进来”,中建钢构近年来坚定出海战略,不断完善国际国内人才双循环机制。近两年赴中国交流学习的10名优秀外籍员工,也都是公司各驻外机构的骨干人才,他们第一次来到中国,能踏上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是他们一直以来的心愿。


Sling深刻感受到了“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归属感。与她一同来到中国的埃及籍员工Hosam Kamal(霍萨姆·卡迈勒)也表示:“warm welcome from my colleagues.我收到了来自同事们的热情欢迎。)”


参观钢结构博物馆


从国际公司办公区下到中建科工大厦一楼,穿过单向两车道的马路,钢结构博物馆便映入眼帘,“这个博物馆很有意思”,留言册上总能看到一些歪歪扭扭的手写文字


这次是Hosam Kamal第二次来到钢结构博物馆。上一次,他和Sling一起听中国同事马莉讲解钢结构发展史与公司历程。这次,由他负责迎接哈萨克斯坦考察团。他努力回忆起上次同事的讲解,很快便适应了自己的新角色。


Hosam Kamal向埃及考察团介绍公司


10月31日,Hosam Kamal来到了住建部新城建展厅与好房子科技展厅,他兴奋地表示:“十分有幸能够代表公司,在北京向埃及考察团介绍我们的成就。”有了前次讲解的经验,他与埃及考察团交流非常顺畅,考察团也透露了不少未来的项目计划。


“GO,Hosam!”“走吧,Sling!”深圳湾畔的楼宇间五彩斑斓的灯光闪烁,经过一天的忙碌,中国同事总是会热情地招呼着他们一起下班,一起回到深圳的家。


“我为公司自豪”


“Hello,我们又见面了!”10月17日,外籍员工参观了中建钢构智能制造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带领他们感受了投产的“硬实力”和研发中的秘密“黑科技”,几天后,他们在2024国际(深圳)智能建造产业博览会再次见面。


2024国际(深圳)智能建造产业博览会


Sling和Hosam Kamal来到中建钢构展台前,体验了便携式激光除锈机器人,不时发出惊奇赞叹。智能焊接、智能除锈、智能喷漆……一番接触体验,Sling和Hosam Kamal就对公司的智能装备产品如数家珍。


Khaled Shaban体验中建钢构智能设备


一个月之后的11月21日,第二批来华交流的Ahmed Salah(艾哈迈德·萨拉赫)也在中建钢构智能制造研究院上手体验了许多智能装备产品。他则将目光投向更远处如果中国的生产方式能在埃及大范围推广的话,“this is very good for us.(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益的。)”正是在这样的技术体验中,Ahmed Salah意识到,人类面临的许多问题并非孤立存在,而这套中国的技术方案,正是跨越国界、携手解决共同挑战的桥梁。


来自中建钢构中东公司的节点设计师Alagappan在中建钢构设计研究院化身外教主持英语角活动,寓教于乐授课钢结构设计词汇,并与公司的深化设计师开展创新上的思维碰撞,了解到一个智能参数化节点是如何被定制化开发的,他感叹到“The power of technology enhancing design is limitless.(科技赋能深化设计的力量是无穷的。)


正是来华工作交流的活动,让工作在不同时区的一群人相聚在一起,也是公司这个国际化平台,让外籍员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企业的运营模式和先进技术,让地球两端的人有了共同的目标并为之奋斗。


在深湾超总B塔项目现场学习交流


时间很快来到12月,今年第二批来华的中建钢构外籍员工顺利“毕业”。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不同的体验,分享他们在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B塔项目、深圳湾文化广场、中建钢构智能研究院、设计研究院、江苏厂的所见所闻。


从最初分不清楚,到了解了公司“中建科工”“中建钢构”两大品牌,近距离接触到公司钢结构和“钢结构+”业务,亲身体会到公司的体量之大、规模之大、业务版图之大,分享时“China is so big!”高频出现,原来公司同样如此,并非只是苏伊士茫茫沙漠里的一隅。


与埃及驻华使馆经济商务处工作交流


“We are proud by our company for this(我为公司自豪)!”说这句话时,中建钢构埃及厂的QC工程师Khaled Shaban(哈立德·沙班)眼神闪光,难掩激动,一旁的Shahd Elmaghrabi(雪甜)、Ahmed Salah(艾哈迈德·萨拉赫)频频点头。



新华社《镜头连中外》专栏也将目光投向这群漂洋过海来中国的“中建科工人”。面对新华社的镜头时,此前对于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担忧已烟消云散,更多的是从容和愉悦:“So I think there are no worries now for China, nor any worry about this.(所以现在我觉得在中国没有任何担忧,我对这里的情况感到很舒适。)”


这场“甜蜜”的奔赴,缘起2023年,至今已有来自马来西亚、埃及、印度等国家的10名属地员工来到中国,在公司总部及深圳、天津、江苏、惠州等地项目、工厂参观和学习。


“远比书本上更加有趣、更加生动”


此番中国行,公司还为外籍同事们安排了深度“文化游”。来到客家文化古村落——深圳坪山大万世居,月池映天、碉楼巍峨、油纸伞、舞麒麟……历史的痕迹在泥墙与青瓦间若隐若现,这座承载200多年风雨的客家村落的历史细节在众人面前徐徐展开,耕读传家的场景浮现眼前。

一路走来,从村落外寓意水为财的“月池”,再到建筑内“四水归堂”的天井,作为埃及工程师Ahmed Salah理解了中式传统建筑的独特之处,时不时发出赞叹。


外籍员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在这个闹中取静之地,这一刻他们迅速穿梭时空,却又忘记时间流逝。牌匾上“三省吾身”的自我修持,与埃及的文化传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提醒我们反思自我,追求内心的平静。这份跨越文化的共鸣,让人不禁感叹:或许东西方文明的伟大之处,不在于形态的差异,而在于精神的相通。


进入“婚房”展厅里,在“红枣、花生、桂圆和莲子”干果前,他们驻足良久,“May you have a baby soon!”当听懂“早生贵子”的美好祝福时,他们笑得前仰后合,中国人的浪漫,竟藏在这些看似普通的干果里。



至于这趟旅程感受如何,从他们津津乐道的言谈和飞扬的眉宇间便能窥见。如果说中国的高速发展,让马来西亚员工叹为观止,那么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则让几位来自埃及的年轻人深受吸引。毕业于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的Shahd Elmaghrabi用中文说道:“原来只是跟着中国老师在课本上学习中文、了解中国,这次亲身经历远比书本上更加有趣、更加生动。


外籍员工参观中建钢构总部


在结业仪式上,Shahd Elmaghrabi再次提到喜欢中建钢构总部的咖啡阅览室、“和马来西亚一样漂亮”的坪山林荫道;Khaled Shaban则拍下海湾蓝的小米SU7与朋友分享,他还喜欢坪山的比亚迪路,并称“I think BYD is better than Tesla.(我认为比亚迪比特斯拉好。)”Ahmed Salah则在大万世居找到中国和古埃及两个文明古国许多相似的生产工具。


这些来自不同国度的员工,像是漂洋过海的种子,在这里找到了共生的土壤。




深圳湾的夜空,再次被灯光与无人机点亮。这群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带着各自的故事与愿景返程,回归各自的时间线。尽管旅程有终点,但在他们心中,人与人、国与国,从此不再是孤立的存在。一次生动的跨国培训将星星之火联结为深度交织的命运共同体,共同面对挑战,共同创造未来。


“This is not an ending, it’s a beginning.(这非但不是落幕之时,恰是璀璨新篇的启航之际)。”Shahd Elmaghrabi的这句话,也许是这场旅程的最佳注脚。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来源:中建钢构国际公司、设计研究院


编辑:李博灿
初审:柯文君、张孙力、王晓宇
复审:张重阳、曹   越、陈   晨

喜欢就奖励小钢一个“👍”和“在看”呗~

中建科工
企业品牌宣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