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香港出现结业潮,《星岛》记者日前在闲日下午到深水埗鸭寮街一带观察,发现出现不少吉铺(空铺),只有部分五金店、电子用品店、灯饰店营业,人流不多。相反,同区主打平价的杂货店越开越多,人流更是络绎不绝,例如早前曾报道的“深水埗电子特卖城”,以及逆市扩张杀入港岛区、更在深水埗区开设3间分店的“淘多多”。
▲经点算后,记者发现鸭寮街百多个地铺当中,至少有13间贴上招租广告的吉铺(空铺)。
地铺商户:面对平价竞争“斗唔过”,人流锐减五成
据记者当日统计,鸭寮街百多个地铺中,至少13间已落闸并贴上招租广告,“吉铺”涵盖五金、电子、音响产品店等,面对竞争,传统零售商铺有否生存空间?有地铺商户接受访问时坦言,2024年生意较2023年更差,人流少,面对平价商店竞争“斗唔过”,生存空间收窄。亦有五金店老板指去年地盘、工程“欠薪、拖粮”频生,直言“工人唔够工开我哋生意自然差”,指人流较往年少五成。
有议员表示,消费者会比较产品价格和质量,指现时国产货性价比高,因此若香港有实体店直接出售,“市民自然会帮衬”。有学者认为,“吉铺”业主可考虑将铺位转型为夹公仔机场、打通做餐厅等,以较低租值出租以寻找出路。
五金杂货:顾客心态改变,“以前无需要都会买定先”
据记者观测,平日下午、位于鸭寮街内的绿色排档人流颇多,但两旁地铺人流较疏落,大多客人“睇多买少”,部分店铺更是水静鹅飞。相反,在地铁站出口旁的“淘多多”却人山人海,店内水泄不通,排队付款的顾客人龙未曾缩短,不少客人走出店外均手持“战利品”,与其他地铺形成巨大反差。
在鸭寮街地铺经营杂货五金的负责人刘小姐表示,过往周六日或假期有很多人会逛鸭寮街,但现时“成条街都无乜人、好多铺头都执咗”。被问到连开3间的“淘多多”会否对生意很大竞争,她坦言“肯定有”,加上顾客现时会自行淘宝,生意会更难做。
刘小姐又指,问题至去年变得严重,“23年都无咁明显”,称过往顾客心态是“可能会有需要就买定先”,但现时客人不但会有需要才来买,买之前更会货比三家。她举例指,日前早上上班前去买菜,叹称“经常去帮衬嘅菜档,发现有3间都执咗”。她认为就连民生相关的菜档也会结业,“何况我哋卖呢啲。”
工程减少地盘无工开,“我哋自然无生意”
经营五金、专业工程用品、工具店的梁生不约而同地表示,去年生意特别差,相信是跟建造业、工程业情况不景有关。他指24年不少地盘工程拖粮欠薪、“唔够工开”等情况也有被广泛报道,指“佢哋嗰行唔好,自然带动咗我哋呢行都唔好”。
至于也有出售工程、装修工具的内地平价店铺会否构成竞争,他指影响一定有,价格竞争很难与淘宝斗,但幸好自己店内目标是专业人士,因此客路有所不同,但过去一年人流却较往年少五成,因此生意也因而受挫。
梁生指人们会偏向买便宜货,加上现时淘宝买的“国产货”质素越来越好,例如家中坏水喉、买钳作维修,“买个十蚊嘅同买个一百蚊嘅其实无分别”。至于新一年市况会否有改善,他笑言“希望起多啲基建、令多啲地盘、工程、装修工人有工开,咁我哋生意就自然会好”。
邵家辉:国产货价廉物美 市民自然去光顾
批发及零售界、自由党立法会议员邵家辉认为,所有消费者都会比较价格和产品质量,现时内地跨境网购普遍,内地生产的货品性价比很高。因此,若这些好的产品能直接在香港实体店售卖,“市民自然就会去帮衬”。对于做生意的人,邵家辉直言“每个人机会都一样,本地做生意嘅朋友一样可以喺上面(内地)买价廉物美嘅产品嚟香港买,其实佢都系有商机”。
庄太量:必需品便宜了,市民有多的钱买其他东西
至于这类主售低价货品店的衍生,会否以薄利多销“价格战”的抢客形式扼杀小店生存空间,香港中大刘佐德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常务所长庄太量认为,不同零售店铺客路不一,发售“低端商品”的影响范围不会太大。他解释,一般而言打价格战会如Uber般,先以低价打击现有竞争者,最后要加价才能维持利润,但现时这类店铺即使以平价出售货品也赚到钱,就算不再加价也能维持营运模式,“只要有人群就会有生意”。
庄太量又指,当购买需要的商品更便宜、更有效后,其实整个社会的购买力会提高,因为市民都会多了钱去买其他东西。他举例指,当年买一部“大哥大”电话数万元,但手机成本越来越低、售价越来越便宜,市民便会将“多出嚟嘅钱就可以做其他嘢”。他认为业主可透过转换经营模式租出铺位,例如打通变大铺、做餐厅、夹公仔机场等,即使租值未必如过往般高,但相信也一定能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