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明月高悬,星光闪烁,共聚团圆。
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那吃月饼的习俗是怎么来的,你知道吗?
现存文献史料表明,中秋节吃月饼是由两种文化习俗交汇而成。
其一是始于先秦至晚唐渐趋兴盛的祭月、玩月和赏月习俗;其二是融入了饼食文化习俗。
“饼”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家常面食,在古代是面食的统称。
直至明代文人笔下有:“八月十五调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因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中华民族漫长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一颗璀璨明珠。
月饼种类繁多,各式各样:冰皮月饼、流星月饼、五仁月饼等等。随着新式月饼的不断推出,很多传统月饼也遭到了不少的嫌弃。
现如今很多人都觉得五仁月饼难吃,那可能是大多数人都没有吃到真正的五仁月饼。
真正的五仁月饼,用料上等,制作复杂,不会有劣质的油脂味、齁甜的黏腻和乱七八糟的配料,趁新鲜吃一口,饼皮香软、馅料松脆、唇齿留香。
中药“五仁月饼”——五仁月饼的秘密
月饼象征着团圆,中秋佳节赏月吃饼是习俗。现在的月饼种类繁多,冰皮、奶黄、水果、肉馅……
唯独五仁月饼常常被年轻人嫌弃。但了解过五仁月饼里的中医智慧,就能明白它为什么多年来屹立不倒。
传统的五仁馅是由五种坚果制成:核桃仁、花生仁、葵花仁、芝麻仁、杏仁。
桃仁:润肺温肾,定喘润肠
花生仁:醒脾和胃,清咽止咳
甜杏仁:去痰止咳,平喘润肠
芝麻仁:润燥养血,补肝益肾
葵花仁:润燥补肾,益精补气
这是根据五种果仁“有益五脏”的中医智慧来配成方的,不仅能补肝肾,还能润肺润肠,极其适合干燥的秋季。
桂花月饼:唐代《酉阳杂俎·天咫》曰:“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这里讲了“吴刚伐桂”的传说,唐代还有吴刚酿造桂花酒的故事。桂花清香,具有高洁、崇高、美好的寓意。
在民间有中秋品桂花酒的习俗。《本草汇言》载:“桂花,散冷气,消瘀血,止肠风血痢”。桂花酒温而不燥,温润脾胃,具有祛除胃寒的作用。
中秋赏月——嫦娥奔月中的蟾蜍是什么?
《淮南子·览冥训》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意思是后羿向西王母求来了不死之药,妻子嫦娥偷吃了因此飞升天界,在月宫变成了一只蟾蜍过着清苦孤寂的日子,所以月宫又叫“蟾宫”。
蟾蜍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本草纲目》记载:“蟾蜍入阳明经,退虚热,行湿气,杀虫匿,而为疳病、痈疽、诸疮要药也。”
蟾酥为蟾蜍的干燥分泌物,《中国药典》(2020年版)记载,蟾酥具有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的功效,可用于痈疽疔疮,咽喉肿痛,中暑神昏,痧胀腹痛吐泻。
玉兔捣的是什么药?
“玉兔捣药”的故事见于汉乐府《董逃行》。李白有诗云:“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相传玉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制成长生不老药蛤蟆丸。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
捣药是传统的中药炮制技术,是现代中药粉碎的前身,其主要作用是便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蛤蟆丸是中药丸剂,传统中药丸剂具有释放缓慢的作用,可延长药效,降低毒性、刺激性,是天然的缓释制剂。
中秋养生
润燥汤:润燥是秋季养生的主要目的,润肺、润肠、降火,改善皮肤粗糙、干咳、上火、便秘和预防呼吸道疾病。秋季常见的润燥汤有山药汤、雪梨汤、枸杞百合汤等。
食用粗粮:的粗粮更为丰盛,包括红薯、南瓜、大豆、绿豆等,饮食中适量的添加粗粮,可以防便秘、降血糖、控血脂、减肥、预防心血管疾病等。
补眠:随着气温的降低和环境舒适度的提高,秋乏、犯困现象会越来越明显。可以通过早睡早起、延长睡眠时间和午睡来缓解秋乏。并且,秋季充足的睡眠更有利于提高抵抗力。
动一动:秋后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排解抑郁,同时秋季人体代谢的减缓、出汗的减少,也可以通过运动改善。提高代谢,促进皮脂分泌,改善肥胖和皮肤粗糙。
随身携带衣物:中秋后各地的气温会有所不同,但总体会出现早晚凉的现象,身边携带衣物一方面可随时添减衣物,防止受凉而生病,另一方面可以用于中午的遮阳。
瓜果慎吃:自古有“秋瓜坏肚”的说法,原因一是秋季脾胃虚弱,胃肠道一时接受不了生冷食物的刺激而出现腹泻。
另一方面,秋季气温虽然有所降低,但也是细菌易繁殖季节,食物不洁也是导致腹泻的关键所在。
忌食人群
糖尿病患者:月饼含糖量很高,吃多了会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
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患者:月饼中的糖、油脂等会增加血液稠度,加重心脏负担。
慎食人群
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长,胃肠道消化吸收的能力下降,食用过多会加重脾胃负担,引起一些消化疾病。
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全,承受不了大量高糖、高脂肪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