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院出了通报,羞答答承认了“数学天才”就是个传说。
她的老师也被学校“处理”:诫勉,不能评优了。
这个消息迟了两个月出来,但丝毫没有激起我写作的冲动。
在一个“亩产万斤”都能大行其道的地方,一个缺乏逻辑和科学思维的族群,出一个“姜萍式的笑话”,实属正常。“姜萍”们少么?只是那个职中的姜萍玩过火翻车了。
姜萍有什么错?她还是个孩子。
她的老师错了么?
就是一个民间的开卷线上测试,间接的就是允许团队操作,她的老师能在初赛取得那么好的成绩,足见他是个了不起的数学老师,还是电脑高手,在一个职中教书,屈才了。
补裤裆都能年入数十万,92岁老奶奶摆摊卖羽绒服10年都能还清两千万债务,不都是“江萍”么?
姜萍的故事,从来就没消停过,谴责一个孩子真的是吃饱了撑的。
悲哀的,这是一片热衷“造神”的土壤;更悲哀的是,这是一个大规模信神的群体。
造神信神,还是信神造神?
有什么样的受众,就会有什么样的媒体,还是有什么样的媒体带出什么样的受众,这就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终极哲学命题。
6月份,我写过一篇文字,标题是,“天才少女”的“奇迹”背后,是没有例外的虚弱。
几个小时后,我觉得指责一个普通中学教师和一个职中学生,不够地道,就自行删除了,但文字里的一些观点,今天也值得说道。
6月份,姜萍成了网络励志图腾:底层逆袭、弯道超车。
家长找到了成本最低的“放养”心理安慰:让孩子自由野蛮生长,原来是最“高明”的教育,啥都不做,静待花开,那叫充分释放天才。老祖宗孟子说过,无为而无不为。
孩子们沸腾了:英雄不问出处,原来偏科玩耍也可以逆袭成功。
“人生导师”们也找到了灵感: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就会发光,是人才不会被埋没。
“历史学家”们也开始引经据典,告诉大家王侯将相宁没有种:陈胜起义于草寇,刘邦功成在布衣,黄巢爆发于盐商,朱元璋一头红巾半世乞讨。
网络的热度尚在,不懂事的方舟子发了杂音:质疑造假。
除了方舟子,还有海亮中学的竞赛老师赵斌,也实名质疑造假:
网络上质疑的就多了去:
我当时就说,数学不同于艺体或者写作,数学需要底层知识积累和逻辑构架,不是靠脸靠天赋吃饭的行当。算账厉害,对数字敏感,和数学就不是一个概念。
当时,我惊讶的是,一个不知道“逻辑学”为何物的职中生(中小学就没开设逻辑课),碾压名校高材生,成为“世界第12”,的确不可思议。
可以在文体领域出现“天才”,但在科学领域不行,我不相信高中生发表的专业领域高质量的科学论文是他们自己研究写作的。
一个高中孩子,可以写出令人惊艳的诗歌散文小说,但我不相信能写出老道的时评文章。
姜萍出现了,引发网络狂欢,是一个群体的悲哀。
天才有没有?有,但那是不可复制的个案。从个案中去寻成功之道,幻化成鸡血,躺平冥思苦想谋求逆袭,那就是笑话了。
我不赞成一个人活在期待“奇迹”中。在正常环境下,“奇迹”就是不切实际异想天开的代名词。
梦想“奇迹”,相信“奇迹”,追求“奇迹”的人,基本上是想走捷径,以最少的付出求得最大利益的人。
一个群体也是,都在寻找奇迹,都在走捷径搞“弯道超车”,这个群体一定是有问题的。
成功是积累,是视野和知识体系的积累,甚至是几代人的积累。
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民族也是这样。
群体性相信“奇迹”,必然结果就是群体性“造神”。
别说造几个“天才”,就是看到石头开花,水变油,都正常。
群体性造神信神,背面的深层次逻辑是群体科学精神的缺失。没有了以常识逻辑为基础的科学精神,群体的未来也就成了无根之木。
一个忽视底层知识视野构建,轻易鸡血,热衷造神信神,追求“弯道超车”的群体,是悲哀的。
鸡血的背后是没有例外的虚弱,掩不住自信缺失的体质。
什么叫鸡血?就是实力不够勇气凑。
但凡人类历史上强大的民族,都具备大视野和科学务实的质地。
链接:以色列:从奴隶走向文明
现今世界上,没有一个强大的民族,是信神造神的民族,是心胸狭窄的民族,是科学落后的民族。
科学强大的背后,是远见,是群体性常识和逻辑思维。
或许,这就是我们欠缺的。
我们老百姓说的“入坑”,就是视野有问题和缺失常识和逻辑思维。
坑有大有小。
入不入坑看常识逻辑;入多大的坑,看视野。
视野小了,老走逆行道;缺了科学思维,老入坑。
“傻子太多,骗子不够用”。为什么骗子不够用,是因为这个群体太好骗了,太好骗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认知里就没有常识和逻辑的因子。
常识和逻辑的因子都没有,哪还有远见?
一个热衷于投机走捷径梦想“弯道超车”,没有求真务实科学精神的群体,希望在哪里?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就是从回归常识逻辑的大讨论开始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什么时候,中小学开设逻辑课了,就有了希望的种子。
改良土壤,才是群体的出路。至少,群体的思维要正常。
群体性愚昧,才是致命的。
一个小坑,都知道避免,挖个大一点的坑,就群体性入坑了,这就是悲剧。
往往一个大坑,群体性入了,几代人才能爬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