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月2日,伊拉克悍然攻占科威特全境。
1991年2月27日,科威特宣布恢复独立主权。
这就是“科威特战争”。
为什么当时的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会发动这场侵略战争?
时间还是要回到1990年。
在那一年,一直梦想成为中东霸主的伊拉克,日子越过越难受。原本堪称富庶之国的伊拉克经历了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名堂没打出一个,本国经济却被打得千疮百孔,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0亿美元,还欠了近800亿美元的外债。这笔巨大的外债光在1989年就产生了35亿美元的利息,伊拉克当时全国一年经常项目的盈余才20亿美元,一进一出,这就意味着伊拉克只能靠借贷还钱,越还越借,越借越多,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而与糟糕的经济情况相比,伊拉克在两伊战争后军事实力迅速崛起,全国原有的常备军从20万人一下子膨胀到了120万人,并且拥有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号称“中东第一军事强国”。
可以想象,当一个村子里唯一一个自己折腾的家徒四壁的穷光蛋拥有了最大口径的猎枪,那么和他相邻的手无寸铁的富人们会遭遇怎样的命运。
被萨达姆猎枪瞄准的就是邻居科威特。
科威特,海湾小国,国土面积不到1.8万平方公里,富得流油,军事力量却弱得可怜,全国连警察加在一起的常备军队人数还不到2万人,这在北边的强邻伊拉克眼里简直不值一哂。
更要命的是,在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为了维持战争物资供应四处举债,其中科威特就是一个大债主,战争期间一共借给伊拉克的钱有150亿美元之巨。
怎么办?
欠债不还肯定是说不通的。但如果说债主和自己是一家人,那就不用还了吧。一家人之间还分什么你我。
于是乎,伊拉克打起了科威特的主意。
要想出兵,总得有个理由,就像街头小混混打架一样。当时伊拉克找了好几条理由,什么“我是为阿拉伯世界打的,你们应该无偿支持我”、“科威特违反欧佩克决定多产油”等等,大概和“你瞅啥?”、“瞅你咋地?”类似。
其中最有分量的一条,科威特自古就是伊拉克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应该独立。
科威特和伊拉克有着很深的渊源,两个国家在历史上多次处在同一个大帝国的控制下。7世纪时期,伊拉克和科威特都属于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后来被奥斯曼帝国统治。奥斯曼帝国分崩离析后,又都成了英国的“保护国”。1932年,伊拉克脱离英国独立,科威特直到1961年才脱离英国。伊拉克一开始不承认,到了1963年,科威特向伊拉克付了一笔3000万英镑的巨款,换得了伊拉克承认“科威特是一个独立国家”,但一直没有放弃对科威特部分领土的要求,主要是石油矿藏丰富的地区。双方在此问题上多次会晤,由于伊拉克提出的条件特别苛刻,因此一直没谈拢。
在萨达姆心里,所谓的谈判就是给世界看的,故意谈不拢。既然谈不拢,那就得来硬的。
1990年8月2日凌晨1点,伊拉克突然向科威特边境发动了全面进攻。
接下来的事就很简单了。
在350辆坦克的引导下,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三个精锐师在空军、海军和两栖特种部队的配合下,如同潮水一般扑向了几乎手无寸铁的科威特,在短短几个小时之内就杀入科威特的首都科威特城,包围了王宫,第二天占领了科威特全境。萨达姆·侯赛因宣布,科威特从此并入伊拉克,成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
如果说,在此之前一直是萨达姆有红运,接下来就开始倒霉了。
1990年8月2日当天,联合国先后通过了11个谴责和制裁伊拉克的决议,并在第678号决议中规定,伊拉克最晚在1991年1月15日之前必须无条件撤离科威特。同日,美国宣布冻结伊拉克在美国的所有资产,并发动“沙漠盾牌”行动,两支航母编队进入战斗地区。
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轰炸巴格达,海湾战争正式爆发。
1991年2月15日,已经根本无力打下去的伊拉克宣布接受安理会第660号决议,有条件地从科威特撤军,但之后的“撤军方案”被多国部队拒绝。
1991年2月24日,多国部队发起地面进攻,分五个方向攻入伊拉克,围歼伊拉克“共和国卫队”。
1991年2月26日,在地面战斗仅仅持续了100个小时之后,伊拉克军队彻底崩溃,萨达姆宣布无条件接受停火。
1991年2月27日,科威特宣布恢复独立主权。
萨达姆的霉运还没有结束。
由于是美国这个“带头大哥”出兵打破了萨达姆的黄粱一梦,萨达姆对美国自然是恨到了极点,之后几年一直对美国小动作不断,更要暗杀老布什。这下可把颇有牛仔气的小布什惹恼了,发动了第二次海湾战争,最终把萨达姆从地道中揪了出来,送上了绞刑架。
萨达姆发动的侵占科威特的战争,和当前仍在进行的俄乌战争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就像萨达姆以领土纠纷当做出兵借口一样,普京出兵乌克兰,最能拿上台面的说辞就是乌克兰自古就属于俄罗斯,克里米亚原本就是俄罗斯的,这也是很多俄粉支持俄罗斯的原因。
这其实和伊拉克与科威特的关系一样,虽然之前大家生活在一起是一家人,但既然分家了就是两家人,如果再拿之前的历史说事,就是找茬找借口了。
一场科威特战争,把伊拉克这个“中东第一军事强国”打出了原形;同理,一场俄乌战争,也把俄罗斯这个“世界第二军事强国”打出了原形。
细说起来,科威特战争和俄乌战争还是有区别的。
在伊拉克进入科威特当天,1联合国安理会的投票结果是14:0,没有一个国家对制裁伊拉克投反对票(也门缺席)。其中包括处处与美国唱对台戏的苏联,立刻宣布和美国在“要求伊拉克无条件撤军”这件事上达成共识。苏联后来在联合国授权美国动武的议案中还投了赞成票。而且美国同日就把两支航母编队开进战斗地区,之后也是以美国为首为主的多国部队把萨达姆赶回老家。
但乌克兰就没这么幸运了。西方社会一开始是观望,看看乌克兰采取啥行动,还有的劝降,之后是挤牙膏般支援,到现在也没放开武器使用限制,更遑论直接下场了。
这也好理解。就好比小流氓在街头调戏妇女,路人大可以一拥上前给予指责,但要是黑帮杀人放火,估计人们都会躲得远远的。
好在乌克兰扛了下来,熬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胜利的天平开始向乌克兰倾斜。
现在到了普京日子难过的时候了。
想想萨达姆的最后现场,普京虽是硬汉也会睡不安稳。
说说法赫德亲王。
当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消息传来后,科威特的王室立刻做出了去沙特避难的决定,但法赫德亲王拒绝了这个要求,理由是“当国家遭遇危难的时候,必须有王室成员带头站出来抵抗!”
法赫德亲王不顾家人的劝阻,驱车从王宫附近的家中赶向王宫,指挥亲卫队抵抗伊军的进攻,而他的两个儿子也放弃了逃跑,和父亲一起投入了战斗。
由于出行匆忙,法赫德亲王只带了一把随身的手枪和五发子弹,他和王宫亲卫队战斗到了最后一刻——他在射完最后一颗子弹后,被伊军射中,倒在了王宫的楼梯扶手旁,据说临死前还保持着射击姿势。他的两个儿子也都在战斗中阵亡。
国家无论大小,总有真正的硬汉。
泽连斯基是,尽管他是“戏子”;普京其实不算,尽管他骑马又骑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