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70”后,一位“女强人”,一位“带头人”,一位“养牛明星”,所有这些汇聚到杨富勤身上,赢得大家交口称赞:“牛!真牛!”
杨富勤,出生于1974年,永平县博南镇胜泉村箐门口小组村民,享受“贷免扶补”政策,把牛从3头养到108头,常年固定用工2人、灵活用工5000多人次,支付工资70多万元,是永平县养牛上百头的第一位女子。
2017年初,杨富勤用丈夫曾建杨帮人盖房子挣来的血汗钱,买了3头怀崽的西门塔尔牛,开启了“牛”事业。一头、两头、三头,小牛接二连三生下来。看着牛犊活蹦乱跳,一天天长大,杨富勤白天忙得快乐、夜晚累得欢喜,牛舍成了她的“家”。“干脆再买几头,喂这六娘母不过瘾。”杨富勤一句话打动一家老小。外购加自产,她把牛养到20头。2018年1月19日,她注册资本46万元,成立“永平富勤养殖家庭农场”。从此,曾建杨“妇唱夫随”,变得更加优秀,操作磨面搅拌机、训草机、青贮饲料压缩机、铡草机、装载机、生产运输车、机动三轮车样样在行。那间780平方米、可容纳120头肉牛的标准化牛圈,成了夫妻俩的二人世界。2021年,肉牛销售收入202.5万元。
“牛的耳朵竖起来,而且左右来回扇动,表示牛的心情很好;牛的耳朵耷拉着,不是打瞌睡了,就是感冒了;牛的嘴巴在倒嚼,那是在消化食物,要是30分钟左右没有倒嚼,可能是消化不良。养牛就是养胃,牛消化得好,就长得快。”对养牛杨富勤有一套自己的“养牛经”。“这七年,照顾牛的吃喝拉撒、观察牛的精神状态、参加肉牛养殖技术培训、借助短视频平台学习养殖知识与疫病防治技术,这些就是我的头等大事,只要对牛有用的事儿,我都学都干。”
“养牛上瘾”的杨富勤难道没有烦恼?有!108头牛每天排泄出大约1.5吨的牛粪便,就让她承受不了。“以前牛粪少的时候,通过堆肥处理,作为肥料用在地里种草种苞谷,牛粪变个花样又回到牛身上。现在牛多粪多,刚开始发愁不知道怎么处理,但现在已经变成大好事了。”说这话时,杨富勤面带微笑,绽放着“鲜花插在牛粪上”的光芒。
2022年“大理州孙达锋专家工作站”落户永平,专家团队带来的“中菌姬松茸1号”,让“永平富勤养殖家庭农场”一池池、一堆堆牛粪突然吃“香”了。“以牛粪为主制成菌基,种了30棚姬松茸,毛收入230万;菌基卖到宾川种葡萄,又有一大笔收入;用不完的牛粪,每立方从100块涨到120块,每年要卖600立方,收入7万多。”意想不到的牛粪财富,让杨富勤夫妇牛上加“牛”。
清晨,冬日暖阳的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穿透晨雾,杨富勤夫妇便起身拉料、拌料、喂牛,然后清槽、清粪,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肉牛,纷纷探出头,扇动着耳朵,津津有味地品尝美餐。
“申请贷免扶补时,男的在57周岁以下,女的在52周岁以下,以户为单位,总的扶持享受贷款次数不能超过3次。富勤阿姐你还款积极、带动就业能力强,今年刚好50岁,第二次贷款到期后赶紧申请最后一次,就实现‘大满贯’了。”永平县妇联主席常宾丽的这番话,让杨富勤稳稳站在创业就业7年新起点。勤劳致富,杨富勤人如其名!
自2009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启动鼓励创业“贷免扶补”政策以来,云南省永平县妇联加强对优惠政策的宣传引导,做好符合条件人员的统计、登记工作;加强贷款扶持对象筛选,做好选强带面工作;加强与县级承办银行对接,做实项目考察和资格审核,确保扶持对象精准;加强贷后督促检查、追踪管理,确保贷得出去、收得回来、发挥效益。累计完成扶持女性创业4222户,发放扶持资金3.7186亿元,带动就业16800多人。其中发放“贷免扶补”3618户2.8234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15户8703万元;扶持小微企业83户、发放财政补助资金249万元,带动就业415 人。永平县涌现出了一大批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领头雁”“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