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图片,一起领略诗词韵味
诗词原文: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孤桐》(节选)宋·王安石
背景信息: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宋仁宗庆历二年,王安石中进士,后历任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为政期间主张改革政治,主持变法,虽然最终遭顽固派反对而失败,但对后来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安石散文、诗词都有很高的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歌注重社会现实,反映下层人民的痛苦,风格鲜明。这首诗中,作者以孤桐自喻,通过写孤桐挺拔正直、茂盛、不屈等特质,表明了自己正直不屈的品格追求,以及在改革中虽然遭遇很大阻力,但誓将改革进行下去的决心和意志。
释义:
梧桐树天生就能长得茂盛繁密,岿然屹立,拔地高达几百寻。树干穿过云霄,任然挺直不屈,这是由于其本着一颗谦逊的心深深扎根大地。
点击下方图片,一起领略诗词韵味
诗词原文: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河北民》(节选)宋·王安石
背景信息:
这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早年的一首诗,几乎全用当时的口语写成,通俗明白而寓意深厚。作者满怀对河北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国事的强烈愤慨,描绘了赤地千里、饥民流亡的惨状。当时在宋王朝与辽、夏的双重压榨下,边境人民一直处于无衣无食的悲惨境地,人祸更甚于天灾,作者作为朝臣眼看百姓受苦,心中万分悲愁。最后此诗从对贞观年间谷贱无兵患的向往中表达了诗人(实际也是劳苦人民)对太平盛世的渴望、对百姓生存现状的忧思,实际上也可看作王安石为什么想要推行变法的注脚。
释义:
悲哀愁苦的人们,在朗朗晴日之下也觉得天昏地暗,沿途行人都形容憔悴、神色沮丧。百姓如今的日子远不及贞观年间,那时几文钱就可以买一斗稻谷,也没有战乱。
编辑:刘林灵 张婧怡
责编:李婧
终审:苏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