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传统文化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柒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条用“雕漆隐花”的非遗技艺翻新旧衣柜的视频,回归大众视野。
漆器、竹艺、蜀锦、绒花……视频中,李子柒身着传统衣饰,在田园间或古色古香的房屋里展示着非遗技艺的制作过程,无不诠释着中式之美。
在攀枝花市仁和区
当地人也正用非遗书写着传统中式美学
由二胡、京胡、三弦、芒锣、唢呐、竹笛等乐器演奏而出的谈经古乐,是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独有的音乐艺术。
它由洞经音乐发展而来,与丽江纳西古乐、大理洞经音乐同属一脉,曲调简洁、清越、典雅,既有宫廷音乐的悠扬婉转,也有江南水乡的小调韵味。
丝竹声声奏响古韵“新生”
在一代代传承与发展中,谈经古乐以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深受民间喜爱,逐渐被推广运用在民间的各种庆典活动中。还在2009年7月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学生表演
在攀枝花市部分学校,谈经古乐被纳为学校活动,参与各种演出,不仅在学生心中种下民族文化的种子,还为谈经古乐带来更多的听众。
在混杂着古老沧桑的吟唱下,表演者踩着阵阵鼓声,娓娓道来俚颇彝族古老的文化传统。
羊皮鼓舞由俚颇彝族祭祀仪式演变而来,起源于先祖劳动生产生活习俗、祭祀活动等基本形态。它没有固定乐曲和歌唱伴奏,全凭羊皮鼓和铜铃的鼓点节奏,合乐、直歌、翻歌、拍手、甩脚、拍羊鼓,构成的三步一踮、六步翻花、半翻半转等动作。羊皮鼓舞动作或婀娜多姿、或热情奔放,灵活轻巧、转体自如,形似喜鹊登枝、公鸡摆尾、金凤亮翅……
鼓声阵阵舞出更广阔的天地
2011年,羊皮鼓舞被列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2年,传统羊皮鼓舞及平地镇中心学校由其改编的课间操宣传稿件专发于新华社日本专线,稿件被日本多家媒体转载,其中,日本最大的门户网站之一——MSN网站头版进行了转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了海外。
△2022年7月5日,传统羊皮鼓舞及平地中心校由其改编的课间操宣传稿件刊发于新华社日本专线
△平地镇中心学校在保留羊皮鼓舞原始舞蹈韵味的基础上,将体操的韵律节拍和俚颇彝族打跳步伐进行融合,编排成独具特色的课间操《彝风鼓韵》
△羊皮鼓舞在2023城市英雄争霸赛•全国总决赛冠军赛上进行开场表演
羊皮鼓舞的出圈并非偶然,它一直以来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在人们对传统文化重新认识和创新发扬的背景下,得以重新焕发光彩。
俚颇彝绣,是俚颇彝族的一项古老技艺,承载着千年历史文化,一针一线都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它凭借着精美做工、艳丽色彩、与经典彝族对比较为独特的工艺而扬名。
俚颇彝绣多以“蓝”“红”亮色为底色,图案、纹饰有较为形象的动物、植物、山水、天象和抽象的各种几何形图纹;刺绣手法变化较多,有控绣、引绣,以及缠针、乱针、长短针等,尤以双针,正反两面同时运针绣制的“扣花帽”最能代表俚颇彝绣的特色;绣线多采用毛线一类,质地较松软。
指尖艺术传薪火,文化长河流古今
彝绣元素在各个地方的巧妙运用令人印象深刻, 除在服饰上有所体现,如今,绣娘们还把民族元素融入荷包、鞋垫、手提袋等特色时尚单品中。不仅如此,还有三弦、响蔑的刺绣荷包,羊皮鼓上的刺绣背带……为不同物品呈现了沉稳又不失活力的视觉表达与美感。
△帽子上的彝绣元素
△学生体验彝绣制作
不仅如此,当地学校还将彝绣融入到美术特色活动中,让优秀传统文化深植学生内心。如今,在几代人的传承下,这项古老的技艺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生动地诠释着中国传统之美。
中国文人对砚的爱,是印在骨子里的。文人雅士的清单里,总少不了一方砚台,故有“文人之有砚,犹美人之有镜也,一生之中最相亲傍”之言。砚台从“研”到“砚”的漫长历史变迁,也折射出古人的艺术审美与哲学思想。
苴却石,产于金沙江沿岸的悬崖峭壁之中,石质坚润细腻,紫黑沉凝,尤以其丰富的膘、眼、线、纹等众多石色称雄砚界,被称为“中国彩砚”。2010年,仁和区被授予“中国苴却砚之乡”的称号。近年来,攀枝花以砚为媒,深入挖掘苴却砚特色文化产业,使其成为这座阳光花城最耀眼的文化基因之一。
苴却砚对雕刻技艺要求很苛刻,苴却砚石由石工从处于悬崖峭壁中的砚坑中采下来,根据石料的天然造型、肌理、石色图案纹饰等特征,选择相适应的表现题材,会经过选料、定型、切坯、设计、雕刻、打磨、上蜡、配盒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对砚品的质量都有着重要影响。
在方寸之间感受国风雅韵
在苴却砚博物馆,你可以了解苴却砚历史发展,或亲手触摸砚石,感受其独特的质感和纹理。
此外,还可以亲手体验制作苴却砚,学习苴却砚雕刻技法,感受“手造”乐趣。
💠
历经千年时光,仁和非遗正青春。如今,我们依然能聆听到风中诉说的千年古韵和对艺术永恒的追求,也在不断用非遗书写中式美学的崭新华章。
本文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未经授权,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
法律顾问单位:四川拓越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