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碧水抚仙湖,地质人怎么看

文摘   2024-10-31 10:00   贵州  




   在群山之间,隐藏着一片晶莹剔透的水域,它就是被誉为“琉璃万顷”的抚仙湖。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抚仙湖神秘的面纱,探寻这片深水秘境背后的地质奥秘。



01

她为什么叫抚仙湖


 

   抚仙湖,一个名字就足以唤起无限遐想。它的由来,传说有两种。第一种,源自澄江《府志》的记载,湖东南诸山中,有石、肖二仙比肩搭手而立,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守望。他们的身影,随着岁月的流转,化作了抚仙湖边的巨石,静静守护着这片碧水,因仙人遗迹,故名抚仙湖。

   而第二种说法,更是赋予了这片湖泊以灵动的生命力。湖西面的“尖山”,以其玉笋般的形态,直插云天,宛如一位高大的仙人立于湖岸,伸手抚摸着清澈的湖水。这样的景象,让人不禁浮想联翩,仿佛能感受到仙人指尖传来的温柔涟漪。


02

她从哪里来

小江断裂带南段建水断裂地震构造背景与分布图(Guo, P., Han, Z., Dong, S., Mao, Z., Hu, N., Gao, F., et al. (2021). Latest Quaternary Active Faulting and Paleoearthquakes on the Southern Segment of the Xiaojiang Fault Zone, SE Tibetan Plateau. Lithosphere, 2021(1).)点击可放大观看


抚仙湖,作为一个南北向的断陷构造湖泊,它的形成,大约起始于地质年代第三纪末,距今约300多万年前。地壳板块的急剧运动,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造就了这一片深水秘境。

抚仙湖流域地貌特征及其构造指示意义的分析表明,抚仙湖的形成与小江断裂带的活动密切相关。小江断裂带是滇东地区南北向构造带的主体,具有左旋性质的水平错距达到2.5至3km。抚仙湖流域地貌的发育呈现出东西分异的特征,指示了晚新生代以来抚仙湖两侧不同构造单元沿小江断裂带发生了不协调的构造隆升。
具体来说,抚仙湖流域的地貌特征反映了小江断裂带东西两侧的不均衡抬升,这种抬升受到小江断裂带强烈左旋走滑运动的控制,并且与滇中高原的快速隆起以及小江构造带内部差异活动有关。这些活动是造成抚仙湖流域东西差异特征地貌的主要原因。晚古近世以来,抚仙湖地区持续隆升,形成一系列小型山间盆地,抚仙湖盆地即为其中之一,为内陆碎屑含煤建造,局部遭受构造变形。




03

她到底有多深



李蕊, 陈光杰, 康文刚, 陈丽, 王教元, 陈小林, 刘园园, 冯钟, 张涛. 抚仙湖硅藻群落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水环境的关系[J]. 环境科学, 2018, 39(7): 3168-3178

      抚仙湖有其独特的葫芦形湖面,南北长达31.5千米,东西宽11.5千米,最窄处只有3.2千米,湖岸线总长90.6千米。湖面海拔高达1721米,最大水深达到157米,平均水深也有87米,仅次于长白山天池(373米)和喀纳斯湖(188.5米),这使得抚仙湖成为中国第三深水湖泊、云南省第一深水湖泊。

      同时,抚仙湖的水域总面积达到212平方千米,总蓄水量高达189亿立方米,在中国淡水湖泊中排名第二,占云南全省天然湖总容量的63.3%,面积上则是云南省第三大湖泊。占全国湖泊淡水资源总量的约10%,占全国I类静态地表水水资源量的51%,如果将抚仙湖的蓄水量平均分配给每个中国人,相当于为每位中国人储备了约15吨的优质淡水,抚仙湖的清澈水质和巨大蓄水量,对于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以及支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抚仙湖的保护工作也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和玉溪市人民政府的重视,他们合作共建了抚仙湖高原深水湖泊研究站,致力于保护和研究这一宝贵的淡水资源。

04

她的水质怎么样


杨春艳,李天翠,施艳峰,等. 抚仙湖近十年水质变化特征及保护措施初探 [J]. 人民长江, 2021, 52 (11): 47-55.

《徐霞客游记》中记载道:“滇山惟多土,故多壅流而成海,而流多浑浊,惟抚仙湖最清。”

抚仙湖的水质清澈,透明度在4.9米至12.5米之间,平均透明度为6.5米,pH值为8.36,属于贫营养性湖泊。深水区常年保持湛蓝,是内陆淡水湖中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

抚仙湖的水质一直保持着较好的状态,根据近10年的监测数据,抚仙湖整体水质能达到Ⅰ类水质标准,但存在逐步变差的趋势。具体来看,叶绿素a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透明度较10年前有所降低,且出现局部湖区总氮、总磷接近Ⅱ类水质的现象。从空间变化看,湖心点位的水质整体优于其他3个近岸点位;从水期变化看,4个点位高锰酸盐指数在丰水期显著高于枯水期,除湖心外其他3个点位叶绿素a在枯水期显著高于丰水期。高锰酸盐指数和透明度受环境因子影响较为显著,而抚仙湖的水质变化可能与流域降雨量减少、面源污染、入湖河流污染物输入和湖泊生态系统的破坏等因素有关。




05

为什么不能随便在抚仙湖游泳


  2018年10月9日,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在抚仙湖水域禁止游泳的通告》,规定从2018年10月20日起,抚仙湖水域禁止游泳,2022年7月19日,《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听证会报告中显示,听证代表提出关于抚仙湖禁泳事项没有明确的上位法依据,建议删除或者划定区域允许游泳。听证会报告采纳了删除禁泳事项的建议,已删除《条例(草案)》中禁止游泳的条款,虽然删除了禁止游泳的条款,但目前抚仙湖依然执行着禁泳政策,游客和当地居民应遵守相关规定,以确保人身安全和湖泊水质的保护。

    抚仙湖情况复杂,存在许多未知的风险因素 ,游客可能因为对湖泊环境不熟悉,容易遇到危险。

    对于很多网络视频上说的抚仙湖并不是一个严格的科学术语,而是形象地描述水位变化特征的一种说法。在科学文献和官方通告中,通常会使用更准确和专业的术语来描述湖泊的水位变化情况。

    "断崖式水位"这个表述通常用来形容湖泊或水库的水位变化非常急剧,就像悬崖一样陡峭,而不是平缓的坡度。这种类型的水位变化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显著的上升或下降,与湖泊或水库的自然排水、降水、蒸发或人为因素(如水库的调节放水)有关。

    抚仙湖特殊的地质结构可能导致水位变化较为剧烈。这种急剧的水位变化可能会给游泳者带来额外的风险,因为他们可能没有预料到水深会如此迅速地增加,从而增加了溺水的风险。

06

美味的鱇浪鱼灭绝了吗




鱇浪鱼(Anabarilius grahami),俗称抗浪鱼,曾经是抚仙湖的特有珍稀土著鱼,因过于美味,于是过度捕捞和生态环境变化等原因,其种群数量曾经急剧下降,一度濒临灭绝。然而,经过多年的努力,鱇浪鱼并没有灭绝,反而通过人工繁育和增殖放流等措施,其种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目前已经成功实现了鱇浪鱼的人工繁育,并逐步将其重新引入市场,让这种曾经濒危的鱼类回到了百姓的餐桌。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杨君兴团队联合华大基因等,开展了鱇浪鱼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工作,为鱇浪鱼的科学研究、物种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 。此外,云南省高原鱼类育种重点实验室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部分云南优质土著鱼的灭绝命运,帮助它们繁衍生息,并再度形成产业。




07

地质人在抚仙湖看什么


    抚仙湖流域的地质旅游资源类型包括地层古生物类(下分典型地层剖面和古生物化石产出保存地两个亚类)、矿物矿床类、地貌遗迹类(包括构造遗迹类、岩溶地貌类两亚类)、水体景观类(包括湖泊湿地、泉塘类、岛屿类、岩湖岸和沙质湖岸等5亚类)等4大类共10亚类。

【湖泊水景】

    抚仙湖最吸引游人的是那一湖清澈如镜的湖水。抚仙湖的水好美,诗人们形容为“琉璃万顷”。

    远山近水,洲岛错落,使人心旷神怡,爽快清新。明嘉靖年间著名才子杨升庵曾这样赞美抚仙湖:“澄江色似碧醍醐,万顷烟波际绿芜。只少楼台相掩映,天然图画胜西湖”。

    【基岩湖岸景观】

在抚仙湖两岸分布范围很广,尖山、笔架山、明星鱼洞等处是较为典型的。由于抚仙湖为断陷湖泊,其东西两岸均受到山地挟持,湖岸陡峭,具有典型的地堑断裂的形态。所以在抚仙湖两岸湖水一般直抵基岩构成的山脚,形成了丰富的基岩湖岸景观,在基岩湖岸上发育了很多湖蚀地貌,如湖蚀凹槽、湖蚀平台、湖蚀洞等。

沙质湖岸景观

    零星分布在较大的湖湾地区,其成因主要是由于在湖湾地区湖水运动能力较弱,所以主要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了砂、砾质的沉积物,例如波息湾地区的沙质湖岸的形成就是由于此处位于笔架山和尖山的夹持之处,两山对西南风有强烈的削弱作用,进而湖水的运动也减弱所以,形成了大片的沙质沉积的地段。

【岛屿景观】

    抚仙湖中仅有一个岛屿,称为孤山。孤山位于抚仙湖西南部,是构造运动造成的断块残留在湖面上形成。孤山原来有两个小岛,名大孤山和小孤山。明朝时期小孤山被湖水淹没,现仅存大孤山。孤山岛呈椭圆形,似如鸡蛋,面积约半平方公里。高出湖面40多米,岛屿的东部为崖壁陡峭险峻,是典型的断层崖,此处坡度30-35°一直延伸到水底50-80米处。岛屿的西岸稍缓,湖岸之间隔有宽400-500米、 深15-20米的平缓峡谷。孤山岛的形成,除了与断裂有关外,还与湖水的侵蚀作用有关,岛屿两侧湖水深度的巨大差异显示,岛屿东部为断层成因,而西部则可能为湖蚀成因。孤山岛岩石为早二叠世的灰岩。由于长期的岩溶作用,形成了很多岩溶地貌如石芽、小型孤峰等。

【湖滨湿地】

包括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抚仙湖地区的天然湿地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已经破坏殆尽,或者已经改造为农田等人工湿地。主要的湿地范围包括:抚仙湖北岸和南岸,入湖河流(新河等)形成的冲积平原与湖泊的交界处由于坡度平缓产生的湿地,由于人口增加,已经大部分改造为农田。抚仙湖东西两岸其他的大小河流入湖处的洪积扇及扇三角洲。例如尖山河入口处等地。



参考文献:

  • [1]余鸿. 滇中星云湖水位变化特征及其对抚仙湖水位变化的定量影响分析 [J]. 人民珠江, 2024, 45 (S1): 67-71.

  • [2]陈俊任,杨海兰. 抚仙湖禄充景区生态环境敏感性研究 [J]. 测绘技术装备, 2024, 26 (01): 1-6. 

  • [3]李玥敏. 基于绿色转型发展理念的抚仙湖流域农业发展对策 [J]. 南方农业, 2024, 18 (05): 41-44. 

  • [4]王平,赵琦琳,张妍,等. 抚仙湖水体磷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J]. 人民长江, 2023, 54 (S2): 126-130. 

  • [5]杨春艳,李天翠,施艳峰,等. 抚仙湖近十年水质变化特征及保护措施初探 [J]. 人民长江, 2021, 52 (11): 47-55. 

  • [6]《中国科学报》 2017-10-09 第6版

  •      [7]李春卉. 抚仙湖流域地质旅游资源评价及保护策略[D]. 昆明理工大学, 2006.


  • 部分图片为本人实拍,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地质信使
一个致力于传播、互动、分享的地学科普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