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2个字,会让你越休息,越内耗

健康   情感   2025-01-26 18:03   浙江  


作者:碳水化合物
来源:壹点灵心理
ID:yidianling0


这个春节假期,大家打算怎么过呢?


很多人在休息的时候,往往总想用:“躺平”的方式,来获得放松。


辛苦了一周,总想报复性地把没看的韩剧,美剧都补齐。


无所事事时,我们会不自觉的打开短视频软件,刷一下午


可刷的时候热闹,刷完唯一的收获却是:空虚,无聊。


可殊不知,越是这样,我们就会越内耗。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如何科学休息。


来源:pexel


01

内耗源于
只有结果,缺乏行动


前段时间,朋友小荣辞职了。


电话里的他,声音有些雀跃,他说:“工作了这么长时间,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


可前两天见他,我有点惊讶,他眼下挂着两个黑眼圈,一副精神萎靡的样子。


他说:“我不行了,我得找工作了,现在这样下去,我要死的。


我有点好奇:“你这状态,怎么看起来比上班还累啊?”


和他聊过才明白。


原来小荣辞职后,就成天在家里刷抖音,看肥皂剧。


结果,不仅没感觉休息,反而被空虚包裹,整个人焦虑到不行。


听了小荣的经历,我挺有感触。


有时候,我们太累,太没时间放松,总想着,什么时候可以报复性的放松一下。


把没看过的剧,一口气补回来。


把没刷过的短视频,一口气刷回来。


来源:pexel

可这种追求,不仅不会让我们快乐,还会让空虚感找上门。


而空虚感,正是痛苦的主要来源。


明明想要快乐,却追寻到了痛苦,这中间,到底哪个环节出错了?


其实核心在于:缺乏行动过程。


当我们刷短视频的时候,一个个短视频,让我们哈哈大笑,但这个过程空有结果,缺乏行动过程。


当我们看肥皂剧的时候,一个个情节,搅动我们的情绪,但这个过程,依然空有结果,缺乏行动过程。


同样的,我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次发布文章后,会时不时看一下阅读量。


一开始,看着蹭蹭上涨的数据,我会很开心。


可是我发现,这种开心会越来越弱,甚至看得多了,我会觉得有点无聊了。


这个反复看的过程,依然是空有结果,缺乏行动过程。


发现没:


当我们只是张大嘴巴,等着结果的时候,最终的结果,就会变得无聊和空虚。


来源:pexel

而摆脱这个过程的唯一路径就是:行动。


因为,一旦有了行动,就天然产生了一种:意义感。


哪怕这件事,是我们特别讨厌的一件事:


洗碗很烦,可看着干净的厨房,还是会感到很有意义


看一本晦涩的金融书籍,很多概念都看不懂,看不下去,可也不会觉得浪费时间,因为那是我们的一次探索


当然,可能你要说了,也不是所有的行动都有意义啊!


比如:

穿着奇怪的玩偶外套,逛街

写下100个词语

外出淋雨


的确,有很多事情,确实没有任何功利意义,甚至还冒着傻气。


图片来源:pexel

可是,要一个行动不产生意义感,实在是很难。


穿着玩偶外套逛街:


可能很多人会来找你合影,对你产生好奇,在一种很新鲜的视角下,你又会产生新的感悟,意义感也油然而生。


写下100个词语:


这个过程,你也会发现很多新的事情,比如,原来我最喜欢用这几个词啊,原来一门语言所需要的词汇,居然这么少。


外出淋雨:


前两天看到一个短视频,一对小姐妹,大雨天,躺在空旷的柏油马路上,可两个人却开心到傻乐。


光是看着她们,我都感到自由与快乐,更别说身体力行的他们了。


由此可见,任何行动,都会产生意义感。


因此,赶走空虚,找回意义感的第一步,就是:行动!


图片来源:pexel
02

快乐源于
恰到好处的挑战


当然,可能有人要说了,可是很多行动我很讨厌啊。


是的,很多行动,只能给我们意义感,充实感,但却不能赋予我们快乐。


那么,快乐是哪里来的呢?


快乐源自,恰到好处的挑战。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


工作中,我只要做的是机械的杂活儿。


一天下来,就会感觉腰酸背痛,身心俱疲。


可一旦让我开始写作,我就浑身舒畅,仿佛做了心灵马杀鸡。


明明机械的杂活儿,信手拈来,可以不带脑子的做完。


可是,做完就是很麻木,很无感。


明明写作的时候,有时想不到合适的观点素材,抓耳挠腮。


可是,一旦克服困难,顺利产出。


就会成就感爆棚,觉得自己牛逼坏了。


来源:pexel

核心在于,写作对我而言,是一个恰到好处的挑战。


当然,可能有人要问了,为什么恰到好处的挑战,会让我们更快乐呢?


关于这一点,脑科学早有解释:


与简单任务相比,当我们成功挑战一个困难任务时,大脑中的纹状体会被高度激活。


而这会引起这个区域的多巴胺含量增加,而多巴胺会让我们感到愉悦与满足。


因此,想要找到快乐,就要多做恰到好处的挑战!

那么,什么是恰到好处呢?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一书中,有这么一个观点:


任何一个行为,它都分为三类。


即,位于我们能力的: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


而那些恰到好处的挑战,正位于我们的拉伸区。


它不是难度高到,完全无从下手。


也不是简单到,让你毫不费力。


它让你感到有一点眉目,但又需要动脑才能想出。


这就是恰到好处的挑战。


来源:pexel


有时候,我会感觉人心,到处都是悖论。


追求快乐,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什么都做,而且还要挑难的做。


做的多,空虚就少的多。

做的难,乏味感就少的多,成就感就令人上头。


前阵子,我在工作之余,报了一个拉丁舞的班。


每天下班后,就要奔赴拉丁舞教室。


第一节课,我就后悔了,上班累了一天,只想回家躺平。


上课时,大脑也时常抛锚,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可有趣的是,上完第一节课,我不仅没有宕机,反而好像充满电了一样,精力充沛,还有点兴奋。


甚至回到家,开心的不想上楼,得在小区楼下走两圈,才肯上去。


当然,运动内啡肽,确实让人快乐。


但更重要的是,上完那节课,我感到很充实。


学会一个新动作,也让我很有成就感。


没想到,恰到好处的挑战,让我获得了,比躺平刷短视频,更深度的快乐。


因此,想要充实,就得动起来,想要深度快乐,就得找到那些:恰到好处的挑战。


来源:pexel


03

如何
实现深度休息?


(1)找回快乐,从行动开始


适度的摆烂,看看手机,刷刷视频,是一种放松。但如果长期这样,就会觉得无聊,空虚。


因此可以在一天中,安排至少一件事情,作为主要活动。


哪怕这件事是:打扫一下房间,出去散散步,都可以。


只要动起来,就不会被空虚感包裹,只要动起来,就会感到充实且有意义。


(2)适度安排,恰到好处的挑战


找一些适合你的,恰到好处的挑战。


找一个你喜欢的领域,比如音乐,美食,舞蹈,心理学。


试着给自己设计一个:恰到好处的挑战,比如:


想要练习跳舞,可以试着找一些基础动作

可以试着弹一首,入门级的钢琴曲

可以试着做一个,从没做过的美食

可以试着做一期,心理学相关的视频


一天内,可以试着找一个让你深度快乐的事情。


来源:pexel

(3)时间安排


可以这么安排一天的时间,把普通行动作为主要时间,适度挑战作为次要时间。


而刷短视频,娱乐行动,作为剩下的缝隙时间。


这样一天下来,你会有意义感,成就感,又不会太累。



写在最后:

我们总在追求:更优秀的职位,工作。


我们总等着有一天,能实现真正的时间自由。


可若是在当下,业余时间都不能好好被利用。


待到真正自由来的那一刻,我们又能真正享受到这些自由吗?


是时候,学会好好生活,找回深度的快乐了。


图片来源:pexel

心理爱好者考证/副业推荐

可从事心理行业,可增加额外收入

可成为有执业胜任力的心理咨询师人才


↓戳图,添加老师咨询↓

含1对1指导规划 + 课程体验



END


如果你正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心理服务,可以考虑壹点灵的心理服务,这里有4.5万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可进行线上或线下咨询服务,他们专业、真诚,且已经准备好,识别下方二维码可预约咨询↓

壹点灵心理
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平台,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提供在线/门店咨询,已入驻4.5万名专业心理咨询师,累计向4500万名用户提供抑郁情绪、焦虑情绪、婚姻情感咨询、心理倾诉、心理测试、心理课程、心理咨询培训等心理健康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