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对的人,过个年就知道了

健康   健康   2025-02-01 16:00   云南  


作者:sixer 编辑:阿若
来源:壹点灵心理
ID:yidianling0

导致分手的原因有很多:

性格不合、三观不合、口味不合...


但你知道,见家长,也可能会导致分手吗?


这个春节,我的朋友们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01

他家的悲剧
可能会重演


@小A


登门前,我兴致勃勃,登门后,我却只想立刻逃跑。


起初在购买见面礼物时,男友不知道自己妈妈喜欢什么,我只好挑了一套首饰,还担心男友妈妈不喜欢。


但万幸,她很喜欢。


就在她夸奖我的品味时,男友爸爸却粗暴地打断夸赞,骂她没见识。


并且见面全程,男友爸爸冷着一张脸,颐指气使。


即使热水伸手就能够到,他还是会叫男友妈妈去倒水。


连平时和善的男友,也在跟着使唤妈妈。


来源:pexels

我扯他袖子时,他还安慰我:这么多年了,我妈早习惯了。



@小B


要不是见了家长,我都不知道作为父母能有这么自私!


吃饭时,他爸妈就“无意”提起,我对象的弟弟要上大学,到时可能会跟着我们一起住新房,为了照顾弟弟,他们老两口也会搬来。


新房是我们攒钱买的欸,他们都没出一分钱。


我男友知道我讨厌和婆婆同住,把她拒绝了。


结果,他妈妈却哭了,在饭桌上直接骂我男友自私,说自己含辛茹苦供儿子上学、结婚,儿子却连搭把手都不愿意。


今天不愿意照顾弟弟,明天就是要抛弃父母。


一顿饭我们吃的都不开心。


后来,我就提分手了。


我男朋友虽然难过,但也体谅我的感受。


@小C


我男朋友人特别好,温柔、体贴,善解人意。


但他父母,要求实在太高了。


在见面前,他就百般嘱咐,一定要我把学历和收入说高一些。


还说,如果他父母问我近期打算,我要说在准备考试或跳槽。


虽不理解,我还是按他的说了,对方父母可高兴了,一直夸儿子的眼光好,找了一个配得上的女朋友:


“以前他谈过一个,学历很差,工作很差的,让我拒绝啦。

我儿子可是博士!怎么能找一个工作完全不行的本科生,你说是吧?”


呵,我只有本科学历,听完就感觉,笑不出来...


来源:pexels


她们问我:恋爱这些年,知根知底,怎么见完家长,我却害怕我们结婚会重演他们家的生活呢?


实际上,见父母,并不是单纯地见。


这个过程,她们体验到的,是对方的家庭氛围。


它也被叫做家庭中的人际互动模式:包括父母和子女、夫妻之间的互动等。


心理学家艾克曼认为,家庭氛围深深影响着成年后个体的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并且还会渗入未来婚姻生活中。


这意味着,父母某些负面的性格特质、互动方式可能会潜移默化地被孩子接受,孩子又将其带到自己的家庭中。


因此走进对方家庭,考察家庭氛围十分重要。


因为对方习惯的家庭氛围,你不一定能接受。


02

接受的背后
是对父母的认同


我曾经谈过一任男友,原生家庭很不幸福。


父亲出轨,母亲没有工作能力,需要丈夫的经济支持,默许了父亲的行为。


俩人只是分居,没有离婚。


他说,他希望能在我这找到真正的爱情。


但半年后,他出轨了。


在我的质问下,他十分愤怒:


“我妈都能忍,你怎么就不能?”

“你和我在一起,不就因为我的钱吗?”


现在回忆起来,他其实说了很多支持父亲行为的言论,还希望我能和他妈妈一样,学会忍耐。


来源:pexels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这是孩子在模仿父母。


为什么孩子要模仿父母呢?


艾克曼认为,模仿背后,是孩子在寻求自我认同。


孩子之所以能形成自我认同,是为了能融进家庭,被家庭成员所认可,这是孩子心底最深切的需要。


在不同家庭氛围下,孩子也会有不同的认同表现:


健康的:不管孩子如何,父母都会给他持久的关爱


该模式下,孩子能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大多数有积极的自我认同。


他们更容易信任伴侣,会想办法消解关系中的负面情绪,也知道如何安慰伴侣、大方地接受安慰。


健康的家庭氛围,和钱、家庭健全等因素无关。


就像清华博士庞众望。


母亲常年卧病在床,父亲精神分裂,一家全靠爷爷奶奶支撑。


如此贫困的条件下,家人们对他的爱却没有一丝减少。


他从不因贫困而自卑,从容自信。


女友称赞他,是一个温暖、善良,值得托付终生的伴侣。


注重表现的: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取决于孩子表现


该模式下,家庭确实有爱,看起来也很快乐,但会给个体地自我认同带来困惑。


因为父母注重表现,孩子要通过父母对自己表现的态度,确定自己的对错和价值。


他们的自我认同,往往建立在讨好他人的基础上。


在亲密关系里,他们表现得格外积极:贴心、蜜语甜言。


但他们的行为都是有目的性地、有模板地讨好,比如,安慰伴侣只是为了让伴侣认为自己好;十分关心伴侣,但关心过度,让伴侣觉得很不舒服...


来源:pexels


运作不良的:父母完全不爱孩子


运作不良的家庭,孩子的自我认同呈现两个极端:


觉得自己哪里都不好自我pua,总会想到最坏结果。


它可能会导致“过度怀疑”或“不专一”:


因为觉得自己不好,认为对方会抛弃自己,要百般查看对方手机、掌握行踪;


又担心对方会把自己抛弃,所以自己干脆先抛弃对方。


完全没有自我认同:不考虑结果,没主见,随大流。


这类人,只会直接效仿别人(父母、朋友),他们怎么做,便跟着做。


但他们不知道,这种“跟”,不一定适合自己的亲密关系。


艾克曼认为,运作不良家庭的孩子,十分敏感多疑。


那些看似离谱的行为和言论,只是远离痛苦的保护壳。


我那个出轨男友,就没什么自我认同,只是将“出轨忍耐”的家庭模式,自以为正常的照搬进亲密关系中。


但就是这种照搬,是人们都无法接受的。


03

见家长
也是好关系的契机


如果,对方家庭氛围不好,是代表对方不是好伴侣吗?


未必。


来源:pexels


艾克曼也承认,不好的家庭氛围不一定能培养出坏孩子。


优秀的家庭,也不一定能培养出好孩子。


我们应该先看到一个人在经历了良好或不良的家庭氛围后:


是否对亲密关系有足够信任;

是否有共情能力;

是否能合理管理情绪;


如果对方以上3点都没什么大问题,别着急分!


只需要做点什么,负面氛围就不会重演:


1.找到和谐的家庭沟通模式


萨提亚模式认为人是活在环境、关系中的。


人的压力、情绪、症状,往往都因和家人、环境的互动中生成。


没有谁是单纯的受害者或加害者。


因此,如果你的伴侣带来了原生家庭的一些弊端,不要害怕!


我们可以通过改善沟通方式,来控制不良氛围的重演。


如,伴侣因受父母影响,无意识地使唤你做事时,先不要生气。


平和地、坚定地表达你的感受和底线:


“我这几天很累,你还让我帮你做这做那,我不开心。”

“我知道你的父母是这样的,但我和你妈妈作为人,也需要休息”


在属于你们的环境中,找到最适合彼此沟通的方式。


2.接纳对方的节奏


如果你的伴侣,像他家人一样,脾气暴躁,动不动发火。


你和他好好沟通,他也明白自己的不对,但遇到了某些事,还是一点就着。


来源:pexels


请给对方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对方的改变节奏。


不要一味指责对方,而是要看到他的努力,和干扰他改变的地方:


“亲爱的,我能看到你在努力改正了,你真的很棒!

但可能发生的事情让你太生气了,没关系的。”


这可以进一步减少对方的自我怀疑,让他在关系中有更强的安全感和自由度。


3.积极信任


我爸年轻时特别懒,不爱干活。


我妈没少骂他,但唯独不骂他的厨艺。


她特别信赖我爸的厨艺,总是在我爸做出来什么东西后,夸一句:真好吃!


甚至她也会和我说:你爸做饭是真的好吃。


在不断地赞美下,我爸逐渐从只会做几样菜的人变成了能烧一桌子家宴的大厨。


这就是积极信任的力量。


如果我们内心认定“他就这样,改不了了”,只会强化对方的负面状态。


当我们相信对方是什么样的人时,我们会格外注意、称赞那些优秀特质。


而他们也会用最好的模样回馈赞美。



写在最后:


爱,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总希望对方勇敢、有担当、多表达爱、独立有主见。


但我们很少看到他背后有一个强势的母亲,温和、木讷的父亲。


见家长,只是给了我们一个看见的契机。


爱一个人,就是在看见不堪后,我们仍愿意温柔拥抱,得以痛快释怀、温暖成长。


“当喜欢变淡的时候,真正的爱才浮现出来。“




心理爱好者考证/副业推荐

可从事心理行业,可增加额外收入

可成为有执业胜任力的心理咨询师人才


↓戳图,添加老师咨询↓

含1对1指导规划 + 课程体验



END


如果你正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心理服务,可以考虑壹点灵的心理服务,这里有4.5万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可进行线上或线下咨询服务,他们专业、真诚,且已经准备好,识别下方二维码可预约咨询↓

壹点灵心理
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平台,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提供在线/门店咨询,已入驻4.5万名专业心理咨询师,累计向4500万名用户提供抑郁情绪、焦虑情绪、婚姻情感咨询、心理倾诉、心理测试、心理课程、心理咨询培训等心理健康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