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越热闹,我越孤独”

健康   健康   2025-01-28 16:00   云南  


作者:虫子 编辑:阿若
来源:壹点灵心理
ID:yidianling0

昨天晚上,收到朋友的消息:


“春节回家好无聊,跟父母像陌生人一样,没话说。”


我不禁惊讶,春节,也是家庭关系的试金石啊。


看到一个话题“跨年时越热闹越孤独”。


这种孤独感怎么形成的?


或许有很多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但今天我想和你谈谈,家庭氛围何以让人觉得孤独。


01

家庭
气氛可以有多差?


很多幸福家庭长大的小孩,难以理解:“为什么你们和家人相处起来这么痛苦?”


真的,只有亲身经历过那些和家人相处的窒息时刻,你才会明白:


热热闹闹过年时,和家人吵架时一种多么绝望的孤单。


知乎有一个话题“你过年为什么不想回家?”


一个匿名用户只用四句话,就成功诉说了家里的氛围有多么压抑。


来源:pexels

妈:遥控器你放哪去了?


爸:床上


妈(略带不耐烦):在哪?


爸(最大音量,十分凶狠的):说了在床上,眼睛瞎了?


而,你见过大年三十,被自己的亲爹和亲姐撵出去住宾馆的吗?


我见过。


朋友小玲离了婚,暂时住在娘家。


去年除夕那天,大姐问都不问,直接给订了宾馆。


当地所谓的风俗是“结过婚的女人,不能住在娘家,不然会对娘家不好”。


小玲说想住家里,大姐气急败坏,还让大姨和二姨打电话轮番轰炸。


小玲转头就找了爸爸,以为他会霸气地跟自己说“我的姑娘,就住自己家,怎么了?”


但是,很遗憾,小玲爸说的是:“让你住宾馆你就住!”


那一刻,小玲心凉了半截:“什么习俗的我都不在乎,我只在乎我家人怎么对我。”


小玲的经历或许有风俗的因素,但是无论如何,家人就是这落后风俗的执行者,不是吗?


我终于理解,相比较别人家的万家灯火,小玲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落差感。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是因为家庭氛围(family climate)。


研究表明,只有积极的家庭氛围,才和人的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


02

父母关系
决定家庭的氛围


而家庭氛围最重要的一个维度,则是父母情感温暖。


即,父母是否能够敏感及时地回馈孩子的需要。


很多人对家庭氛围的不满意,正是因为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情感温暖比较少。


就像小玲,在家人面前,她的需求被打压,她的感受无足轻重。


根本没有情感温暖可言。


来源:pexels


如果没有父母情感温暖,孩子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结合Baumrin的跟踪研究,和Eleanor Maccoby等后来研究者发现,会产生两种消极的教养方式:


(1)专制型教养


这种父母强调控制和绝对的服从。


只要孩子一违背,父母就会给你超级严厉的处罚。


这样的父母冷漠、缺乏温暖。对孩子的态度往往是不满、多疑等等。


专制型教养方式,容易培养出胆子小的孩子,容易焦虑,又喜怒无常。


来源:pexels

(2)忽视型教养


这种父母既不管孩子,也不关心孩子。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由于觉得父母放弃了自己,一方面自尊水平较低,另一方面,也会和家人比较疏远。


总之,父母情感温暖不仅帮助孩子形成积极品质,减少消极心理和问题行为,同时也是家庭关系的重要推手。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关爱没有做到位,那么亲子家庭关系糟糕是可想而知的。


有个词叫“失望性隔离”,可以让人直观代入什么叫没有情感温暖的家庭氛围。


一位网友分享了她和父母的对话。


“下班了想给家里打个电话聊聊天,接通了巴拉巴拉说一通。


突然我妈问我,还有事吗?


就那一瞬间不知道要说什么。然后挂了电话。”


因为情感上总是得不到回应,于是很多人不再向父母寻求安慰。


遇到委屈再也不会和父母说,和父母再也没有亲人的感觉。


来源:pexels
03

家庭氛围
对成年人也至关重要


而成年之后呢?家庭氛围是如何具体影响成年子女(adult children)的呢?


此处我想提一提豆瓣上@阿伟一家的日常。


阿伟独自一人在国外留学,爸爸是这么和阿伟说话的:


“出院了吗?有啥事告诉爸妈,你永远是我们的宝宝。”


“给你买了不少好吃的,这两天给你寄过去。我和你妈特别挂念你。”


阿伟发了个小猫被拖出去的可爱表情包,妈妈回复说:“宝宝是小猫咪,我是铲屎官。小猫咪不听话,拖出去罚站。”


此刻,我也无比羡慕阿伟父母对他的情感支持,多暖心啊。


来源:pexels

一项纵向研究表明,来自父母的情感支持,的确能显著预测成年子女的主观幸福感。


值得一提的是,鼓励、陪伴和谈心等情感支持,使得成年子女感到情感上的亲密。


不过,为什么有的家庭氛围爱意满满,有的家里就戾气深重?


一个参考解释是父母秉持的生命哲学观不同。


一种父母认为,孩子生而欠父母。


“所以长大了孩子就该为我养老。孩子一毕业的工资就该给我花。你都欠我的了,我为啥还要给你提供情感支持?”


另一种父母认为,孩子生来不欠父母。


“孩子虽然由己而生,但是我自己选择要把孩子生到这个世界上。孩子是独立而自由的。孩子生而就该被爱。”


生命哲学观的不同,决定了父母愿不愿意为成年子女提供情感支持,进而影响了家庭氛围。


换句话说,想要创造温暖的家庭氛围,很简单,只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就够了。


来源:pexels

朋友小韩说,他从小就没羡慕过别人的父母。


他爸妈是怎么对他的?


哪怕一个月几千块工资,依然愿意借钱让小韩出国留学,一学就是9年。


而且从没有向小韩抱怨“为你上学花了多少钱”。


小韩爱吃水果。


每天上班前,妈妈都会给小韩削好一个苹果,仔仔细细地用保鲜膜套得整整齐齐。


今年小韩30岁了,在家依旧还有姥姥给发的压岁钱。


小韩说,只要父母在,心就是安定的。


温暖的家庭氛围,和物质环境无关,只和精神环境有关。


04

家庭氛围
不好,怎么办?


1、接纳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

接纳并非蒙住眼睛假装看不见。很多人会自动忽略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但伤口没了,伤痕还在。

与其一直在原生家庭里碰壁,不如直视痛苦,去追根溯源。

找到那个缺口,正视它、揭开它、并学会消化它。

必要时,可以和父母进行交流。明白这样的结果并非是你造成的,然后放弃对过往痛苦的反刍。

接受父母是普通人,毛病缺点一大堆。

接受父母的有限性,也接受自己的有限性。
2、建立合理界限
如果原生家庭总是反反复复伤害你,你还跟原生家庭保持模糊界限,幻想能从原生家庭获取亲情温暖,它只会更狠地伤害你。
不如鼓起勇气,建立自己清晰的界限去远离这样的原生家庭。
来源:pexels
3、成为自己的再生父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养育自己
学会自我关怀,以开放的心态去发展自己的全部个性,完善自己的人格。
去学小时候被说不务正业的插画,为自己买下小时候喜欢的游戏机,想读的书就读,想打的球就打......

去发掘自己曾经被打压的部分,松动曾经感到失落的部分。

从被动消极,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创造性人格,接受人生的种种正反馈。
成为自己的原生家庭,重新雕刻自己。
就像罗翔老师的那句话:
“请你务必,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次万次,毫不犹豫地救自己于水火。”
我想,我们是时候把人生的方向盘掌握在自己手里了。
不管此刻的你正行驶在哪条路,请一定相信:
你会去到更远的地方,值得拥有更好的人生。

心理爱好者考证/副业推荐

可从事心理行业,可增加额外收入

可成为有执业胜任力的心理咨询师人才


↓戳图,添加老师咨询↓

含1对1指导规划 + 课程体验



END


如果你正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心理服务,可以考虑壹点灵的心理服务,这里有4.5万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可进行线上或线下咨询服务,他们专业、真诚,且已经准备好,识别下方二维码可预约咨询↓

壹点灵心理
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平台,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提供在线/门店咨询,已入驻4.5万名专业心理咨询师,累计向4500万名用户提供抑郁情绪、焦虑情绪、婚姻情感咨询、心理倾诉、心理测试、心理课程、心理咨询培训等心理健康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