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亳州市高新区十九里镇沈营村,有一位名叫刘老三的养殖户,今年已经56岁,他在当地因为他的养殖技术而小有名气。
“我真的很感激党组织,是他们引导我走上了养羊的道路,否则我真不知道自己会怎样。”每当刘老三回想起自己开始养羊的那段时间,他总是充满了感慨。
2020年,刘老三因为商业上的失败而背负了沉重的债务,他感到十分无助,甚至开始出现抑郁的症状。当他回到家乡时,情况并没有好转。
然而,幸运的是,他的村党总支得知了他的困境,并立即派员上门,帮助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经过一番探讨和尝试,刘老三决定开始养殖山羊,这是一项成本较低且易于上手的活动。
然而,要开始养羊,他需要好的种羊。于是,村党组织帮忙联系了周围县区的山羊专业合作社,为刘老三购买了2只种羊。
接下来,刘老三需要搭建羊棚和羊圈,这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村党组织再次伸出援手,帮助他申请了乡村振兴扶持资金和低息贷款。
此外,山羊需要一定的林地作为活动空间。村干部带领刘老三四处奔波,向镇里和区里报告情况,争取他们的支持。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老三的养殖事业逐渐步入正轨,他的心情也逐渐好转,他开始感到踏实。
“看这些羊多健康。”刘老三看着一只只山羊大口吃草,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然后他又开玩笑地说,“羊长一斤肉,我得瘦三斤。”
养羊是一项辛苦的工作,刘老三不仅要定时喂料喂水、清理圈舍,还要收购麦秆、玉米瓤、黄豆秸秆来制作草料。此外,他还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采取防暑降温、防寒保暖、通风散气等措施,以防止山羊生病。
在2021年的严冬,刘老三的羊群中有一只白山羊出现了腹泻的症状。由于我一时疏忽,没有立即处理,结果疫情迅速蔓延,一夜之间,羊群损失惨重,差点让我的所有努力付之东流。回忆起那段艰难的日子,刘老三不禁皱起了眉头。
“跌倒了,就要勇敢地站起来。”村里的干部刘彪这样鼓励他,“我们帮你向农业部门寻求帮助,让你重新振作起来。”
在区农业执法大队进行了实地考察后,他们陆续派来了兽医,送来了三联四防疫苗、大黄苏打片等预防和治疗的药物,并定期传授畜牧知识技术,有效地控制了羊的传染病。
从那以后,刘老三更加勤奋了,他起早贪黑,不敢有丝毫懈怠。母羊临产时,他甚至直接住在羊圈里。随着小羊的健康成长,刘老三的羊场规模也在稳步扩大,再也没有出现过大规模死亡的情况。
经历了这次的挫折,刘三认识到,养羊不仅是一项体力活,更是一项技术活。
从2022年开始,在党组织的鼓励和引导下,刘老三开始主动查阅资料,研究养羊的技术。无论是公羊的配种、母羊的接生,还是小羊的喂料喂水频率、病羊的打针挂水技巧,以及防疫保健措施,只要是与羊有关的知识,他都非常热爱学习,并且乐于钻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成为了小有名气的“羊专家”,周围的养殖户都来向他请教、寻求帮助。
刘老三拿出他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养羊的知识和心得体会。如果不是因为他穿着胶鞋、围裙,身上散发着羊膻味,你一定会以为他是一位实训课堂的农学教师。
在今年的8月,省委组织部安排了一次农业专家下乡的活动,旨在帮助农村发展。刘老三对此感到非常兴奋,他抓住机会,不断地向几位专家提问,希望了解关于山羊增肥、健康保养、疾病诊断以及病羊处理等各个环节的详细信息。他的热情甚至让专家们开玩笑地问他是否有意向成为一位“羊博士”。
刘老三笑着回答:“只有先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真正富裕起来。”他的勤奋和聪明使得他在山羊养殖方面越来越熟练。
经过三年的艰难探索和不懈努力,刘老三已经从最初的养殖新手成长为一位受到同行尊敬的“羊博士”,他的养殖场也从最初只有10头白山羊的小规模发展到现在拥有200头马头湖羊、波杂本山羊和波尔山羊的家庭农场。
到2022年底,他的年销售收入已经超过了10万元,这比他刚开始经营时的收入多了三倍多。
今年,刘老三开始利用抖音、微信、淘宝等网络平台来宣传和推广他的产品,并组织周围的养殖户建立了一个交易信息平台,以促进本地山羊交易市场的公平和透明。这些举措为他未来扩大养殖规模、发展产业、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老三满怀憧憬地看着圈里的山羊发出的“咩咩咩”声,他的眼中充满了希望和喜悦。“党和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予我们农民这么多优惠政策,我感觉自己充满了活力。我计划扩大规模,让每一根秸秆都能变成美味的羊肉,和乡亲们一起过上更好的生活!”
我是正哥,关注我,为你提供最新最赚钱的创业小项目。没有你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
种一棵全身都是宝的树,富几代人,亩赚3万,1年见效,多种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