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了2024年经济工作,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了2025年经济工作。2025年,不仅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筹划之年,更是钢铁行业在“三高三低”(高供应、高出口、高成本、低价格、低效益、低需求)压力下寻求走出“深度调整期”的关键一年。全面、准确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必须把“稳定预期、守正创新、破除‘内卷’”置于重要位置,精心筹划发展新思路、行动新策略,重点把握三大政策,推动钢铁行业加快走出“深度调整期”。
近年来,受房地产用钢需求下滑、钢铁企业自律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钢铁行业深陷“需求低迷、成本高企、减量发展”等困境,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企业盈利急剧下降。2024年前3个季度,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0.64%,同比下降0.72个百分点。“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这是会议对当前国内经济运行面临的挑战做出的精准判断。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打好“十五五”良好开局,对全年经济运行质量、政策“组合拳”实施见效提出了更高要求。会议明确提出,2025年要稳预期、稳经济、稳就业、稳收入、稳物价、稳楼市、稳股市,力度空前地配置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将拉动消费作为稳增长的重中之重,总体上有利于钢铁行业生产运营稳定预期。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加码”赤字率、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专项债等政策,持续支持“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重点领域安全能力)项目、“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两重”“两新”涉及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用钢及终端产品消费用钢。2024年前11个月,国家用于“两重”建设的7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分3批支持了1465个项目建设;2025年“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已提前下达,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1159亿元支持121个项目建设。“两新”政策效果也在逐步显现,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支持“两新”工作,其中1500亿元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资金于8月初全部下达,重点支持汽车、家电、家居等领域。前11个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790.3万辆和27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和3.7%;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业、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5.9%和18.7%,较零售业总体增速分别高11.4和14.2个百分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和地方汽车置换更新补贴“两新”政策带动了约150万辆汽车的消费增量,有力支撑了汽车产销量的正增长。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表示将研究提出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扩大支持范围的政策举措,持续以“两新”政策推动群众受益、企业获利、经济向好。2025年,如按预算财政赤字率3.5%、超长期特别国债2万亿元扩容、地方政府专项债4.5万亿元设定等预测,或将有4万亿元左右的增量空间,“两重”“两新”将进一步加力扩围,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教育医疗等领域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有力支撑钢铁下游用钢需求的稳定。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2024年中央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降准降息力度均超过2022年、2023年。然而受市场低迷影响,国内钢铁企业资产情况未能得到改善,赢利能力下降、负债水平上升、库存周期拉长。前3个季度,钢协重点统计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2.91%,同比上升0.75个百分点;钢厂钢材库存量约在1400万吨左右,资金成本和占用方面的压力仍然很大。2025年,货币政策从“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转变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保持流动性充裕”“适时降准降息”等政策指引下,低利率将成为新常态,这将有利于改善钢铁企业资产和市场流通成本。
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近年来,国家相关部委针对房地产行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行业运行逐步有所改善。此次会议明确提出“稳房市”,再次彰显中央对防范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的信心和决心。一方面,新一年将继续从需求侧发力,“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另一方面,继续在供给侧发力,“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处置存量商品房工作”。尽管房地产行业用钢需求在未来2~3年内仍将面临减量发展态势,但下降速度将有所缓解,对建筑用钢市场需求规模形成有力支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由“五个必须”转变为“五个统筹”,做好“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总供给与总需求、新动能与旧动能、增量与存量、质量和总量”统筹,进一步提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的指导策略,将“全方位扩大内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经济体制改革、高水平对外开放、防范化解重点风险、城乡融合发展、实施区域战略、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保障和改善民生”列为九大重点产业任务,并部署提振消费、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人工智能+”、“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等行动计划,系统部署、落实产业发展政策。当前,钢铁企业正面临宏观经济、产业、科技、自身等多重周期的叠加影响,以“创新”和“转型”为重点的产业政策对钢铁行业穿越“深度调整期”提供了有力指导。
抓创新,关键在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关键驱动,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载体,两者只有深度融合,才能互促共进。此次会议将科技创新列为九大重点经济工作,仅次于消费的第二位,凸显了其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美国纽柯钢铁公司自1972年上市以来,除2009年唯一一年因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亏损外,在数个周期起伏中成功做到了持续盈利,2022年更是以2060万吨粗钢产量实现了80亿美元净利润,其“长青”秘决之一在于一直坚持“创新领先、卓越运营”战略。1969年,纽柯投建第一个年产20万吨的紧凑型小钢厂;1984年第一个将30吨交流电弧炉改造成30吨直流电弧炉;1987年第一个采用150吨大容量超高功率交流电弧炉;1987年全球第一个兴建CSP(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1991年第一个采用150吨大容量超高功率直流电弧炉;1998年兴建现代化的中厚板钢厂,创下了多个世界第一。近年来,纽柯积极向深加工、数字化、智能化等领域创新发展,产品与服务更加高端、更加综合、更加增值。“十五五”时期,钢铁行业进入“减量优化”阶段已成为行业共识,这对国内每个钢铁企业来说都是新挑战。在存量竞争环境之中,竞争策略只能也必须以科技创新为中心,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开创发展新空间。
促转型,关键在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完整性、安全性、协调性、开放性等典型特征,目的是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优质高效的产业供给体系,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会议强调“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会议重点部署了“人工智能+”行动,这对钢铁行业培育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重点研究“现代化产业体系”相关的政策指引,对钢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会议后,多个行业就“强自律、破‘内卷’”开展了强有力的行动,钢协提出“‘内卷式’恶性竞争是作茧自缚的短视行为,危害巨大”,持续呼吁企业加强自律。《中国冶金报》连续刊载行业加强自律的多篇深度分析文章。此次会议明确提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这既体现“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统筹”的落实,也意味着将从多个层面开展“综合整治”,态度更为直接、鲜明、坚决。
“综合整治”或将从多个层面针对行业“内卷”矛盾根源展开。会议提及的三方面的治理政策,值得钢铁行业关注。一是进一步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或可助力解决更大范围产业整合问题。2022年4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等重点任务。今年7月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明确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此次会议明确提出要“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或将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制度执行,这有利于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等“堵点”“卡点”,从而建立更广范围、更高层次的市场体系,有利于钢铁行业在全国范围内整合、优化、升级。二是进一步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助力解决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协调问题。会议提出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今年8月1日,《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正式实施,相关部门开展了限制企业迁移、设置进入壁垒、谋求自我小循环等政策清理工作,对投资、生产项目返税、奖补等问题进行了规范。随着类似处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法律法规强有力实施,预计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政府协调难、区域性产能补贴、“隐形产能”新增等问题。三是进一步落实“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助力解决钢铁产能“出清”问题。会议提出“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12月5日,生态环境部公开征求《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钢铁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钢铁行业》等新法规意见,进一步明确钢铁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范围,对钢铁行业碳排放的监管或将加强。在各项指引钢铁行业、用钢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等政策共同发力之下,钢铁行业的产品竞争将增加“碳”维度,这将有利于以生产技术和节能环保标准为抓手,加快解决钢铁产能“难以出清”难题。
2025年是钢铁行业加快走出“深度调整期”关键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钢铁行业调整提供了有力指导和政策支持。钢铁企业应把握政策机遇,加强自律、破除“内卷”,推动创新转型和产业升级,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全面完成“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贡献钢铁力量。
作者 | 本报首席专栏作家 贺宗春
编辑 | 郝淑慧
审核 | 刘加军
策划 | 陈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