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智双运

文摘   2024-09-13 00:00   澳大利亚  

序言

多识仁波切曾说:“大乘佛法有总揽全局的两条主线,一条是以大悲心为根本的方便法门,一条是以性空见为主题的智慧法门。这两个互为前提、相依不离的主要法宝合称‘悲智双运’。”这一段话深刻揭示了大乘佛法的核心——悲智双运。


大悲心是大乘菩萨道的动力,而智慧则是引导修行者走向解脱的明灯。两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菩萨道的完整修行体系。


1. 大悲心为根本的方便法门

大悲心的核心地位

大悲心在大乘佛法中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是修行者发起菩提心、行菩萨道的根本动机。大悲心的真正含义在于慈悲平等地对待一切众生,将其解脱视为己任。佛经中提到:“诸菩萨以大悲心为根本,生死中勤修六度,度一切众生。”这表明,大悲心不仅仅是情感上的怜悯,而是推动菩萨施行种种方便法门,引导众生走向解脱的无上力量。

方便法门的善巧施行

方便法门即为菩萨根据众生的不同根器和需求,因势利导地施以适宜的教化。方便不离智慧,所谓“随缘度生”,菩萨运用智慧观照众生的实际状况,施以相应的法门,以帮助他们觉悟真理。《法华经》中提到:“诸佛以种种因缘、譬喻方便而说诸法。”此种善巧方便的施教方法,既是菩萨利他的表现,也是大乘佛法普度众生的重要手段。



2. 性空见为主题的智慧法门

性空见的智慧观照

性空见,即观诸法实相,了知一切事物皆为缘起性空,无有自性。智慧法门的核心在于对空性的深刻领悟,这是大乘佛法中引导众生解脱的根本智慧。佛陀曾在《般若经》中开示:“诸法从缘起,如梦幻泡影,若作如是观,则见如来性。”性空见破除了对自我和外在世界的执着,使修行者能够体悟诸法实相,超越轮回生死的束缚。

性空见不仅限于理论层面的理解,更是一种通过修行亲证的智慧。菩萨在智慧的观照下,能够如实地见到世界的本质,从而远离我执与法执,这也是菩萨道中不可或缺的觉悟之路。

智慧与慈悲的融合

性空见不仅是菩萨自身觉悟的智慧法门,也是帮助众生觉悟的根本手段。菩萨以性空见为指导,能够避免在度众生时陷入分别心和执着,保持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以更纯粹、更清净的心行施以方便。

3. 悲智双运的无上境界

悲智的相辅相成

大悲心与性空见的修行并非各自独立,而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若只修大悲心而缺乏智慧观照,行菩萨道时容易陷入情感上的迷惑,甚至导致执着于度生的形式而忽略了根本解脱的目标。若只修性空见而缺乏大悲心,修行者容易陷入冷漠,无法发起度众生的菩提心,成为自利的修行。

因此,悲智双运是大乘佛法修行的至高境界。菩萨以大悲心为动力,以性空智慧为指导,广行六度四摄,最终圆满无上菩提。《大般若经》云:“悲智双运,二法不离,能令菩萨速得圆满。”这正是大乘修行者追求的终极目标。



结语

多识仁波切的教导提醒我们,大乘佛法的精髓在于悲智双运。这两条主线引导修行者既要以大悲心广度众生,又要以性空见观照实相。二者相依不离,最终成就菩萨道的圆满果位。


对于修行者而言,在日常的修行中,不仅要发起度生的大悲心,还需通过智慧观照,破除我执,才能真正契入佛法的核心。

悲智双运,方能行稳致远,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自性自度
红尘中修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