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颈椎概述
#02
颈椎骨性解剖
寰椎组成:无椎体,由前弓、后弓以及两个侧快相互连接成环状。 寰椎前弓:前弓大约占寰椎的1/5,向前隆突,中央有小结节,称为前结节,为颈长肌及前纵韧带的附着部;前弓后面凹陷,表面覆盖软骨并与枢椎齿状突形成关节; 寰椎后弓:后弓较大,占整个寰椎的3/5,其最后方为后结节。 寰椎上关节面:上关节面呈中心凹陷,为肾形或卵圆形,覆盖以软骨并与枕骨髁形成寰枕关节。
寰椎下关节面:下关节面呈圆形,几乎为平的。 椎动脉上方常见完整骨桥存在,双侧者占7%,单侧者占14%。后部及外侧骨桥有时呈前后骨刺状,形成不完整骨桥的现象更为常见。 寰椎横突:长度仅次于C7,在乳突与下颌支之间可摸到。
枢椎为第2颈椎,自椎体向上有柱状突起,称为齿状突,齿突由椎体上面向颅侧突出,齿状突末端较尖,称为齿突尖,两侧有翼状韧带附着,后方的横韧带沟被软骨组织覆盖,沟内有横韧带。齿突顶点较尖有齿突尖韧带发出。
枢椎上关节突:呈卵圆形,平而略凹,起自椎弓根上方,位于椎管的前外侧,与寰椎下关节面构成寰枢外侧关节。该关节面由于负重较大,故面积较大,边缘向外伸出,常常遮蔽横突孔前内侧,使走行其中的椎动脉发生扭曲。 枢椎下关节突:起自椎板下方,位于椎管的后外侧,关节面平滑呈卵圆形,覆有关节软骨,关节面的方向朝下朝前。 椎弓峡部:上关节突与下关节突之间的部分称为峡部。过伸或过曲损伤可能使轴心受压,导致峡部区域的骨折,称为hangman骨折。 在枕骨大孔上部斜坡附近,齿突后份与硬膜相接触。其深部向上附着于枕骨基底部,向下附着于枢椎体后面,也紧密附着于寰椎横韧带。 枢椎横突:短小,向下外侧突出,呈三角形,前结节缺如; 横突孔:大多开口于后外方,横径约5mm。 枢椎棘突:X线片上,上部颈椎最大的一个棘突即代表枢椎棘突,可以作为计数颈椎的标志。
一个典型颈椎组成包括:椎体和后弓,后弓由椎板和椎弓根组成。 椎体:横径较矢径大,呈扁椭圆形,上、下面呈马鞍状;同一椎体前上缘呈斜坡状,前下缘呈山脊状突起,覆盖于相邻下位椎体的斜坡上。 钩突:椎体上面侧方有嵴样隆起,称为钩突。与上位椎体下面侧方斜坡的相应顿面形成钩椎关节。因最早为德国解剖学家Luschka(1858年)发现,故又称Luschka关节。 ① 钩突呈矢状位,位于椎体后外侧,其前方为颈长肌,外侧为横突孔,后外侧参与构成椎间孔前壁,内侧为椎间盘。钩突与椎体上面形成100°左右的夹角。 ② C3-C7钩突高度5.9mm-6.2mm,C3和C7钩突较小,C5、C6钩突最高,故颈椎病好发于此处。
椎板延伸为侧块,构成上下关节突之间骨性区域。 关节突:颈椎关节突呈短柱状,左右各一对,分为上、下关节突,起于椎弓根和椎弓板的连接处,位于横突之后。 ① C3-C7关节突形成一个骨柱,并被自后下向前上呈45°的斜行关节面分隔成若干小节。 ②上下关节突之间的部分称为峡部。颈椎关节突的关节面平滑,呈卵圆形,覆有关节软骨,下关节面朝向前下方,上关节面朝向后上方。下关节面可在下位颈椎的上关节面上向前上方滑动,比较不稳定,可在屈曲外力作用下,导致关节突关节发生半脱位、脱位、甚至关节突跳跃。
横突:短而宽,有前、后两个结节。其根部有一横突孔,内有椎动脉、椎静脉和交感神经丛通过。 C6横突前结节特大,亦称为颈动脉结节,颈总动脉行经其前方,当都不出血时,可在体表将颈总动脉压于此结节上,进行止血。
棘突:起自椎板连接处,斜向后下方,大多数C2-C6棘突末端分叉。
第七颈椎有长而粗大的棘突,几乎与第1胸椎的棘突相等,故又称为隆椎。由此向下棘突不再分叉。(长的不分叉的棘突,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剖学标志)。 横突孔:常很小,仅通过椎静脉,且常常被骨刺分开,通常不包含椎动脉,椎动脉往往在C6水平进入颈椎。 C7横突:很大,只具有一个后结节。 C7侧块:在颈椎中是最薄的侧块。 C7的下关节突:朝向一个相对垂直的方向(像胸椎关节突)。
-END-
医影课程广告
关注【医学影像服务中心】,有你想要的精彩!小编微信:yxyxfwzx
↓↓↓欢迎进入医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