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城市叙事的历程中,有这样浓墨重彩的一笔:
它从一位画商的造访,到8000多美术产业人员的聚集地;它从一幅油画的产销,到多元艺术的盛放;从一个世代农耕为主的广东客家村落,到享誉全球的“中国油画第一村”,它就是大芬油画村。人来人往,画作更迭,艺术与市场不断碰撞却又彼此交融,就在大芬油画村,实现了一次次对接和转换。
坚韧、包容、创新,贯穿了其发展的整个脉络,至此,让“大芬精神”有了更加具象化的内涵。时至今日,仍在延续......
现在走进大芬油画村,很难不惊讶于这里日新月异的发展与改变。
街道干净整洁,空气中是颜料与墨香的味道,在店铺门口摆放的画作乱中有序,时不时还有画笔沙沙的声音传来。
书法、国画、刺绣、木雕,多种艺术形式在此汇聚、绽放,即便是画框、画布和颜料这些不太起眼的“艺术构件”,也是引人注目的存在。
上至多元艺术百花齐放,下到供应配套一应俱全,在这里也依旧能发现大芬“最初的样子”。但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大芬油画村便早已悄然构建起产、供、销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条。
接下来的日子里,无论是从零开始的艰难起步,还是金融危机后的订单流失,大芬总以一股不屈不挠的坚韧,从容应对各类挑战,夯实根基、立足国际的同时,也为其后续发展铸就了坚不可摧的支撑。
这里有着1200家门店,每一间店铺,都是一路走来的见证,每一次注视,都是过去和现在的深刻对话。而在那些深陷瓶颈的日子里,大芬油画村开启了它的转型之路。
如果说大芬一路前行,靠的是坚韧不拔的“心境”,那么促使大芬实现蜕变与转型的,则是开放且包容的“态度”。
这种态度,绝不止于艺术形式的表层,还有更多艺术业态上的演化。现在的大芬,遵循原有艺术品产销的路径之上,开始了旅游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尝试,业态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白天,充满艺术情调的小巷里,游客们可以买画,也可以支起架子现场作画,或是动手雕琢陶器。咖啡店、潮玩店、手作店里的潮人络绎不绝......
新旧业态相辅相成,互为正向反馈,不仅扩大了受众群体,也让大芬多了更多“被看见”的可能。
现在的大芬,不仅所辐射周边地区及产业从业人员超两万人,而且以每年举办约40场展览、近100场相关艺术活动,不断推进行业内外的艺术交流,成为深圳人心中不可置否的“看展圣地”。
与此同时,大芬的原创画作也频频出现在国内外重量级油画展览中。400多名原创画家争相入驻,为这片艺术沃土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各种配套硬件设施的建成,将原创艺术发展推向了更高的站位。
带着独一无二的精神特质,大芬油画村开启了艺术产业新的征程。
回顾大芬一路历程,从1989年香港画商黄江的将油画产业带入大芬,到2004年首个唯一深圳文博会分会场,再到如今氛围活跃的国际艺术街区......
敢于求变,创新进取,才是“大芬精神”的最终内核。而现在,如火如荼的数字艺术时代已然到来。
大芬的一些店铺与企业之中,已经能看到AI赋能的潮流创意品,水墨的晕染、油画的笔触、砂石的质感、掐丝的金纹......即使油画的笔触也都能1:1复刻。
新的突破,意味着艺术作品能够以较高的效率进行批量产出,进一步丰富了大芬油画村的艺术产品种类与产出规模。
在这里,艺术与科技不再是两个独立的领域,而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共同体,艺术创作更加多元化、智能化,让艺术产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常说时势造英雄,事实上,这些结果和答案的背后,离不开时代背景和发展趋势,更离不开在地文化的努力。
“大芬精神”的背后,是千千万万个艺术逐梦人勇立潮头的“第一步”,也是产业发展与政府引导下齐心协力的“每一步”。
“世界油画·中国大芬”——是大芬油画村历经35年发展、经受过全球市场洗礼所创造的荣誉。未来的大芬,或许会面临更多挑战与变动,但无论如何,其早已成为深圳乃至中国文化聚集的一个经典样本。
大芬美术馆
大芬油画村文化发展中心
唯一官方公众号
- E N D -
欢迎转发至您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