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华教授北师大开学致辞:进入大学,我们很容易在知识面前失去判断力

学术   2024-09-14 00:01   湖北  












-广告-


温馨提示:

最近有小伙伴反映收不到推送,因为公众号改了推送算法,现在需要加星标,多点赞点在看,才能准时收到推送哦。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

非常荣幸今晚作为教师代表来发言,这是一个非常崇高的职责,希望借此机会和大家聊一聊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记得我1984年本科毕业,被分配到一个非常小的师范专科学校任教。那时我不到 21岁,人事处的女老师看了我的档案,又看了看我那张还充满稚气的脸,说:“你要工作40年,才能熬到退休。”一晃,今年我已经工作整整40年了,时间就是这么无情。看似慢慢长途,刹那间便走到终点,难免令人感慨。

大家来到这里便意味着人生开启了新的阶段,本科四年的时间是1600天左右,研究生三年的时间就更短,只有1200多天。北师大图书馆有几百万册书,每天一刻不停地学习,能够读几本书?要几年下来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毕业生,成为一个优秀的学者?其实,读书的生涯是非常短暂的,我首先想到的是“惜时”,即珍惜美好的时光,那么怎样才能把这几年的大学生活过好?

我的想法是,每位同学想要在四年里拥有优秀的学习状态和较高的学习质量,首先需要有一个自我的设定,即我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可能是在无意识中发生的,若能够成为一个有意识的设定,那会更好。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一定是胸怀志向的人。胸怀志向,实实在在地说,就是我们要成为某一类型的人。这个类型也许会非常模糊,但它在无意识中,会对你有一种吸引力。比如,歌德最崇敬的人是莎士比亚,他在《歌德谈话录》里说过,一个剧作家一年之中读莎士比亚的戏剧不能超过一部,否则就会被它的光芒灼伤。莎士比亚在一切人性的向度上都探求尽了,歌德是何等才华出众的人,但是在他看来,莎士比亚是高不可攀的伟大作家,是他一生的偶像,正因为他心里装着莎士比亚这样的偶像,才会激励着他一直写作到晚年。再比如,普希金最崇敬的人是拜伦,他不但崇敬拜伦的诗,更崇敬拜伦做人的态度。拜伦为了帮助解放希腊人民,把自己所有的家产都变卖,武装了一支雇佣军,亲自担任总指挥,后来他在战场上得了伤寒,庸医的误诊最后导致他死亡。拜伦死于战场,死于放血这种原始野蛮的医疗方法,但正是这种人生吸引了普希金。所有杰出的人的成长,背后一定是有某种力量在感召他。我们要设定对自己的成长具有真正引领和感召力的高贵灵魂。这非同一般的形象,会作为一种无意识支配着你,推动着你前进,甚至成功。

那么有同学可能会问,张老师,你崇敬谁呢?我自己想了很久,也不能完全确定,因为我是一个每时每刻都想自我肯定,却永远都在自我否定的人。但并不是生来如此,我一读到荷尔德林的诗,我的内心就泛起了难以抑制的波澜;读了海子,我就怀想海子那伟大的灵魂;我还很喜欢一位诗人叫食指(本名郭路生),食指老师在现实中是精神病患者,我曾经把他请到我们的课堂,他谈诗的时候无比正常,但是一谈到生活就瞬间就变得很凌乱。每当看到他,我都像见到了我异父异母的兄长,我觉得他就是我的影子,我也时常想在诗里面疯一回,在语言当中失去一回理智,我认为我的精神生活能够就此平衡,这是一个秘密,我今天坦诚地告诉你们。

还应关注的一点就是如何对待知识。我们民族长久以来过于相信知识化的教育。知识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知识化的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各位对过度知识化的教育应该也有所体会,你们置身其间,受益于这种教育,并且借助它走入大学,所以我想此刻我们都应该反思这种知识化的教育。

进入大学,我们很容易在知识面前失去判断力。知识的高低、真假难以分辨。只有通过阅读作品和学术著作的原典,才有可能获取第一手知识,也只有真正扎扎实实地读过关于学科内部和相关领域的几十本重要的学术著作、原典,才能成为专业领域里真正厉害的人。此外,还有一般性知识和稀有知识,许多让人敬仰的学人或者作家,他们往往会有很多别人所不知的稀有知识。那么在某些场合,当你的稀有知识进入到谈话领域,所有人都会对你肃然起敬。最后,还有与生命相关的刻骨铭心的知识,以及那些已经风干的、完全没有生命的知识,你喜欢哪一种?又如何接近这些知识?我们并不是盲目地反对知识化,而是提倡越过低端的、表面的、浅层的知识化教育,进入到其背后那些真知灼见。从原著当中获得真知,我自己深有体会。1984年我刚参加工作时,学校安排我教外国文学。当我真正走上讲台,我不清楚应该怎么讲、讲什么。但我非常幸运地遇到了一套书,就是勃兰兑斯的《19世纪文学主流》。这套书诗一般的语言、波澜壮阔的叙述、黑格尔式的历史观、宏伟的架构、再加上生动的细节,让我顿悟原来文学史还可以写得这么美。

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知识和真理并不能等同,我们有时会把知识当作真理,认为知识就是力量,但往往知识并不是力量,而是抵消力量的力量。知识是一个非常混杂的空间,需要进行辨别。我认为最珍贵的东西是和生命有关的,它超越是非彰显更深刻、更本真、更内在的事物,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例如卢梭这位了不起的启蒙思想家,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创造的一生。他写了那么多作品,却把五个孩子全都送到了保育院,没有尽过一个父亲的职责。读过《卢梭传》,就会知道他是一个生动的、充满缺陷的一个人,但恰恰就是这样一个人成为了法国大革命、启蒙主义思想的重要准备者和支撑者。谈论不平等的起源、追求人类社会的正义,他的思想如此伟大,但人生却如此复杂,这就是与生命有关的知识。

我读过美国人布兰察德写的一本书《革命道德》,书中对于革命者的精神分析专门提到卢梭。正因为卢梭有害羞症,他才渴望在人格上对自己进行超越,他才会关心宏观的问题。谈及格瓦拉为何放弃革命成功之后的权力宝座,要走到中美洲的丛林里继续打游击,布兰察德告诉我们,格瓦拉患有一种肺病,存在大量负氧离子的森林是他最好的去处。这样的故事很多,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不是那么简单,人生的复杂性远超我们的想象。尼采、梵高,还有荷尔德林,他们要么是伟大的哲人,要么是杰出的诗人,但是他们都是精神病患者。所以雅斯贝尔斯,这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曾说:“伟大的诗人都是伟大的精神病患者,只有精神伟大的精神病患者才能看见世界的本源,而我们这些人看见的都是世界的表象”。当然这是从哲学意义上讲,不能从病理学的意义上得出这样的结论,德勒兹在《批评与临床》就不赞同雅斯贝尔斯的观点能够解释一切。在雅斯贝尔斯的表述里,尼采是一位非凡的精神病患者,然后才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哲人,但是德勒兹认为尼采不是病人,而是一个医生,他用他毕生的思想与哲学来医治自己,也通过医治自己来医治他的时代,医治那个时代的人们

一切文学现象,我认为归根结底是精神现象学,是和生命有关的学问。所以我希望大家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时候,要和自己的生命世界、生命处境、内心世界建立联系,这样你就成为了一块磁石,不断吸纳和你最为相关的知识,最后你会变成一个“体积”很大的人。

我想起我的女儿在读三年级时,老师给她布置一个作业,就是背诵李白的《将进酒》,她背到了“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就停下了,叹息一声,说“这个人生观是不对的”。我认为对于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而言,这个判断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她读到大学,还认为这句诗是不正确的人生观,那就是我们的认知出了问题。我又想起杜甫赠李白的诗,里面“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两句,如果离开诗歌的语境,离开两个人灵魂之间的交往,你会觉得这是杜甫在批评李白。但实际上这不是批评,而是致敬,如果你没有理解到这个层次的话,那就是我们的认知有问题。所以我希望我们经过3年或者4年的学习,成为一个优秀的学子,最终将完成我们的认知升华。

我想起莫言老师前年所写的一篇致青年朋友的短文,名字叫《不被大风吹倒》,里面引述了两句古人的格言,叫做“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是来自于《诗经》《荀子》当中的佳句,很多作家老师都引用过,我也送给各位,祝愿我们都成为拥有更高认知的人。

▷本文系作者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教师节活动最后2天

每天可抢5折优惠

如果您稿件未完成

可以囤7折优惠券

或者享受预存款优惠

更多详情请咨询专属客服

-广告-



投必得,您身边的学术顾问

八大服务类型,助力您的科研之路

点击查看服务详情

-广告-



END


来源:人文也学术

自:学术志

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公众号转载使用,须保留本公众号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本公众号内容不妥,或者有侵权之嫌,请先联系小编topedit2021删除,万分感谢!

发表SCI论文很迷茫?

来找「投必得」帮忙↓↓↓


投必得学术
专注于SCI论文写作技巧分享,科研软件神器教程,学术资讯热点传播,前沿硕博交流社群聚集;我们坚持原创干货,有料实用,服务科研事业,促进知识传播。正如我们的名字一样,投必得祝您在科研道路上,投入必有所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