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除三害,本可以更好的

体娱   电影   2024-03-04 13:28   北京  

周处除三害

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

导演: 黄精甫

编剧: 黄精甫
主演: 阮经天 / 袁富华 / 陈以文 / 王净 / 谢琼煖 / 李李仁 / 刘子铨 / 曾珮瑜 

类型: 动作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台湾
片长: 134分钟

电影古典又先锋。

它像古典白话小说,不仅叙事是章回体,人物也是那种江湖好汉,既是制度的反叛者、犯罪者,也是为民除害的任侠之士。男主角并不避讳暴力,道德边界非常模糊,众人皆可杀。用现在价值观看,是善恶难评的人物,但也有着肆无忌惮的爽感。


先锋是它风格混搭,有时让人想起昆汀塔伦蒂诺的《杀死比尔》,黑色幽默,犯罪故事,暴力美学,公路元素,似有似无的人情味,以及戏谑讽刺,满满流行商业美学,也在试图走向局部的深刻。

主角“周处”或陈桂林的故事,发端于一次荒诞的阴谋,刻意设计,圣杯问卦,一念之差,如此种种,他突然有了英雄般的自觉或冲动。黑帮分子突然掉书袋,怀古起来,“周处除三害”的念头突然闯到他脑中,于是故事就在这荒腔走板中仓促开始,显得气势十足。


这部电影是不能用理性评论的,你必须相信,相信人在绝境时的异想天开,相信陈桂林就是这么随随便便又认真的人,为了一个正常人看来无比荒谬的原因,就大开杀戒。

这事也与正义无关,更像意气之争,古书里的“周处除三害”讲浪子回头,最后周处改邪归正,终为忠臣孝子。但电影里的陈桂林并没有成为“周处”,他的杀戮是来自于对人生末路浪漫化的想象,所谓人走留名,讽刺的是他本来不一定会死的,但却自己设计着走上死路。


这一切充满讽刺,原本应该写出更曲折有深意的故事,但却一面朝着浅显而直接的路数而去。陈桂林便真的要“除害”,去做掉那些同样罪行累累,但比他还“有名”的人物,电影开始走入视觉系,花哨的美术和运镜,动作设计,导演黄精甫最拿手的,电影开始变成了暴力爽片。

观众们啧啧,这样的暴力怎么可能出现在大银幕上,于是感官刺激转为内心愉悦。但这其实是感官和尺度的胜利,而非电影的光荣。


等讲到林禄和部分时,电影的故事才再度萌生了新鲜感。对手不再是暴力十足的“魔王”,而是已经成“神”的教主。暴力对抗一度陷入无力,在人云亦云的邪教氛围中,陈桂林也差点沦陷。

也正是这样的剧情,让电影酿足了情绪,在极致压抑下,终于迎来了一次爆发。屠杀的段落让人瞠目结舌,讲述感恩的圣歌悠扬婉转,搭配的却是血腥杀戮,一个又一个,没有丝毫怜悯,卡弹,补弹,射杀,节奏抑扬顿挫,不见圣母心,不见说教,也没有救赎,或者说,杀戮即救赎。最后一枪,音乐消失,一尸两命,死不瞑目,还俩俩相望,一气呵成,视觉和情绪的双重刺激。


电影因此完成最大升华,如同孙悟空当着唐僧终究第三次打死变化的白骨精,悲壮而凛然。陈桂林终究杀身成仁,得偿所愿。只不过是杀别人的身,成自己的仁。

两害既除,电影便进入絮絮叨叨的收尾时间,欲言又止,拉拉杂杂拍了许多,黄精甫一贯的毛病。本来一个意味深长的镜头就足够,偏要事无巨细,样样拍到。电影曾有无数次机会成为经典,但终究还是拍成了一部还算可以的商业娱乐电影而已。它貌似有深刻和深入的意图,但终究只是在“周处除三害”的概念下,浮皮潦草瞥了一眼,就往更简单的商业电影而去了。


当然,电影仍是好的,只是本可以更好。陈桂林到底在想什么,好像没那么重要,他就是一根筋地去做了。简单有时有简单的好,不必事事深刻,一部电影嘛,随遇而安。强如陈桂林可以看淡,瞎了眼的警察也能一笑泯恩仇,观众就更不必纠结了。

END

这是“吃电影”2024年第9篇观后感

吃电影

生活只是听和声音

微信公众号ID :even2movie

吃电影
偶尔写一点东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