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人之下,何必故作青春

体娱   2024-08-04 22:45   北京  

异人之下

The Traveller

导演: 乌尔善 / 夏鹏

编剧: 乌尔善 / 孙家宇 / 王莉莉 / 周梦洁 / 胡笳

主演: 胡先煦 / 李宛妲 / 冯绍峰 / 乔振宇 / 宋宁峰 / 娜然 / 那尔那茜 / 兰西雅 / 邬家楷 / 尚铁龙 / 陈彼得 / 熊稳稳 / 橙一杰 / 刘纯燕 / 桑平 / 刘星辰 / 隋咏良 / 韩鹏翼 / 冯粒 / 刘金龙 / 黄小蕾 / 那威 / 王劲松

类型: 动作 / 奇幻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片长: 134分钟

这部电影倒也不算粗制滥造,创作态度还是有的,而且的确动了脑筋,也做出了风格。

但是,电影定位完全跑偏了。“大海航行靠舵手”,你定位错了,跑得再快再用力,也只是徒劳,甚至起反作用。对此,古人早有精辟总结,谓之“南辕北辙”。


《异人之下》就是部“南辕北辙”的电影。

很明显,作为一部漫改电影,一部以热血王道漫画为基础的作品,导演给电影的定位就是“青春化”,电影自觉地放弃了商业方面通吃的野心,想要更精准地攻取目标群体,那些出生于互联网时代,喜欢动漫二次元,深谙ACG文化的年轻受众。

于是,电影出现了饱和度极高的声光电,高频次的电子乐,满口互联网语言的中二台词,甚至动画式的极度夸张的表情与动作。导演的意图再明显不过:我集合年轻人最喜欢的元素,去讨好他们,还怕他们不买单?


是的,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方法不对。

《异人之下》真年轻吗?可能在很多人眼里,看到的不是青春或热血,而是一位年过五旬的带着红色边框眼镜的胖大叔,在以自认为年轻的方式,用极其惊悚的状态,对着观众“发嗲卖萌”。

那些刻意做出的浮夸滑稽音效,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猫和老鼠》的古早手法,尴尬得如同个位数直播间里主播讲笑话冷场后,无奈开启的笑声特效;角色故作次世代的台词(以柳妍妍为最),让人想起春晚里,烂小品拼命乱用陈年网络段子的恐惧;充斥全片的金曲串烧,完全体现了导演关于流行文化的坏品味,观众像进入了一家劣质迪厅,或者上了某个内蒙老司机的大卡车,这些音乐打动不了任何年轻人,只能是来自老男人露肚皮的土嗨。


其中又以片尾的弹幕字幕为最,那种笨拙而刻意地模仿让我汗毛倒立。它目的性如此明确,手法如此生硬,就是硬套所谓“年轻”概念。甚至弹幕本身都不重要,如果是其它元素能抽象为“年轻”,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拿来就用,而完全不考虑是否适合。

归根结底,就是导演以为自己拍得很“年轻”,很“潮流”,很“二次元”,但他其实完全不理解也没触碰到年轻人的嗨点。他像曾经很多国产动画电影一样,把“年轻化”错当成“低幼化”,用不合时宜的姿态和语言拧巴地表达,骨子还是一种傲慢的俯视,既不取悦年长观众,也很难讨好年轻人。


至于很多观众吐槽故事弱的问题,我倒是觉得除了片尾为大决战而改编外,电影大部分时候都遵循了漫画剧情的走向,没有特别魔改。如果说故事不好,其实原著开篇剧情本身就比较常规老套,乏善可陈(我刚看漫画时也曾几度欲弃,到“罗天大醮”才算跟住,到陈果的部分才觉得剧情真正精彩起来)。要引入诸多人物,要构建世界观,难免啰嗦拖沓。

当然,二次元属性各种放大,作为原著另一大特色的传统文化及民俗元素,在电影中却书写不多,就简单套了些中医经络走肝走肾的理论,算应付了事。


大家最不满意的,还是冯宝宝这个角色崩了。作为原作人气最高也是最有特点的人物,最强人形兵器,冯宝宝既是深渊也是空壳,她的成败决定了电影的成败。李宛妲的脸是对的,个子有点儿大但没办法。重点还是角色刻画,战力崩了,张楚岚可以追着她猛打;性格也崩,好几段情绪起伏的台词都不该出现,虽然对演员不公平,但这个角色就只能是木头人状态,除了动作戏不要有任何所谓“表演”,演了就不对了。

电影对“全性四张狂”着墨不少,倒可以理解。邪魅的反派比较容易出彩,夏禾更是妥妥的引流神器,有她营销短视频都可以多剪几条。电影的失策在于最后偏要画蛇添足给四张狂抢“炁体源流”找理由,什么为孩子,为情人,导演可是真不懂“全性保真”啊,全性做事情哪需要理由,还是为别人。这不是哪个角色崩,而是作为反派整个集团的宗旨都崩了,他们沦为了一般性恶人。


当然全片最崩早有公论,张灵玉的塑造堪称是泥石流般的人祸。虽然以貌取人不对,但我在看片时就是不由自主生出“丑就是原罪”的想法。这个选角几乎毁了电影在角色还原方面的全部努力,张怀义、徐翔、风正豪、高宁、窦梅妆造再像都没用,张灵玉几个特写就能摧枯拉朽毁灭一切。这张脸一般情况当群演特邀都够呛,有台词那肯定是剧组有人,能演到这么关键重要的角色(如果有第二部戏份还要更吃重),原著还是个不着烟火气的美型脸,倒反天罡的程度只能让人想这又是哪位资方大佬的公子来剧组“研学”了。

假设,电影不这么风格化,不刻意去主攻年轻受众,而是按一部正常商业电影节奏风格来改,会不会效果更好?真正的年轻化,真正的二次元语言,是无法刻意学出来的。因为本来就很中二,你如果不是发自肺腑认可,就会演绎得格外生硬,只能让人觉得做作又冒犯。


真正的少年气,对青春的致意和缅怀,应该看看隔壁李阳的《从21世纪安全撤离》,那是天分,是全性保真,没有作假。在这点上,少一些商业算计,多做些符合自己年龄和认知的作品,比一把年纪了还要装少年要靠谱得多。

END

这是“吃电影”2024年第24篇观后感

吃电影

生活只是听和声音

微信公众号ID :even2movie

吃电影
偶尔写一点东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