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 讯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1月20日左右交节。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大寒节气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月20-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
《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解释道:“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极言大寒之冷。这个气节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也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期。
民谚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它是一个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
到了大寒,光照要比小寒前要充沛的多,而光照与母鸡的产蛋是有关系的,光照强产蛋量就多,这时母鸡就可以开始孵育小鸡了,而这个孵育时间就是大寒的初候开始。
这里的征鸟是指那些飞行能力强而且凶猛的飞鸟,比如隼、鹰。厉疾:迅速而猛烈,指鹰隼之类的猛禽更加凶猛。因为大寒时节,天气严寒,它们需要更加凶猛的抢夺食物。
俗语话:三九四九冰上走。到了大寒,湖面结冰的厚度是一年中最厚的时候,所以可以在冰面走任意行走。
大寒节气,时常与岁末时间相重合,除干农活顺应节气外,人们开始忙着除旧迎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
这时候,人们都开始为过年忙活,赶年集、备年货、置新衣、腌腊肉……在这些除旧饰新的活动里,所有对年的期待,都不会落空。
大寒节气靠近农历年终岁尾,做尾牙也是一个重要的辞旧迎新习俗。做“牙”,是指每月农历初二、十六要拜土地公(福德正神),供桌上摆放各种供品,让土地公“打牙祭”。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正好是尾牙。
在这个一年最冷的时期,我国有吃糯米驱寒的传统习俗。因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利于驱寒。用糯米制作的食品,最典型的就是八宝饭。先将糯米蒸熟,再拌以糖、猪油、桂花,倒入装有红枣、薏米、莲子、桂圆肉等果料的器具内一起上锅蒸,出锅后再浇上糖卤汁即成。
吃“消寒糕”的习俗在北京由来已久。“消寒糕”其实就是年糕,是由糯米制成。人们选择在“大寒”这天吃年糕,有“年高”之意,带着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头。
大寒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冬季即将结束,春季即将来临。在这个节气里,养生的重点是保护身体的阳气,避免寒邪侵袭,同时为春季的生发做好准备。张恒春药业推荐大寒养生方法:
大寒时节气温骤降,要注意加强保暖措施,尤其是头部、手部和脚部的保暖。出门时可以戴上帽子、手套和围巾,穿厚袜子和保暖鞋,以防止寒冷侵袭。
大寒节气养生饮食应以温热为主,多食用温性食物,如姜、葱、蒜、山楂、红枣、桂圆等,以补充身体所需的热量和营养。进补一些有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的食物,如羊肉、鸡肉等。
大寒节气里适度的运动是非常必要的,建议选择晨练或者下午3点后的时段进行锻炼。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
在大寒时节,应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可通过读书、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心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大寒时节应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养成睡前泡脚的好习惯,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