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探索”系列访谈(一)

文摘   2024-11-23 12:05   福建  



文化遗产是推动经济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的重要因素。202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考察时强调:“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传承好。”福建省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多元文化特征,是非遗大省。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方针,实施整体保护,加强传承传播、活化利用,促进文旅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新成效。




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组织省市县政府代表和有关专家

如何进一步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展系列访谈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

传承的探索”系列访谈(一)



主持人


福建省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代表性项目,请您结合实际谈谈福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和挑战。



张源生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党组书记、厅长

非遗既是民族的宝藏,也是文化的瑰宝。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强调“福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地域文化特色鲜明”,要求“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为功”,提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坚持不懈做好以文化人工作,全面展现新时代八闽文化的气韵和风采等重要要求。福建是非遗大省,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亲自部署推动闽剧、寿山石文化等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为我们创造了大量理论和实践“富矿”。近年来,福建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扎实做好非遗抢救、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文章,奋力让非遗焕发时代活力、绽放时代光彩。



从现状看,一是系统保护更有力。建立四级名录体系,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5项、省级705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43人、省级912人。9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成为我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保护三个系列获得大满贯的唯一省份。二是传承发展结硕果。2007年,率先在全国设立首个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并先后设立客家文化、妈祖文化、朱子文化等4个国家级、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打造福州上下杭等4个非遗街区,建立1088个非遗传承基地(中心、所)和非遗展示点。三是要素保障更坚实。设立省级非遗保护与传承专项资金,颁布实施《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出台《福建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


福州上下杭


从挑战看,一是保护力量队伍有待加强。理论研究、人才队伍、数字化保护较薄弱,非遗工作岗位不少还由从事群众文化的人员兼任。二是传承展示场所相对不足。缺乏大型集中的非遗传承和展示场所、数字化设备设施。三是创新发展成效仍有空间。与旅游深度融合还处在实践深化阶段,非遗线路、非遗景区、非遗街区等还不够多,助力乡村振兴和文旅经济的发展效益有待进一步释放。



张元明

三明市人民政府

党组成员、副市长

近年来,三明市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以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为抓手、品牌创建为目标,不断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非遗保护与传承取得长足的发展。但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发现当前非遗传承与保护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一是传承人才短缺。许多非遗传承人年事已高,而年轻人对非遗的兴趣不高,传承面临断层的风险,同时非遗技艺的学习时间长且收入不稳定,导致年轻人不愿意从事相关工作。二是现代文化冲击。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消费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传统非遗项目的关注度和需求度降低三是创新发展困难。一些非遗项目在传承过程中缺乏创新要素,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个别非遗项目的创新成果容易被模仿和抄袭,影响了传承人创新的积极性。



苏冰

福州市永泰县委副书记、县长

永泰县自唐永泰二年(公元766年)置县以来,距今已有1258年的历史,曾有“七年三状元,父子六进士”的文化盛事,也积累了丰富多样、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永泰县坚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一方面,围绕“人才”做文章,实施永阳英才、非遗“银发人才”评选工程,成立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另一方面,围绕“数字”下功夫,开展传承人记录工程,对非遗进行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截至目前,全县已有县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51项,其中张圣君信俗等4项入选省级名录。



此外,永泰还有独具特色的庄寨文化,现存较完好的永泰庄寨有152座,在全国乃至国际都享有盛誉,其中,爱荆庄荣获联合国亚太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谷贻堂、积善堂、绍安庄“黄氏父子三庄寨”入选2022年“世界建筑文物观察名录”,系全国唯一。近年来,永泰县加大对庄寨文化属性的挖掘和利用,如引进厦大、复旦、哈佛等研究团队,对藏于庄寨的契约、诉状等历史文书——“永泰文书”,进行持续性挖掘、研究和保护,哈佛大学宋怡明教授也评价永泰历史文书“可以作为中国历史研究的信息生态研究的最有前途的一个方向”,并将丰富的永泰文书研究成果带到哈佛大学的研究生课堂。目前永泰已系统梳理历史文书8万余件,使深埋在“故纸堆”的中国乡村社会变迁史得以在国际视野中彰显。

但对照新时代的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的要求,我们还面临着产业化水平较低、品牌影响力较弱、经济效益较差等共性问题。目前永泰县已有的51项非遗项目中,仅10个实现初步产业化,且大部分以家庭作坊为主,整体规模小、产品单一,产业化、商业化水平较低,变现能力不够强。如何将非遗传承和保护融入文旅产业、乡村振兴和城市更新等多元领域,持续提升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探索非遗活化利用的新路径,实现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是我们未来实践中探索的重要方向。



吕莉

龙岩市长汀县委副书记、县长

长汀龙潭公园 图源:长汀古城


长汀百壶宴 图源:微长汀


长汀是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非遗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长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关于非遗传承保护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保护机制,将众多非遗项目纳入名录,并大力扶持传承人,确保非遗技艺得以代代相传。非遗文化已融入本地民众生活。在长汀龙潭公园、三元阁广场等地,长汀客家九连环、汀州单人船灯、马灯舞等非遗项目由民众自发表演娱乐,各项非遗民俗如长汀百壶宴、百鸭宴等参与市民众多,影响广泛。走街串巷可以品尝非遗美食,如“白斩河田鸡”“长汀豆腐干”“灯盏糕”等。目前,长汀县已成功申报非遗项目85项,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0个、市级47个、县级27个;各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0名,其中国家级1名、省级7名、市级31名、县级21名。


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是生存环境冲击大。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非遗项目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生存环境。比如,市级非遗项目《汀州木板年画》,随着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很多运用场景已不适用,往常人们会用木板年画印制门神和祈福喜字,如今已经很少人使用木板制作。二是传承队伍培养难。非遗传承人队伍老化,年轻一代对传统技艺的兴趣逐渐减弱,面临“后继无人”的风险。比如,省级非遗项目《汀州唱古文》,随着现代娱乐方式的多元化,掌握唱古文的传承人数量少、年龄大,没有年轻一代的传承人,该非遗项目面临“艺随人亡”的危险。三是非遗项目活化难。非遗文化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基础薄弱,发展模式单一,导致部分非遗项目面临资金短缺、传承困难等问题。比如,市级非遗项目《汀州客家剪纸》为纯手工技艺,因产量低、产业链条短、经济效益不高,导致传承很难。



李诠林

福建师范大学

闽台区域研究中心教授


福建省的非遗保护与传承有着很好的基础,近年来也做了大量的保护传承工作,效果显著。福建省的非遗在两岸融合发展、团结海外华侨华人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福建省既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项目软木画、漆画、提线木偶、梨园戏、高甲戏、歌仔戏、妈祖信俗文化、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乌龙茶制作技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等,除了坚守自身的原生态核心文化内涵以外,还已经在诸如两岸融合、援藏、援疆、援宁等方面作出了自己的新探索,成效明显。如漆画技艺与唐卡艺术的结合产生了令人惊艳的审美效果;妈祖信俗文化更是在团结凝聚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及海外华人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福建省的非遗保护与传承今后可以继续挖掘资源禀赋优势,突出闽台特色、“侨乡”特色,为两岸早日统一和增强海内外华人的“根亲意识”作出更大的福建贡献。


来源: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宣传福建省文化和旅游政策信息、要闻资讯;公布惠民展演、旅游服务等信息;展示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建设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