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2024年11月19日08版
10月21日至11月15日,第九届福建艺术节在全省开展。九艺节上,戏剧作品百花齐放,精彩纷呈。
作为戏剧艺术大省,我省的历史剧创作有着优良的传统。在第二十九届全省戏剧会演的40部剧目中,约半数为历史剧,几乎涵盖了所有参演剧种,包括闽剧《画网巾先生》、芗剧《一代相国蔡新》、闽剧《侯官女人》、闽西汉剧《王景弘》等,其多数取材历史,观照现实。
近年来,我省中生代编剧逐渐崛起,新生代编剧崭露头角。57岁的编剧王羚曾以代表作《南归梦》《北进图》《双蝶扇》等广受好评;闽剧《画网巾先生》编剧戴先良,正值不惑之年;这次会演中年纪最小的编剧王小农,今年才28岁。
本次戏剧会演18家县级院团带来18部精品力作,成绩斐然。《侯官女人》《冯谖与孟尝君》《魏侃夫》《驯悍记》等优秀剧目,被专家点赞——小剧团有大作为、大成就。
莆仙戏《陈文龙》剧照
第九届福建艺术节暨第二十九届全省戏剧会演期间,芗剧《一代相国蔡新》亮相。
舞台上,乾隆俯身问蔡新:“照卿这样讲,这议罪银当废?”
双膝跪地的蔡新仰面作揖:“当废!”
乾隆双手按住蔡新的双揖,一字一句地说:“这议罪银当废?”
蔡新双揖颤抖,颤声答:“当废!”
乾隆扶着蔡新站起,又问:“当废?”
蔡新双臂颤抖,两眼直视乾隆,诚恳而笃定地长声又答:“当废啊!”
答毕,蔡新后退好几步,双膝跪地交替前行,步步紧逼乾隆。等到乾隆退无可退,蔡新立马抬起右膝,右脚用力跺地,侧头向乾隆倾力作揖。因为过于用力,双手颤抖不止。
乾隆双臂愈加颤抖,突然双手一掌一拳相抱,大吼一声:“好!来呀!宣旨!”
……
台上,表演精彩;台下,叫好声响。
梨园戏《缇萦》演出一票难求
导演金爱珠说,遵循越改越精的业务传统,这出新编历史戏自2014年立项至今已创排了10年。10年来,光大型改稿会、观摩会就开了好几次,该剧数次进行重大修改,反复雕琢打磨,才登上了这个全省戏剧会演的舞台。
“光最后一场戏就有多个版本,倾注了一路走来所有艺术家的智慧和心血。”金爱珠说。
据介绍,该剧取材于清代乾隆年间福建漳浦籍宰相蔡新的历史故事,讲述了乾隆后期施行“议罪银”制度滋生腐败时蔡新觉醒的故事,他与权臣和珅斗智斗勇,用自己退职和儿子领罪外放感化乾隆皇帝除弊革新,“吏风不正,天下难安”“若能为君除弊政,我身虽死目也瞑”等金句贯穿全剧。
历史剧是本次艺术节戏剧会演的一大亮点。据统计,在参加会演的40部剧目中,历史剧约占一半,且涵盖了几乎所有参演剧种。
掌中木偶戏《一鹤“飞”》在演出前排练
除《一代相国蔡新》聚焦反腐倡廉题材外,闽剧《画网巾先生》表现的是明末清初一名书生忠贞爱国的精神,闽剧《侯官女人》褒扬晚清名臣林则徐背后的贤内助,掌中木偶戏《一鹤“飞”》讲述了一名古代江湖艺人因忘乎所以而被捧杀的悲喜剧故事,闽西汉剧《魏侃夫》取材于明末清初武平县地方官为保境内百姓平安孤身赴难的民间故事。它们雅俗共赏,获得了戏剧界内外的众多好评。
本次艺术节戏剧会演的另一亮点是编剧队伍形成梯队,人才储备丰富,作品百花齐放。
民营剧团马尾海峡闽剧团带来精彩剧目《泥马渡康王》
在七十岁年龄段中,年纪最大的编剧方朝晖今年78岁,此次参演的芗剧《一代相国蔡新》、闽西汉剧《魏侃夫》、越剧《柳如是》、京剧《江海风流》等作品都出自他的手笔。今年72岁的编剧陈欣欣创作了闽剧《侯官女人》的剧本,该剧由闽侯县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创排,被称作“老将力作成功拯救了一个县级老团”。
在五十岁年龄段中,今年57岁的编剧王羚是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副院长,这次凭掌中木偶戏《一鹤“飞”》和闽剧《斩郑恩》赢得满堂喝彩,其代表作还有《南归梦》《北进图》《双蝶扇》等。
在四十岁及以下年龄段中,今年47岁的编剧王秀宝创作了芗剧《新嫁娘》的剧本,被专家评为“在一众追求思想深刻的作品中传递了人性温暖”,不亚于她曾创作的名噪一时的闽剧《过崖记》剧本。今年46岁的编辑戴先良创作的闽剧《画网巾先生》一举夺魁,被誉为“从边远山区小县城杀出的一匹黑马”。今年42岁的编剧蔡福军是福建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这次带来的高甲戏《驯悍记》受到好评。本届戏剧会演中,年纪最小的编剧王小农,今年28岁,他与我省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曾静萍联袂创作的莆仙戏《别妻图》受赞连连。
老中青三代戏剧编剧百花齐放,离不开我省戏剧界多年传帮带形成的良好生态。
福建戏剧界有一些久负盛名的老一辈编剧大师,包括郑怀兴、王仁杰和周长赋等,他们的作品享誉全国。多年前,名不见经传的戏剧文学爱好者谢子丑给病重住院的王仁杰寄去了自己创作的剧本。王仁杰读完剧本深受感动,他凭着信件上的地址亲自找到了厦门的一处出租屋,却发现谢子丑已搬离。王仁杰生怕错失人才,发动全省戏剧界找人,终于找到了谢子丑就读的湖南某大学,打电话到该大学辗转打听到了谢子丑的新住所,收其为徒,并在有生之年倾尽真传。
闽剧《画网巾先生》剧照 通讯员 邢辛摄
2017年,彼时还无人知晓的宁化籍业余编剧戴先良创作的梅林戏《画网巾》演出,王仁杰看后评价“这戏很好,这戏很好”。意犹未尽,他还发微信朋友圈:“大气浩然、意涵深远、词章不凡,非出于吾辈皓首老匹夫,而出于深山青年才俊,赞叹之余,焉能不为汗颜?”2019年,已年逾古稀的王仁杰专程从泉州赶到福州,全程参与剧本《画网巾》的改稿会。郑怀兴亲笔长书赠戴先良:“你有才华,有思想,又精力充沛,正是作品大量出现的阶段,盼你不为名利所羁,大胆写自己兴趣的,即使一时演不了,但将来必有用!”
因为得到多位老专家精心指导,这出梅林戏不仅获得2017年度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剧目资助,还获得了2018年第七届福建艺术节暨第27届全省戏剧会演三等奖、2020年第九届百花文艺奖三等奖,更对接到福建省实验闽剧院的优质资源,由国家级导演徐春兰执导、梅花奖获得者陈琼等献艺。
闽剧《幻戏图》结尾的古风歌舞《傀儡幻戏》在社交平台火爆出圈
此外,我省戏剧界还形成了改稿品牌活动火花茶会、青年编剧交流平台武夷剧社、专家帮扶机构福建省戏剧研究院(原福建省戏曲研究所)等编剧作品打造机制,以亲民性为特点,在省内一代代戏剧大师的引导和主持下,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精英。
“老一辈剧作家影响我更深的是人格风范。在是非曲直面前,保持独立的理想人格和价值取向,我把它化为‘赤子精魂’四个字,滋养着我笔端流淌的每字每句。”戴先良说,“铸牢国人的精神脊梁和精神信仰,是福建老一辈剧作家给我的信念。”
作为戏剧艺术大省,我省有县级院团40余家。在这次艺术节戏剧会演的参演参展剧目中,18家来自县一级的基层剧团奉献了18部精品力作。专家们纷纷夸赞:“让人刮目相看,小剧团有大作为、大成就。”
高甲戏《冯谖与孟尝君》剧照
高甲戏《冯谖与孟尝君》,由安溪县高甲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献演。该剧将《战国策》中冯谖与孟尝君的故事搬上高甲戏的舞台,希望通过历史剧的深沉凝重,给观众带来启迪和沉思。
正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自由和对人物关系、历史规律独树一帜的理解,成就了这部剧的启示意义,让其一举夺得本次戏剧会演优秀剧目奖。
安溪县高甲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主任谢志斌认为,参加九艺节最大的收获是艺术上的突破。在高甲戏的传统表演中,丑是非常重要的行当,也决定了高甲戏固有的表演趣味性。这次通过严肃的历史正剧题材,把生、旦、净、丑全部展现得活灵活现,使高甲戏的演剧空间实现历史性突破,也为剧团未来发展开辟了新思路。
为了全面提高舞台综合艺术水平,该中心还邀请了来自省内的重量级外援:省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一级编剧周明执笔剧本,国家级歌仔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漳州市芗剧(歌仔戏)传承艺术中心原艺术总监吴兹明执导,厦门市歌仔戏剧团原团长、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常务理事朱伟捷作曲。这些外援同心协力,不仅提高了参赛剧目的水平,也提高了安溪县高甲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的演绎水准。
“唱腔这块,原来我们团比较薄弱。这次朱伟捷老师的作曲很好地结合了高甲戏的传统曲牌和人物角色定位,在凸显剧种音乐特色方面作用十分突出,给角色塑造和心理诠释带来了巨大助力。”谢志斌说,舞美设计、灯光设计、服装设计、人物造型设计这4位外援,也让中心的舞台综合艺术大大提质升级。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自1990年以来,安溪县高甲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与福建省艺术学校、泉州市艺术学校合作,通过团校结合的方式设立安溪县艺术学校,已招录8届学员,采用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请各剧种专家来授课,送业务骨干到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进行长短期深造。
正是在长期深耕人才、精耕剧目的作用下,安溪县高甲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连续两届获得全省戏剧会演一等奖,创排剧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成为代表福建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晋京进行文艺倡廉展演的6家剧团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全省戏剧会演中,县级剧团献演的我省濒危剧种三角戏、梅林戏、四平戏、北路戏、龙岩山歌戏、梨园戏都有不俗表现,展现了我省多年来帮扶濒危剧种工作的成效。
《夺图奇缘》剧照
比如,作为我省传统戏剧剧种之一,四平戏发源于民间,凭借“土官话”唱白和通俗的曲词,加之原始的弋阳高腔和古朴的南戏表演风格,流行于闽东北的山野乡间。这次会演,屏南龙潭四平戏剧团带来《夺图奇缘》,以出其不意却又尽在情理之中的剧情,让四面八方赶来观演的群众大呼过瘾。
“这次会演,基层院团作品的品质显著提高,涌现出更多老百姓喜闻乐见、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成效超过往届。”省文旅厅副厅长、省文联副主席、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吴新斌说,“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送戏到老百姓家门口,基层院团是生力军。省市大团也要向他们学习,创作有烟火气、暖人心、接地气的作品,注重百姓观剧效果,踩准时代脉搏,响应时代需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