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旅游组织于2021年发起“最佳旅游乡村”评选,旨在提升旅游在保护乡村及其相关景观、知识体系、生态和文化多样性、本土价值观和活动以及美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传统乡村文化的传承,并积极探索传统村落、传统乡村文化的现代发展和传承模式。其中,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乡村旅游发展已经成为传统村落和传统乡村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利用的重要路径。我国推出了许多成功范例,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中国模式,为世界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中国样本。
此次入选的7个村庄,分布于我国东、中、西部的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村落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以乡村旅游为主体的现代乡村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反映了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成就和传统村落的“旅游化”发展模式。总体来看,这些村庄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活化传统文化,让文化之根发出旅游“新芽”。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根,特别是那些有着悠久历史、至今仍保留着相对完整的传统聚落肌理和历史建筑群的古村落,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村庄往往以传统农耕产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古村落和传统文化的保护是这些村落长期以来面临的难题,而发展乡村旅游则为当地找到了新的发展、振兴之路。例如,有700多年历史的福建官洋村,是土楼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的集聚地;四川的桃坪村,是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浙江的溪头村,是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重要传承地,拥有世界上规模较大的活态古龙窑群。
这些传统村落有着非常独特的文化类型和历史遗迹,其共同特点是以村庄文化遗产为特色、以遗产活化为手段,以乡村旅游开发为发展方向,既有效保护了乡村文化遗产,又高质量发展了乡村经济,为世界传统村落和乡村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旅游化”路径。
二是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无论是在中国,还是世界上其他地区,都会有很多像湖南十八洞村、云南阿者科村这样地处大山深处、曾经十分落后的村庄,也会有像安徽小岗村这样敢于大胆尝试的勇敢探索者。
十八洞村地处武陵山脉腹地,原本村庄发展较为落后,自2013年开始在“精准扶贫”理念的指引下,依托大山深处的自然环境和苗家文化,开发了苗寨民宿、过苗年、吉客节等主客共享、居游同乐等的特色乡村旅游产品,使原本落后的山村迅速发展成为一个通过乡村旅游走向富裕的世界典范;阿者科村坐落于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的核心区,自2018年开始探索“内源式村集体企业主导”的旅游开发模式,村民以梯田、房屋、生产生活方式等资源入股,打造了一个以新型集体经济为主导的现代乡村旅游发展典型;小岗村位于安徽省凤阳县,因穷则思变而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发源地。在新的发展时期,小岗村利用当地的凤阳花鼓、凤画和“大包干”纪念馆等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向游客讲述中国农村改革的伟大历程和发展成就,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服务经济的转型。
这些村庄的蝶变之路,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先进模式和乡村振兴的崭新图景。
三是人与自然相生相伴,勾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画卷。烟墩角村位于胶东半岛最东端,是一个依海而建的小村庄,村内以石为墙、海草为顶的全天然材料传统民居海草房,被誉为“活的中国生态建筑标本”。此外,烟墩角村最显著的特色是与大天鹅和谐为邻、相伴而生的良好生态环境。每年冬天,数以万计的大天鹅从西伯利亚飞来越冬,成群结队的大天鹅在居民的家门口悠然栖息。而为了保护大天鹅的生存环境,村内严格设置保护区,安排村民轮流巡逻值班。为避免游客过多影响大天鹅活动,村内只开了几家民宿、咖啡馆等经营性项目,为大天鹅营造了一个不被打扰的生活空间,谱写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来源:中国旅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