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站在岁月的分水岭上,面对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内心难免涌起一丝惶恐,害怕自己跟不上时代的节奏,被这趟呼啸而过的列车无情抛下。智能手机淘汰按键手机的那一幕还历历在目,那次科技变革无疑是巨大的跨越,推动了商业与时代的大步向前。但辉煌背后,却给当时的中老年人,也就是我们的父辈们,带来了诸多不便。因为不熟悉智能手机,他们在出行、社交、生活缴费等日常事务中四处碰壁,生活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屏障阻隔。
如今,科技进步的速度呈指数级增长,每一次的技术突破都来得更加迅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不禁心生疑问:这次的转型,会不会让适应过程变得更加艰难?
曾经,我也被这种焦虑笼罩。但当我开始频繁使用DeepSeek、豆包等国内出色的AI工具后,心态有了很大转变。我发现,AI技术的成熟,或许正让科技变得更“体贴”中老年人。
以信息检索为例,过去想要深入了解一个问题,得在海量的信息中苦苦寻觅,还得自己梳理整合,过程繁琐又耗时。对于不熟悉搜索引擎,对小红书、抖音、B站、微博、视频号这些平台特性一头雾水的中老年人来说,更是难如登天。现在,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已然是AI工具的“拿手好戏”。不仅如此,中老年人打字慢、输入法不熟悉,语音识别技术就能派上用场;为记不住账号密码发愁?人脸识别轻松解决;碰上外语交流障碍,AI同声传译实现实时沟通。这些前沿的AI技术,切实降低了互联网应用的门槛,让新事物的学习不再困难重重。或许,科技终于开始对中老年人展现出善意,让他们也能乘上科技的快车,感受时代的浪潮。
然而,在AI为中老年人带来便利的同时,却给年轻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年轻人的优势在于精力充沛、能吃苦耐劳。可AI出现后,这一优势被削弱了,毕竟它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工作,熬夜加班变得意义不大。而且,随着AI的普及,信息获取渠道愈发相似,面对同一问题,AI给出的答案高度趋同,信息同质化严重。
在这样的形势下,创造力成为了核心竞争力。用好AI工具的关键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提问能力恰恰是创造力的体现。但培养创造力并非易事,这是年轻人面临的巨大挑战。
当下,人们常常讨论AI时代哪些职业会被取代,哪些能安然无恙。但我认为,我们更应关注哪些人会被时代淘汰,哪些人能凭借自身能力站稳脚跟。毫无疑问,真正富有创造力的人,无论科技如何发展,都不会被轻易替代。
不知道大家对这场AI引发的变革,怎么看呢?
-END-
矩阵更多精彩文章
矩阵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