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过年的仪式感,大概是从“托尼老师”开始的。临近岁末,美发店的爆满,是对忙年最起码的尊重。
不管男女老少,无论烫染剪修,赶在春节前,大家总要抽出时间,好好把头发捯饬捯饬。
进入腊月,理发店开启“忙年”模式 杨志文 摄
每年这个时候,“托尼老师”都是最忙的,天天两眼一睁就是干,剪子都要咔嚓冒烟了。
然而,一顿操作猛如虎,“误差”可能还挺大。
就像网友调侃,春节前做头发堪称一场豪赌,赢了美翻全场,走路都带风;一旦赌输了,那就是“有人‘哭死’,有人‘笑不活了’”,甚至一整个春节都抬不起“头”。
为啥大家这么重视年前的“头”等大事?变数这么大,为何还要“赌”?
一、辞旧迎新,从头开始
人们希望换个发型,以崭新形象迎接新年 梁超 摄
从生理角度说,过去生活条件有限,洗澡洗头没那么方便,头发长时间不打理,容易滋生污垢、头虱等。过年前,人们把头发好好洗一洗、剃一剃,去污除秽,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这样的“年俗”,也就一直延续了下来。
腊月二十,不少市民在青岛海泊河早市周边的理发摊上剪发 杨志文 摄
大日子要闪亮地过。“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佳节,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
二、容光焕发,从头开始
眉毛、睫毛、汗毛等都长度有限,头发却可以不停“长长长”。如果不修剪,头发每天会以0.3至0.4毫米的平均速度生长。
头发位于头顶,本就是视觉焦点之一,何况它剪了还能长、掉了还能生,这就给了爱美的人们很大“操作空间”。
最近,古装剧《国色芳华》火了,剧中女子的发髻、发饰让网友大呼“太美了”。
《国色芳华》人物造型
深夜的理发店,还在忙碌 梁超 摄
美国作家布莱耶尔在《头发的历史》中写道:“我们住在皮肤里,而女人住在头发下。”其实,“精神小伙”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新一年的容光焕发,从头开始。
三、我型我秀,从头开始
如今,人们的头发可长可短、可卷可直、可黑可彩,是彰显个性的一种方式。头发的变化,看似不疼不痒,实则与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
兵马俑发型 图源:网络
姑娘们正在挑选来自上海的时髦发型 图源:新华社(摄于1984年)
在上海的一家染发店内,顾客可以凑一桌麻将消磨时间 图源:小红书
烫头失败,有人“哭死”,有人“笑不活了” 图源:网络
改变,总是与风险相伴相生。有时候,与其一成不变、一潭死水,不如来点新尝试、新刺激。失败了又何妨,就像头发剪了可以再长,生活也可以大胆试。
有些东西,美则美矣,却没有灵魂。就像AI生成的美人,看似无暇,却毫不真实。现实中,没有完美的发型,也没有完美的生活。而真实,本身就是一种美。
在晓华等美发师的巧手下,也有很多人笑着走出理发店 图源:网络
说了这么多,最后还是祝大家都能遇到“懂自己”的“托尼老师”,“美美哒”迎接新年。
-END-
矩阵更多精彩文章
矩阵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