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记忆——武林热潮

文摘   体育   2021-07-28 12:41  

点击上方“黎式咏春拳”关注我们

  咏
  春
  拳
                    黎式咏春拳
      宗旨: 自保、怡情、养生
      追求: 自信、简单、直接
      特点: 压逼式圆锥型立体进攻
                不倒翁式以进为退防守

  

李小龙、叶问、霍元甲、黄飞鸿......这些响当当的名字常常出现在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沉淀了一代代中国人的武林情怀。抛开艺术作品,还原真实的历史人物,我们发现,这些在中华武林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传奇人物都和广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广州是中国南派武术圣地。民国时期之风尤盛,大大小小的武馆开了两三百家。洪、刘、蔡、李、莫五大南派拳种交相辉映,更有“五虎下江南”等引进北派武功,高手云集、南北切磋,由此诞生出的武林故事精彩纷呈。


“食夜粥”的打工仔

广州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商埠,对外贸易频繁,但治安混乱、盗匪横行。在洋人、官员等上流人士快活享受时,飞车仔、码头仔、机房仔等社会底层的人却常遭欺凌,自身安全难以保障。加之民国政府腐败不堪,底层民众无依无靠,只能暗自拉帮结派,抱团取暖,武馆便成了他们最好的去处。也因如此,这些遍布广州街头巷尾的武馆多是帮派性质的,按照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地域,各自为伍。


“而家嘅人学拳系为咗健体,当时嘅人却是为咗防身(现在的人学拳是为了健体,当时的人是为了防身)”黎钊华师傅说。黎钊华师傅是咏春拳的弟子,今年七十多岁。他自小学习功夫,从师著名咏春拳大师“米机王”(黄沪芳)先师,並受黄祯、岑能两师祖悉心指导,教授咏春拳半个世纪。

“你有冇听过‘食夜粥’喎(你有没有听说过‘吃夜粥”啊)黎师傅问我。“食夜粥”是广州人对习武之人的称呼。据说,在广州习武之风盛行时,打工仔们常常白天做工,晚上到武馆练拳。夜深,练拳练到肚子饿的打工仔们,因为没有钱,只好将白天的剩饭拿来,让师母做成煲粥给他们喝,“食夜粥”的称呼就这么来的。也有人说,因为当时武馆的帮派性质,练武的人多是背着厂里其他人去的。当有人询问他们去向时,他们就支支吾吾地答道:“去食夜粥”,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便约定俗成了。


要开武馆,先拜码头

在当时,加入了一家武馆就相当于有了一个组织,大家可以互相依靠依赖,于是就相当于划分了势力范围,所以也叫“堂口”。黎师傅告诉我,如果有一个没有名气的新人想在广州开一家武馆,就一定要找到那个已经称霸了那块地盘的大哥,给他拜码头,经大哥同意后才能设馆招徒。开馆后还要定期给大哥“打税”,就是纳税的意思。


“开馆仲有另一种方法,即系踢馆。(开馆还有另一种方法,就是踢馆)”黎师傅说。电影《叶问》中,北派拳师金山找南下佛山,四处踢馆的情节就是当时武林状况的还原。黎师傅说,踢馆的都是一些自恃武功高强,不怕死的人。有两种结果:踢馆成功,提高了名气,然后大大方方地在那开创自己的新天地;踢馆失败,那很可能被打成重伤,甚至丧命。


除了设馆授徒,平日里武馆间也会有竞争,黎师傅说:那叫作“摆场”。所谓摆场就是场面,看谁的面子大,拼的就是后台硬不硬。和今天的“拼爹”类似,只不过武林中拼的是师父。“你打埋嚟,我冇斤両,又冇师父撑,人面又不广,我就瓜得!如果我有师父撑,你唔敢嚟,即使嚟啦,也要看我师父面子。(别人打我,我技不如人,又没有师父撑腰,人际关系不广,你的武館就会完蛋让人吞掉。如果我有师父撑腰,你不敢来找我,即使来了,我还有师傅可以替我出面摆平。)”武馆间有竞争当然也有合作,关系好的武馆会相互撑腰,遇到麻烦要替对方出头。这样的关系虽充满帮派色彩,但同时也是武林之人忠肝义胆的体现。


师徒关系在武林中堪比血缘关系,师父不仅教徒弟功夫,更会像父亲一样指点品行和指导人生,徒弟亦要像对父亲一般的尊敬师父。“拜师父要写拜师贴,仲要斟茶跪地,畀贴拜师。拜咗师傅,就有血缘关系嘞拜师父要写拜师贴,还要斟茶跪地,给拜师贴)”黎师傅说。师傅希望徒弟能忠于自己,于是在武馆里摆个关公像,为的是让弟子始终铭记“忠义”二字。


走上正道的武术

民国时期的广州,商旅来往,北人南下,南北高手齐争鸣,百家武术集一地。高手云集,难免想要一比高下,特别是南拳北腿之间,“以前南北系有拗撬。(以前南北是有矛盾的)”当提到南北矛盾的时候,黎师傅如是说,“后尾搞咗个精武会,精武会将玩武术界嘅人搞喺一齐,咪请北方嘅功夫嚟南方传授,因为有个组织牵头,唔畀立乱比武,但私下比武都有嘅。(后来搞了个精武会,精武会将武术节的人聚在一起,还请北方的功夫来南方传授,因为有个组织牵头,不给你乱比武,但私下比武还是有的)”


当时的武术,属于底层的人民,也被上层的官员们所提倡。精武会就是当时一个官办的武馆,由广州的国民军副军总司令李福林牵头,邀请上海精武会的各门派的拳师南下授拳。相类似的,有另一个官办的武馆——两广国术馆。当时主政广东的军政要员李济深在一趟武术国考观摩后深受启发,想要在广东大力发展武术,便邀请万籁声、顾汝章、李先五等五人南下,创办两广国术馆,这就是江湖常传的“五虎下江南”。像精武会,两广国术馆这样的官办武馆不同于普通民间武馆,官办武馆里往往汇聚着各门派的高手,会员在其中能学到十八般武艺。据黎师傅说,这样的武馆带有公益性质,常到学校或者企业中去推广,收费很少甚至不收费。这些官办武馆以“健体”为首,“防身”次之,与民间武馆所带有的帮派性质更是相差甚远。


民国时期,武术不仅是底层人民防身的利器,也不仅是中上流人士健身的运动,还是中华民族抗击外敌的武器。出生在广州番禺的黄啸侠就是这样一个爱国武术家。黄啸侠自幼学习南派武功——蔡李佛拳,而后加入广州精武会,在其中学习北派拳法。他将南北功夫充分融会贯通,创立黄啸侠拳法。同时他编写《抗日大刀法》,组织抗日大刀队,专克日本兵的刺刀。淞沪会战时,十九路军中出现了背着大刀和长枪的战士,他们英勇无畏,“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他们便是抗日大刀队的广东子弟们。


热潮之后

广州这股习武热潮减退大概是在解放以后,黎师傅这么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现在治安好了,法律也健全了,人们受到欺负有地方可以申诉和解决,于是通过武术来自保便不那么重要了。

结合当代,黎师傅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咏春宗旨:自保、怡情、养生。黎师傅退休之后每周花四天的时间在公园里教人打拳,使得自己一身功夫能有人传承,也让中华武术之花在广州继续盛开。



黎钊华师傅与儿子黎智勇

黎钊华师傅与徒弟李湘远(广州大学武术教授)

黎钊华师傅在参与拍摄广州市旅游局与广州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制播的“广州城市旅游形象宣传片”



觉得黎式咏春拳还不错,请点赞喜欢作者并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黎钊华师傅从六八年开始教授黎式咏春拳,学习了解黎式咏春拳,请致电黎钊华师傅

中华人民共和国武术裁判

广东省咏春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高级教练、教练考评员

国际师傅联盟总会咏春拳十段

欧洲正道堂功夫联合会永远名誉主席

欧洲咏春拳九段位

广州市咏春拳会副秘书长

广州市黄祯咏春拳联谊会副会长
 黎   式   咏  春   拳   掌  门

黎钊华   联系电话:13610102133



黎式咏春拳
追求自信、简单、直接压逼式圆锥型立体进攻,不倒翁式以进为退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