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革命家书,感悟家国情怀” |国务学院硕士生第三党支部联合团支部开展党团共建活动

文摘   2024-11-27 21:09   湖北  




品读革命家书

感悟家国情怀



/前言/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持续深化党团联学共建机制,11月22日,国务学院硕士生第三党支部与2023级硕士生团支部联合开展“品读革命家书,感悟家国情怀”党团共建活动。


【阅读书籍】

《百年革命家书》

首先,支部书记杨胜梅对活动目的与选书依据作了介绍,此次选择的《百年革命家书》是中宣部宣教局为庆祝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会同有关地方和部门搜集整理的从新民主主义以来的100封革命英烈家书。家书形式的红色读物不仅能让同学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而且对于革命红色故事的讲述更加生动和深刻,有助于同学们从革命志士的第一人称视角体会他们对家国、对信仰、对理想的深情告白。




【阅读交流】

心得体会分享

接着,与会同学逐一分享了自己所阅读的革命家书,并充分交流感想与心得体会。

入党积极分子陈彦宏:

黄继光的家书

黄继光的家书既体现了战斗英雄本人的高尚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怀,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官兵平等、官兵一致,特别是明白为谁而战、为什么而战的战斗精神。就是在这种战斗精神的鼓舞下,人民军队这支新式军队击败了武装到牙齿的世界头号强国,打出了新中国的志气与威风,为国家建设奠定了和平这一重要基础。

预备党员周奕言:

冯和兰致姐姐冯仪的家书

冯和兰在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4月因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同年11月6日,在鄞县英勇就义,时年30岁。冯和兰在狱中写下了这封家书,简要汇报了自己的生活并对亲人表达了关心和想念,但信的一大半篇幅都是她在狱中对革命的思考:她感叹在监狱中生命朝不保夕,不知何时就会像灯火一样被吹熄,但她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因为这是为了千百万苦难的同胞而入狱。体现她为了信仰、为了百姓而愿意献身革命,即使痛苦,也绝不抱怨。

党员邱心怡:

江竹筠致表弟的家书

江竹筠于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6月14日因叛徒出卖被捕,关押于重庆渣滓洞监狱,其间不畏敌人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1949年11月14日壮烈牺牲,时年29岁。这封书信是江竹筠于1949年在狱中写给表弟谭竹安的家书,表达了她对亲友的牵挂,并寄托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的殷切期望,体现了江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承受难以想象的苦难仍不断学习进步的进取精神,艰苦朴素的优良家风,以及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作为青年党员,我们当传承革命先烈的精神,汲取奋进的力量,让时代的接力棒在我们手中闪闪发光。

党员王韫闻:

赵一曼写给儿子的遗书

赵一曼是在中华民族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具有传统文化品格的巾帼英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培育下经过民族民主革命锻炼的共产主义战士。九一八事变后,儿子宁儿未满三岁,赵一曼就被派往东北抗日,随后不幸被捕。她一生的母爱和寄托最后都凝结在这封遗书之中,她用自己的牺牲留给孩子最后一次身教,她代表了一个民族五千年永续的不屈精神。从赵一曼的事迹中,我们感悟坚定信念,筑牢信仰之基;感悟忠诚品格与斗争精神;感悟为民情怀,永葆公仆本色。“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党员同志更要学习这种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党员杨胜梅:

左权致母亲的家书

左权将军的这封家书写于全面抗战爆发后不久的华北抗日前线,正文第一句话就是“母亲,亡国奴不好当”,开头即向母亲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亡国奴”三个字更是体现了他内心的愤慨、无奈和隐藏在其后的抗战斗志。最后一段,他提到“为了民族国家利益,全军将士过去没有一个铜片,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片,准备将来也不要一个铜板。”这些写给母亲的真诚的文字,我认为比第三人称视角的红色故事更加打动我。



最后,支部书记杨胜梅总结道,这本书里每一个人物、每一篇家书,都从不同的时间阶段、不同的侧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历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员的家国情怀、革命信念。希望大家能够用好资源,更多地读读书中的一封封家书,用阅读、体会、实践的方式传承中国共产党员的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也是一种向革命英烈致敬的方式

《百年革命家书》不仅是一段段文字的堆砌,更是革命先烈们用生命和热血书写的不朽篇章,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声音穿越时空,依旧清晰而有力;这些文字历经岁月,依然温暖而炽热……


供图 | 杨胜梅 王韫闻

排版 | 王韫闻

责编 | 张如凡


果园之声SJTU
致力于及时为每位同学推送有效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