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责任使命—全面提升公众
健康素养
不信医师信“大师”,盲目减肥饿出病,饮酒之后吃头孢……在生活中,类似的事情屡见不鲜。因缺乏健康素养,盲目跟风,反而失去健康。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提高全民健康素养被视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最根本、经济、有效措施”。202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9.70%。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积极响应,于2024年5月发布《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7年)》,计划通过健康科普每年提升居民健康素养约2个百分点。作为医学院校的教师责任重大,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积极参与健康科普,成为医学与民众之间的桥梁,填补健康知识空白,纠正错误观念,引导公众形成科学生活方式。
02
行动举措—健康科普数字化
平台与课程建设
在数字化时代,健康科普的传播方式从传统的讲座、宣传册,到如今的社交媒体、短视频、在线直播及人工智能健康顾问,健康信息的获取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和广泛。顺应这一时代潮流,我们“化”说健康科普团队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匹配不同人群的健康信息需求,将深奥的生命科学、生物化学、医学理论和学科前沿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通过数字《生命科学》课程及“化”说健康讲坛原创科普抖音新媒体平台,持续向校内、校外学生和公众传播健康知识,助力提升居民健康素养。
03
“四个赋能”—数字健康科
普落地生花
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在开展健康科普数字化的同时致力于将成果用于“四个赋能”。一是赋能教育教学:健康科普数字化的过程中形成的数字资源生动活泼、浅显易懂,涉及学科前沿技术、生活健康辟谣、临床应用创新等等,可让学生看到专业基础知识的实用性,感受到科研的魅力,培育科学思维,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感受知识的解决健康问题的魅力,增加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兴趣。二是赋能课程思政改革:健康本就是一个思政元素,它蕴含着生命的奥秘、科学的探索以及人文关怀。在《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改革中,我们巧妙地将健康科普数字化成果融入课程内容,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本质、科学的价值以及个人健康与社会责任的关系。这种融合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专业素养,还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使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加关注人类健康和生命福祉。三是赋能师生科普素养提升及数字素养习得:在健康科普数字化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还筹办了“校生命科学协会”,致力于师生共创、共享、共进的科普教育平台。通过组织健康科普讲座、数字技能培训活动以及参与健康科普项目等方式,可帮助师生习得数字技能,掌握科普传播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师生的科普创作和传播能力,从而服务于健康科普数字化。四是赋能提升师生及公众健康素养:课程团队开展高质量科普内容创作,“糖势汹汹—如何拒绝舌尖上的甜蜜疾病”及“生命之源—蛋白质营养”等科普作品入选省部级主流科普平台“渝康健”和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国家一级学会平台展播,线上科普作品播放量、浏览量10余万,累计惠及公众20余万。
04
成果丰硕—教科研师生成长
共同体
依托健康科普数字化建设与实施,课程团队负责人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讲师及科普之星等荣誉称号,助力课程团队主讲课程成功获批省部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职业教育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课程团队成功申报并结题省部级科普项目2项(项目名称:走近肝脏—肝脏结构功能及爱肝护肝行动呼吁科普视频创造与应用,主持人-熊书;项目名称:生命奥秘探索—创新研学实验项目设计开发与应用,主持人-罗娇),结题万州区科普项目1项(项目名称:“健康中国·我行动”科普微视频设计与应用,主持人:熊书)。科普作品在省部级及以上比赛中获奖20余项,指导学生荣获第五届全国生化歌曲大赛三等级1项,学生在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赛中荣获金、银奖各1项, 学生依托健康知识服务乡村振兴,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等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