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典’亮校园 峡医在行动”系列报道 | 第六篇——“大中小学”一体化中医药文化育人创新与实践

文摘   2024-11-21 22:37   重庆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出台并明确:“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学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这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提供了政策依据,但是长期以来,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存在贯通难、融入难、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于此,三峡中医药文化馆确立了以兴趣培养、提升文化素养、增强使命担当“大中小”贯通的育人目标,并依托教资、场馆育人等资源优势,聚焦资源、课程、范式三个维度,利用数字赋能,积极探索“大中小学”一体化中医药文化的育人创新实践之路。

  1




特色与创新举措

发挥要素优势

打造数字化中医药文化育人实践平台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作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弘扬的重要举措,对培养青少年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提升文化自信,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重要实践平台,三峡中医药文化馆于2014年成立,是重庆市首家以展示中医药文化主题,集中医药科普、教育和科研为一体的专业性展馆,展馆面积1000平方米,内有各类中医药文化展品1000余件。作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在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和知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年接待万州大中小参观、研学近一万余人。

自2021年起,三峡中医药文化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场馆建设,对三峡地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学术流派、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建设,建立三峡中医药古籍数据库,开发“我是小中医”、“神奇的穴位”、“养生功法”等特色研学课程,运用脉诊仪、人体经络模拟仪、中医证候人诊断仪等智能设备,以可视化的传感技术和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让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脉搏的跳动、人体经络的走向及构成,提升研学体验感;引进中医药知识互动体验系统,通过互动问答、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医药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开设360全景云上展厅,实现中医药文化的云端展示和传播,以立体化、趣味化、多视角呈现中医药医文化;通过公众号、科普中国等网络平台定期推送优质原创科普内容,建成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中医药文化育人实践教育平台,逐步实现中医药文化数字化转型。

经络穴位仿真平台


脉诊仪互动体验平台

中医药科普知识系统

三峡中医药文化馆云上展厅

聚焦区域特色

开发“大中小学”一体化中医药文化育人数字化课程体系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作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弘扬工作推进的重要举措,借助“双减”政策实施的机遇,将中医药文化纳入课程体系的一部分,既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又可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课后服务需求,进一步丰富学生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提升中小学的综合素质。为此,围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怎么进、进什么,如何贯穿”的命题,以“守正创新”为原则,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元素,推动中医药文化与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根据大中小学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和认知特点,深化中医药文化资源教学内容研究,依托三峡中医药文化馆实践教育平台和中医学院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优势,构建“特色课程+实践探究”相结合的“大中小学”一体化中医药文化育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确立了启蒙道德情感、打牢文化素养、增强使命担当的“大中小学”渐进式中医药文化育人目标,以大学段中医药文化课程向下兼容,结合中小学课程目标,反向设计中小学课程体系,开发出“寻根溯源、研学传承、实践创新”三模块中医药文化育人“大学”课程内容,“医心仁”、“医术精”、“医德诚”、“医道和”四模块中医药文化育人“中小学”课程内容;运用互联网+中医药教育的模式,研发在线精品课程、打造三峡中医药文化特色原创IP品牌与创建中医药、文学、艺术相融合的课程数字产品,形成内涵深、形式多的“大中小学”一体化中医药文化育人数字课程体系。

畅通协同机制

组建新时代大中小学中医药文化育人教育共同体

为解决中医药文化育人机制不畅、融通困难的问题,推进大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一体化建设和发展,由万州区教委、三峡医专牵头组建了以“区域教育行政主管+中小学校+中医药行业+高职院校”为模式的万州区大中小学中医药文化育人教育共同体。共同体一改传统教育共同体的时空场景,根植智能技术的迭代更新和创造性运用,提出构建信息共享、数据融通、业务协同,灵活开放的共同体形态,将共同体成员交往形式由传统的线下转变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线混融式互动,并通过系统终端架起不同教育主体沟通桥梁,实现常态化主体合作,从而共建共享教育智慧与优质资源,助力教育公平。同时确立《共同体章程》,明确组织架构、各方权责、经费来源及日常运营管理规范,细化共同体在中医药文化资源教学内容、实践方式和路径、师资建设、成果交流平台等层面的交流和协作,有效解决了中医药文化育人机制不畅、融通困难的问题,构建起立体联动、高效协同的、数字化中医药文化育人共同体的新范式。

  2




应用与成效

寓教于乐

中医药文化育人实践平台作用突显

三峡中医药文化馆基于数字赋能场馆建设的方式,优化中医药文化育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中医药文化育人元素的梳理研究及数字性转化。整合资源,打造“三馆一园”中医药文化场所育人资源,搭建“课程+资源”中医药文化数字育人资源,开发“研学+游学+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寓教于乐,助力中医药文化多样化传播、多形态学习。2018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研学旅行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重庆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重庆市中小学校外特色科普基地等荣誉,平均每年接待各类参观、研学达2万余人,每年直接受益大、中、小学生达近万人,在当地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了中医药文化育人实践平台的作用。

大中小学在基地开展研学活动

深耕细研

逐步搭建中医药文化研学数字化课程体系

依托学校中医药文化及教育发展的成果,积极开发和搭建中医药文化研学数字化课程体系并初见雏形。一是深挖三峡地区中医药文化内涵,不断充实和丰富三峡中医药文化底蕴,现已整理出版三峡地区中医药文化医籍近100册,有力地保护和保存了三峡中医药文脉,并对这部分资料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二是积极建设中医药文化课程资源库,助力线上线下一体化学习,现已建成中医药课程及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级金课1门,市级在线共享课8门,特色课程10门,逐步形成数字化、共享化的中医药在线学习资源中心;三是积极开发系列“大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科普课程和教材,现已制作完成的《推拿技术》《中医药传统文化》等系列科普类课程,并在学堂在线等多媒体平台同步发布,2021年升级为中英双语课程,并获评中泰职教联盟首批国际化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作出了贡献。

《中医药传统文化》精品在线课程

校校联动

打造一体化中医药文化育人新范式

为有效解决中医药文化育人机制不健全、资源不融通问题,在学校和区教委的联合协作下,积极搭建“大中小”一体化中医药文化育人联盟,收入区域29个中小学校进入联盟,依托学校的中医药文化资源,联合各中小学校,依据“共建共享共融”的原则,通过培训教师队伍,组建中医药文化育人创新团队,深入研究并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路径、方法和策略,有序组织实施中医药文化研学,并运用数字赋能,开发有梯度、有衔接的数字化课程和教材,全面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教育,促进中医药优秀文化入课堂、入教材、入生活,形成新时代背景下资源流动、主体协同、制度保证的中医药文化育人共同体新范式。


“大中小”一体化中医药文化教育共同体成立大会

—峡
来源:中医学院&校团委
编辑:顾    婧
初审:黄锦文
复审:王培培
终审:熊    书
稿&
2354220174@qq.com
纵有千般言语,万种语句,不如关注“峡医派”师兄师姐在江湖等你

峡医派
侠如岳而峙者为峡。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医之大者怀仁济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