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科律师出席中国人民大学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创新基地实务导师聘任仪式暨座谈会并受聘实务导师

时事   2025-01-08 21:11   北京  


2024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创新基地实务导师聘任仪式暨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法学楼601会议室顺利举行。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作为共建实务部门之一参加聘任仪式暨座谈会,盈科国际创始合伙人、全球合伙人、全球董事会执行主任杨琳,盈科WTO/国际贸易救济中心主任张军,盈科北京合伙人陈晓旸,盈科北京律师吕馨获聘为实务导师,杨琳主任代表盈科律师事务所发言。盈科全球校所合作委员会秘书长、盈科研究院副院长江婉共同出席了此次活动。


聘任仪式由法学院副院长朱虎教授主持,杨东院长代表法学院对各共建实务部门实务导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强调了法学院与实务部门共建涉外法治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重大意义,表示要将建设涉外法治人才创新基地作为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起点,与共建实务部门深化合作,共促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新发展。

根据法学院与共建实务部门签署的共建协议,经共建实务部门推荐,法学院聘请了包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在内的26位具有丰富涉外法律实务经验的法官、仲裁员、律师担任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的实务导师。基地实务导师将同校内导师一同指导法学院涉外基地班学生专业学习和实习实践,并参与共建实务课程的讲授。法学院党委书记杜焕芳教授、院长杨东教授、万勇教授、尤陈俊教授、彭小龙教授共同为实务导师颁发聘书。

从左到右依次为:

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民庭(北京国际商事法庭)庭长 马军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知识产权争议解决处处长兼湖北分会秘书长 杨帆

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卢江霞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贾辉

聘任仪式结束后的座谈会由法学院本科工作委员会主任万勇教授主持。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民庭(北京国际商事法庭)庭长马军法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知识产权争议解决处处长兼湖北分会秘书长杨帆等共建实务部门代表先后发言,介绍了各自部门在涉外法治领域的实践成果与合作情况,并对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的建设提出期望与建议。

盈科国际创始合伙人、全球合伙人、全球董事会执行主任杨琳律师作为盈科律师事务所的代表,在发言中表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涉外法律服务需求也日益增长。在此背景下,培养一批具有家国情怀的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她表示,高校作为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的第一阵地,承担着为国家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的重任,而实践则是培养应用型涉外法治人才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杨琳主任提到,盈科律师事务所高度重视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在联合国未来峰会期间,盈科受邀参加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C)在纽约举行的系列活动;盈科还受邀参加了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在罗马举办的政府间国际组织高端学术活动,并成为国际统一私法协会亚洲跨国法律中心(ATLC)的创始赞助人。此外,盈科还积极与海外知名律所开展合作,解读各国法律法规和政策,致力于打造“盈科全球一小时法律服务生态圈”。在此过程中,盈科积累了丰富的涉外法律服务的实务经验,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能力的涉外法治人才。她表示,这些都可以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实践素材和学习机会。她希望,通过与法学院的合作,能够将这些实务经验转化为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际法律环境,提升涉外法律实务能力。杨琳主任表示,盈科律师事务所将全力支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创新基地的建设,积极参与基地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她期待与法学院及其他共建实务部门加强协同合作,共同为培养高素质的涉外法治人才贡献力量,助力国家法治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

在自由讨论环节,参会实务导师围绕基地班课程设计和学生实习实践积极发言,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实务导师们认为,课程设计应更具专业性,能够让职业意向、兴趣意向不同的学生可以通过实务课程学到更多具有实践意义的技能。涉外法治领域专业课程的设计应具有针对性和专门性,部分涉外法治方面的课程可以借助讲座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了解,也能够以此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和职业取向。

法学院党委书记杜焕芳教授在总结环节对实务导师提出的建议表示肯定,并期待未来依托法学院涉外基地的平台实现有组织的选拔、有组织的教学、有组织的实习,与共建实务部门共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崭新篇章。

此次会议,法学院与共建实务部门紧紧围绕人才培养、交流合作、学生实习实践等深入探讨,达成诸多共识,为后续双方落实具体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盈科律师事务所也将继续发挥自身在涉外法律领域的优势,积极参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创新基地的建设,为培养一批批涉外法治人才,助力国家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盈科法律微观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