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两夜,我见到了万亿常州的live动图|一线调研

财富   2024-10-28 16:24   江苏  






10月,一艘名为“常州号”的汽车滚装运输船在烟台下水。它是比亚迪自建船队的一员,未来将远渡重洋,将中国新能源车带给世界各地的消费者。


比亚迪用常州来命名货船不难理解。这座近年来声名鹊起的新能源之都,是比亚迪海外版ATTO 3的主产区。


但它或许还有另一番小心思。在产业界,常州已经从一个地理名词,变成了带来好运的Magic Word——它似乎具备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


过去,这座致力于成为长三角中轴枢纽的美丽城市,一度被认为缺少发展的势能——夹在南京都市圈和上海都市圈之间,却又两者都不挨着。


但如今,它的GDP总量已经迈过万亿,是世界上产业体系最全的城市之一,全球许多城市都希望与常州建立联系,从而获得经济上的发展。


不过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理想汽车。


坊间传言,8年前,理想创始人李想来到常州时,身上只有3张PPT。8年后,理想成为了唯一一家盈利的造车新势力,并在近期交付了第一百万辆车。


为什么“奇迹”总发生在常州?


最近,财经无忌受邀调研了这座在新质生产力浪潮中屡屡让人惊艳的城市。


在三天两夜的走访中,我们见识到了万亿常州的live动图,最终发现,它确实受幸运女神眷顾,但就像那句老话: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在常州,似乎无论多糟糕的开局,最终都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尾。


3年前,常州企业格力博遇到了一些麻烦。它是一家生产割草机的公司,一度拿下美国新能源园林机械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几乎全部收入都来自海外。


疫情发生后,因为需求萎缩和全球物流受阻,它与主要客户Lowe’s之间的贸易往来在2021年上半年缩水了接近30%。谁也不知道这会不会只是一个开始。


对格力博来说,这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即便有心开辟国内的销售渠道,中国人也没有购买割草机打理院子的习惯,如果贸然开发新产品,滞销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可能反而更大。


幸运的是,这个横跨大洋的故事发生在常州,于是迎来了峰回路转的发展。


同年,常州钟楼区成立了一家名叫智云天工的企业。它研发的“超级虚拟工厂”,能够洞察消费者需求,将订单汇聚在平台上,然后下发给工厂,挖掘企业剩余产能的价值,实现协同生产。


为了扶持新企业,当地政府帮智云天工牵线了一些潜在的客户,其中就包括格力博,结果双方一拍即合——经“超级虚拟工厂”分析后发现,格力博的割草机生产线稍加微调就可以用于生产洗拖一体机。

对格力博来说,这无疑是一根救命稻草。据央视《焦点访谈》报道,格力博与智云天工“梦幻联动”后,几个月内新产品就接到了5万余台订单,成功实现出口型企业转内销。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智云天工的“超级虚拟工厂”还入选了国家工信部遴选出的13个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共享制造类),是全省唯一一个入选的平台。

在常州,这类“柳暗花明又一村”案例数不胜数,其中一些甚至被传成了“都市神话”,当地人为此深感苦恼。

“显得(我们)除了运气什么都没有,我们也做了很多努力的。”一位新能源车企理想落地常州的亲历者向我们“吐槽”。

和“天上掉馅饼”的版本不同,8年前李想与常州进行多轮交流的同时,当地领导几乎跑遍了国内的新能源车产区。落地后,相关部门更是24小时待机为理想解决问题,“哪怕夜里12点。”

不过在数据面前,这些解释多少显得有些“凡尔赛”。

在新能源车行业的高峰时期,国内有近200家整车制造企业,然而到了2023年,正常经营的仅剩40多家。常州的比亚迪和理想,正是这40家中经营最好的一批。


而许多城市几年前才意识到是风口、大力扶持的光伏产业,行业龙头之一天合光能,1997年创立于常州,已有27年历史。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观察,常州更是得天独厚——全球可能都找不出10座产业这么齐全的城市。

国家工业41个大类中,常州有33个,207个中类中有189个,666个小类中有598个。

“确实是有一些运气因素在。”常州市工信局新能源产业处副处长方健说。

不过我们留意到,他的胳膊上有一道常年在外奔波被晒出的黑白分界线。



为什么幸运女神如此偏爱常州?

“见事早,行动快”。这是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在常州调研“合成生物”产业后留下的评价。

合成生物是常州选中未来接班新能源的新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国家明确提出作为关键技术创新领域的产业。


通过这项技术,人类可以更改生物体的DNA,使之合成甚至创造我们所需要的化合物,赋能医药、农业、食品等多个领域。麦肯锡预计,到2025年,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的经济影响将达到1000亿美元。

在外人眼里,常州直到2023年8月才显露出大力发展合成生物产业的决心。

当时,常州成立了合成生物创新发展专班,由副市长蒋鹏举亲自带队,成员来自科技局、人才办、发改委、工信局等18家部门和单位,几乎涵盖了常州市政府可以调动的所有力量。

但实际上,多年前常州就已经开始推动企业采用合成生物技术进行生产,并规划、落地了三个合成生物产业园,引进了包括华大基因在内的一批知名合成生物企业。

截止6月14日,常州合成生物领域的企业数量达到了72家,全国领先。

从表面上来看,这又是一个常州押宝成功的故事,但深入产业蝶变的细节便会发现,这个故事,只能发生在常州——这是由产业禀赋驱动的。

近年来,随着欧美各国相继出台政策追踪碳足迹,碳排放超标的企业有可能被征收“碳税”,甚至被排斥在市场之外。

而产业密集的常州,为了正常开展全球贸易,就必须引导企业改良生产工艺、减少碳排放,于是才选中了可以替代化石基材料和传统化工技术的合成生物。

格力博与智云天工的“梦幻联动”,实际上也是常州产业升级的缩影。

为了顺应产业、政务数字化转型需求,常州在2015年开工了当时华东地区最规模最大的云计算基地,并在2019年启动常州工业云建设。


据央视报道,为了打造“超级虚拟工厂”,钟楼区联合了多家5G运营商建立通信基站,并投入了6000万专项资金用于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开放给中小企业免费接入。

这些案例也还原了常州“好运”的真正原因——

产业天然存在升级的需求,发现趋势,从中寻找抓手,辅以科技化、数字化的力量,然后静待好事发生。

事实上,这条理念也与新质生产力“以新促质”的核心要义不谋而合。

当科技创新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力量,产业自然而然会显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基本特征,如开闸泄洪般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桎梏。



今年6月,常泰长江大桥正式合龙,明年通车。

“我非常关注这个桥”,面对这条主跨1208米、创下六项世界之“最”的钢铁巨龙,江苏常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刁海美难掩激动。


他解释道,在大桥建成之前,公司在常州和泰州之间运输材料主要靠渡轮,需要大约一个半小时。建成后,时间缩短到了40分钟。“我们的成本大概可以降低20%到30%。”

对企业和个人来说,常泰大桥带来的是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而对整个区域来说,则意味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投资环境的优化,比如推动泰州更好融入“苏锡常都市圈”。

这些年,常州一直致力于将自身的产业优势和强劲增长动能,转化为周边地区的发展势能。除了常泰大桥,同步建设的还有腾龙大道智慧快速路、德胜河航道、常州机场航站区扩建工程。

这些动作是常州建设“长三角中轴枢纽”的一环,具体来说,是建设“长三角交通中轴”。


今年8月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调研了交通中轴建设后,再一次强调要“以战略眼光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设长三角交通中轴,不断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怎么理解“以战略眼光构建综合交通体系”?

经济学家帕拉格·康纳曾在《超级版图:全球供应链、超级城市和新商业文明的崛起》中提出过一个观点:

全球供应链体系现在已经替代国家成为了全球化文明的基石……供应链大战的目的不在于政府,而是要与世界上最重要的原材料、高科技和新兴市场建立起物理和经济上的联系。

产业积淀深厚、发展势头强劲的常州,则是供应链中的一块重要拼图,于是才有了这些轰轰烈烈的基建工程,目的是进一步与世界上其它经济、资源高地建立联系。

不知不觉,常州又成为了那个“有准备的人”。

结束调研回酒店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夜里7点,大多数常州人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开始驱车回家。这是常州交通最繁忙的时段。

在缙陵中路和锦云路的十字路口,有一盏一直闪烁着黄灯的交通灯。这其实是一个很寻常的现象,智能化程度提高以后,很多地方的交通灯会根据车流自动调节时长。

但在常州,这盏灯像是一个隐喻——

常州步履不停地向前发展,却时刻保持着审慎。

当人们的目光被它飞速壮大的新能源产业所吸引,感慨它的好运,但在另一些赛道上,它已经随着黄灯拧响了引擎。














财经无忌
我们更懂中国商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