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暑期有空去山西吕梁文水县北辛店一趟,受到了宗亲贺三宝及各位贺氏宗亲的热情接待,有幸参观了贺氏祠堂、庙宇、戏楼贺家大院等清代建筑、碑刻,故而根据碑刻照片摘录出碑文,校点,翻译成白话文大意供各位参考。(因为是照片摘录文字,个别字迹没有拍清楚,故而存疑用问好表示,红字不能确定,待以后有机会再继续完善。碑刻不能辨识的用□表示,特此说明。)
重修贺氏宗祠碑记
????而??敬宗□族之道不□于天下,後之君子所恃以敦本支而存□□之誼者,惟族譜與宗祠,而宗祠之□□□要而且難蓋□□之要在紀□而不難于冊籍之具,舉宗祠則先容所□□靈爽實□□焉,而棟宇之設,堂構之□日建庭戶几 廼之備制非微費纖��(悉) 之所能勝,不集財力不就也。設欲(慾)盡族人□□財,敵力必有相絀相諉,逡(qun)巡焉,而弗潰于成者矣!夫惟豪杰之士、切仁人孝子之為,能重本轻财,軼眾超俗,舉□□要而弗阻其所難,若吾友賀君號春圃者,殆其人哉,春圃名兆元,字一□、別號臧山,性倜儻不群,讀書識大義,□□材官技遊庠生平急公喜施,予尤以敦宗睦族為急務,此宗祠□建所以狀有其成也。按賀氏宗祠創始于春圃,□□世祖��承遞(di)變,積久圯(yi)頹不能不有事于重□□□□□□□□□□所狹□地基之故勢惒(和)中阻,春圃即隱為□□損己以赀以就其謀,既而飭材鳩工規□□,其復以□絀將敗垂成。春圃乃慨□□任其事不惜重赀,獨力告竣焉,□戯(hu),此非一時意氣之雄也,仁孝之思□,然有動于中而不自已也,禮君子將營□□宗廟為先,重本源也。今世卓□□家□維之子,華屋精廬經營奢靡,獻於奉先之祠,則往往吝費而聽存毀,神弗□于堂鬼徒瞰其室,此仁人孝□□深痛而以為鉅創者已。賀氏為大陵□族文武科第蟬聯鵲起,聲明文物之盛美□□一邑,春圃以豪逸之才,揮□□□于其間,皮相者徒擬為武陵年少,而餘間與之交,每連床話,志輒勤勤□□萼就□□歸根立命誠藏山之號,以□蓄潛德弢光萼也,今即其建宗祠一□,觀之可知其返本還源之為兢兢矣,是役也可□□族可以敬宗、可以尊神□□孝思不匱,永錫爾類,莫大乎是也。余故樂為之記,俾勒石以詔後之人世繼世述勿□□��。
賜進士出身、勅授文林郎分發貴州即用知縣蒲州府教授□級丙申 恩科會魁、乙□科亞魁 定襄□□孔頓首拜撰
例授文林郎吏部揀選知縣乙卯科亞魁定襄梁□敬 頓首拜 書丹
咸豐七年歲次丁巳七月榖旦 經理人 十五世孫兆元敬立
——
(大意)……崇敬先祖、和睦族人是社会的共识,大人物诚朴地对待族人,联谊外部,要实现这些只有族谱和祠堂,祠堂的修建要依照制度而修……有了祠堂那么祖先的灵魂可以安放在此,然而要完善祠堂设施的方方面面要耗费很多人力物力,没有钱财是办不到的。假如修祠堂的费用摊派给族人,就会有人相互推诿,不愿意出,这样事情就会徘徊不前,而难以成功。那么只有宗族中的杰出人物,并且崇尚祖先的人才可以实现;他重视族风建设、轻视个人财富,超越了社会俗情,慷慨出资,再大的困难也不能阻止他去实现这个愿望。这个人就是我的朋友贺春圃,又名兆元,字一?,号臧山,他性情豪迈不与人同,读书知晓圣人的教诲……秀才平急公为人慷慨,我特别以和睦族人为紧急的事情,所以这个祠堂的建设才有现在规模。贺氏宗祠开始于贺春圃。原有祠堂墙斜凋敝,经历了风雨后,地方狭小,不能承担起祭祀的功用。贺春圃默默地贡献了自己的钱财,没过多久,祠堂雕梁画栋,祠堂建设费用又不够了,贺春圃独自一人承担了后续的建设款。难得呀!这不是意气用事,是他的仁孝之心指引这他这样做,他是明事理的大人物,知道祭祀制度是建设宗族的根本所在。
现在的世道有钱人把自己的家庭搞得非常奢靡,而对于建设祠堂却非常吝啬,漠不关心,那么先祖的灵魂得不到祭祀,恶鬼就会到家里捣乱,这是有仁慈之心的孝子深感痛心,不忍看到的事情。北辛店贺氏是大陵地区的大族户,连续荣登政府机关的各种人才很多,代有人物涌现,在当地首屈一指。
贺春圃,豪爽的性格,往往被世人误解为执挎子弟,而我多次和他交往,亲密地谈心,他的志向……探寻人生本源,所以号 “藏山”,以隐藏其盛大的光芒。现在贺春圃建设了一座祠堂,可以知道他做事追求且兢兢业业。有了祠堂就实现了敬重先祖灵魂的愿望,昭示后人践行孝道,这是很重大的事情。所以我写了这篇碑文,以告知世人和后人。
赐进士蒲州府的教授教师(享受正七品待遇),定襄县??孔 行礼撰写
(虚职)定襄县梁?刻文
1857年,贺氏第十五世孙贺兆元(春圃)立碑
重修賀氏然公祠堂碑記
報本追遠,先王所重,奉先思孝,經傳永垂。自三代遠,而五季微,遂將煌煌祀典,每視為真叢,此人心之大忽也。惟我賀氏系出廣平,本源在秦漢以前華胄,續明清之世,乃疆太原,乃邑大陵都,居仁智邨(cun)、宅辛店,敦詩說禮,紫標黃榜,承恩納稼,登場東作西成,自樂其所,以奕□荷,生成者皆乃祖四世然公耕讀遺風所致焉。然年沿代遠,譜系難傳;六屋三楹、風霜聯庇,迨咸豐四年有族叔□□公出大啟鴻規,未成輪奂,獨膺經理,刻石銘功,嗣後重修即慾有遠紹前徽者,弗可得而見矣。光緒初,建元乙亥,不三年而歲大祲(jin),民卒流亡,指不勝數,家嚴慮、宗祧先靈漸久而至式微焉,因考同宗家承,會小歸而集為大成。越一紀,編始成。人僉(qian)曰:盡美善。家嚴曰:此僅可為子孫留世為焉。詎敢蓋諸前?宗祖曰:是即子承孫繼之明徵也,定當傳之后。庚寅春,宗祖禹公、宗伯泰公、堂叔元公、宗叔富公復舉重修議,于是會宗族解囊金,重序昭穆,復設丹青堂廉則、仍其舊墻壁則。陡然新至辛卯春,工已告竣,宗長魁公命深作記,昭示來茲,但罔識名諱,不知所云,爰式頌體而為之記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于穆清廟,肅雍和鳴,祝告則必務永錫,獻享則奔走來庭,庶幾春露秋霜,禮有報,而樂有反設衣薦食僾(ai)乎?見而慨乎?聞後之善為述繼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十四世孫:宗長魁元
十五世孫從九品 福慶
十六世孫兵部差官、花翎武舉 鳳岐(原起意前經理 金妝神軸、修補墻院)
十四世孫(吏員)仰禹
十五世孫:(八品)銘績、萬泰、(九品)福元、年壽、兆興、年富
十六世孫:(千總)儒林、道修、書義
十七世孫 (州同)晉魁 仝經理
十五世孫 銘績 會集 宗譜
十六世孫邑、郡;庠生恩滋、恩深沐浴頓首書丹、謹撰
大清光緒十七年歲次辛卯律中南呂之月榖旦
——————————————————————————
(大意)报答父母、追溯先祖,是尧舜禹所重视的。祀奉先人、思念孝道,典籍永远记载。祭祀文化从夏商周后慢慢疏远,从五代开始慢慢凋敝了,丰富的祭祀典礼,看做平常书籍,这是人们最大的疏忽呀!
我贺氏出自广平郡,源头在秦汉以前,是非常显贵的,到了明清时期,选择在太原繁衍,属于大邑都,居住在仁智邨辛店。族人诚恳而好读书讲礼仪,积攒家财,承接上天的恩赐,庄稼丰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得其乐……让我族兴旺的是第四代先祖贺士然耕读精神所致。然而本支繁衍年代久远,家谱系统传承不济。祠堂六座房屋三间房遭受了风霜连续的侵蚀,到了咸丰四年(1854年)族叔??公有建设祠堂的宏大规划但没有实现,他独自一人负责,雕刻功德碑,期望以后由机会重修祠堂而实现前人的愿望。光绪元年开始,不过三年,粮食歉收,发生了饥馑,人民流亡,不可计数。我的父亲忧虑,先祖的灵位祭祀活动渐渐凋零,因此考察了同宗族人的家谱,不断汇集而成族谱,大概用了十二年时间,才编成谱。人们都说尽善尽美,非常得好。我的父亲说,你编修的族谱只可以留给后世看,哪能和先人修的谱作比较呢?家族中的爷爷说;“这是子孙繁衍,延续的明证呀,一定会流芳百世。”
光绪十六年(1890年)春天,族爷禹公、族伯泰公、堂叔元公、族叔富公,再次谈及重修祠堂的事情,于是向族人募集资金,重修族谱、祠堂,在原有墙壁上彩绘壁画书写了原来的廉洁规则内容。宗祠焕然一新,到了光绪十七年,竣工。宗长贺魁元命令十六世孙贺恩深作碑文,告知来到这里的人修建宗祠的历程。但我不完全知道历代先祖的姓名,所以参照古代的赞颂诗歌而作记载。(颂文略)
十四世孙,宗长贺魁元
十五世孙,(从九品)贺福庆
十六世孙,武举人 贺凤岐(“原起意”商号的经理,装裱了神轴、修补了院墙)(“原起意”商号翻译存疑)
十四世孙,公务员贺仰禹
十五世孙,八品官衔贺铭继、贺万泰、九品官衔贺福元、贺年寿、贺兆兴、贺年富
十六世孫:(千总:从六品,大致相当于今营级、团级军官)贺儒林、贺道修、贺书义
十七世孫 (州同:从六品,大致相当于市长助理)贺晉魁一同参与
十五世孫 贺銘績會集宗譜
十六世孫秀才贺恩滋、贺恩深行礼雕刻恭敬撰写
1891年八月 吉日
预览 提交修改
修改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