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氏楚风gzhesir
贺氏楚风,专注贺氏寻根!
01
竹卿公支迁徙路径及时间节点推测
“中国湘莲之乡”花石镇罗汉山下万亩湘莲基地
花石镇,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辖镇,地处湘潭县西南部,坐落于东经112°36′—112°46′,北纬27°34′—27°36′之间,南界白果镇,北抵射埠镇,东至紫荆山,西连排头,衡山远峙,涓水穿流。最低海拔50.40米,最高海拔425.70米。相传昔时有一渔夫,在近花石港边捕鱼,因水清见底,发现深处有一巨石,花纹历历可见,乃四处告人,“花石”由此得名。
“中国湘莲之乡”花石镇罗汉山下万亩湘莲基地
花石是千年古镇。在西汉时期即以地理位置显要、历史文化厚重而被定址为湘南县县城,素以商贾云集、市场繁荣而享有“小南京”之美誉。曾为东汉时期湘南县县治,古称湘南郡。晚清民国诗人王仲言《花石杂咏》曰:“罗汉山高涓水长,民风质朴数三湘。衣冠尚守唐遗制,我欲呼为君子乡。”
花石汉城桥
西汉时置湘南县,县治在今花石汉城桥。唐玄宗时改革军事,以加强地方兵力。当时的长沙,设有桥口镇(今望城县乔口镇)和禄口(今株洲市)、花石(在湘潭县)两戍,负责潭州境内各关隘要地。明代属九十九都上民乡。清代属十五都。民国属南乡第三区。1949年9月,属石潭区。1950年1月,属6区。1950年7月,属9区。1951年5月,属14区。1956年6月,撤区设镇。1958年9月,建设人民公社。1961年,恢复为区级镇。1963年,改为社级镇。1968年12月,属于花石区。1985年,改为乡级镇。1995年,撤区并乡,原花石、盐埠、石坝合并为花石镇,属湘潭县。2015年,根据湘潭县乡镇区划调整改革工作方案,该县将现有的19个乡镇撤并调整为17个乡镇,即设14个镇3个乡。新设花石镇。撤销龙口乡、花石镇,将原龙口乡、花石镇的管辖范围予以合并,设立新的花石镇。将排头乡管辖的桐梓、红卫、中加等3个建制村,成建制区划调整至新的花石镇。
花石镇汉城桥附近罗汉山下俯瞰
嘉荣贺氏核心驻地即在湘潭县花石镇兴云村贺家营,明代叫栗树垅。贺家营因明初洪武五年屯田供长沙卫而设,为当时“三营九寨”之一营,另两营为徐家营、赵家营。
花石镇兴云村贺家营核心区域
竹卿公支迁徙路径
中和公五个儿子的家人多有葬赵家营或留田桶子塘的记录。辉朝公也葬赵家营屋后九斗田边,后改葬大塘湾铁铺井。由此看来很可能在中和公年轻或壮年时期已经迁徙至赵家营,原贺家营住址未留子守业,应是年纪很小就在赵家营了,甚至是在赵家营出生的。
高祖一代住的地方花石赵家营刘家垄
十九派祖竹卿公的哥哥汝康公殁于民国十四年,葬颜家冲秥禾冲珑公庄屋后山顶,此时应该已迁徙至秥禾冲(当地读音:芝禾冲)。竹卿公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四十七岁去世,葬留田桶子塘,此时应该还在赵家营居住还未迁徙至颜家冲秥禾冲一带。
据父辈回忆,曾祖国臣公是1910年才从盐埠北垅赵家营(解放后的赵家营村老红旗大队一带)迁徙至颜家冲秥禾冲(念:芝禾冲,今亦用此名替代)珑公庄屋,族谱记载该处存十一派祖五珑公田产四十多亩,颜家冲一带族产系涌田胡氏胡伯佑公给女儿胡全缘的嫁妆,该支胡氏与花石水库管理所一带胡氏同一支,相关产业延伸支颜家冲一带,包括老新华村很多区域,因涌田胡氏分派众多,且族谱不一分很多甲独立谱,也搞不清楚其与现今仍生活在当地的胡氏是什么关联关系,曾试图查证至今无果。族谱也有贺氏后代在附近不断购入胡氏田产的记载,族内也有曾与胡家因田产产生过诉讼的传闻。
珑公庄屋旧址
花石水库
02
黄茅堡所在区域
寻亲信息-湖南湘潭花石嘉荣贺氏1-10代全部谱载人员名单- 楚风
如您对本支族源情况比较熟悉,希望寻根溯源或寻找失联宗亲的,可直接打开下方链接登记寻根寻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