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嘉荣贺氏族谱记载本支迁徙路径分析

文摘   社会   2024-04-02 00:41   广东  

贺氏楚风gzhesir

贺氏楚风,专注贺氏寻根!



寻源之行,不是去看风景,而是去寻回自己——最本真的信仰!
By id2690

01


竹卿公支迁徙路径及时间节点推测


“中国湘莲之乡”花石镇罗汉山下万亩湘莲基地

花石镇,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辖镇,地处湘潭县西南部,坐落于东经112°36′—112°46′,北纬27°34′—27°36′之间,南界白果镇,北抵射埠镇,东至紫荆山,西连排头,衡山远峙,涓水穿流。最低海拔50.40米,最高海拔425.70米。相传昔时有一渔夫,在近花石港边捕鱼,因水清见底,发现深处有一巨石,花纹历历可见,乃四处告人,“花石”由此得名。

“中国湘莲之乡”花石镇罗汉山下万亩湘莲基地

花石是千年古镇。在西汉时期即以地理位置显要、历史文化厚重而被定址为湘南县县城,素以商贾云集、市场繁荣而享有“小南京”之美誉。曾为东汉时期湘南县县治,古称湘南郡。晚清民国诗人王仲言《花石杂咏》曰:“罗汉山高涓水长,民风质朴数三湘。衣冠尚守唐遗制,我欲呼为君子乡。”

花石汉城桥

西汉时置湘南县,县治在今花石汉城桥。唐玄宗时改革军事,以加强地方兵力。当时的长沙,设有桥口镇(今望城县乔口镇)和禄口(今株洲市)、花石(在湘潭县)两戍,负责潭州境内各关隘要地。明代属九十九都上民乡。清代属十五都。民国属南乡第三区。1949年9月,属石潭区。1950年1月,属6区。1950年7月,属9区。1951年5月,属14区。1956年6月,撤区设镇。1958年9月,建设人民公社。1961年,恢复为区级镇。1963年,改为社级镇。1968年12月,属于花石区。1985年,改为乡级镇。1995年,撤区并乡,原花石、盐埠、石坝合并为花石镇,属湘潭县。2015年,根据湘潭县乡镇区划调整改革工作方案,该县将现有的19个乡镇撤并调整为17个乡镇,即设14个镇3个乡。新设花石镇。撤销龙口乡、花石镇,将原龙口乡、花石镇的管辖范围予以合并,设立新的花石镇。将排头乡管辖的桐梓、红卫、中加等3个建制村,成建制区划调整至新的花石镇。

花石镇汉城桥附近罗汉山下俯瞰

嘉荣贺氏核心驻地即在湘潭县花石镇兴云村贺家营,明代叫栗树垅。贺家营因明初洪武五年屯田供长沙卫而设,为当时“三营九寨”之一营,另两营为徐家营、赵家营。

花石镇兴云村贺家营核心区域

根据我支族谱记载的人员生、殁、葬及相关人员关联信息,推测十六派祖中和公三子辉朝公这一代开始从贺家营迁徙到白龙潭附近赵家营一带居住。中和公葬贺家营鱼形湾,而妣胡氏道光十三年殁已葬赵家营刘家,可见此时已在赵家营居住。

竹卿公支迁徙路径


中和公五个儿子的家人多有葬赵家营或留田桶子塘的记录。辉朝公也葬赵家营屋后九斗田边,后改葬大塘湾铁铺井。由此看来很可能在中和公年轻或壮年时期已经迁徙至赵家营,原贺家营住址未留子守业,应是年纪很小就在赵家营了,甚至是在赵家营出生的。

高祖一代住的地方花石赵家营刘家垄


十九派祖竹卿公的哥哥汝康公殁于民国十四年,葬颜家冲秥禾冲珑公庄屋后山顶,此时应该已迁徙至秥禾冲(当地读音:芝禾冲)。竹卿公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四十七岁去世,葬留田桶子塘,此时应该还在赵家营居住还未迁徙至颜家冲秥禾冲一带。
颜家冲区域(包含了秥禾冲、长塘、文塘、直到三斗冲及延伸至花石水库等大片区域)

据父辈回忆,曾祖国臣公是1910年才从盐埠北垅赵家营(解放后的赵家营村老红旗大队一带)迁徙至颜家冲秥禾冲(念:芝禾冲,今亦用此名替代)珑公庄屋,族谱记载该处存十一派祖五珑公田产四十多亩,颜家冲一带族产系涌田胡氏胡伯佑公给女儿胡全缘的嫁妆,该支胡氏与花石水库管理所一带胡氏同一支,相关产业延伸支颜家冲一带,包括老新华村很多区域,因涌田胡氏分派众多,且族谱不一分很多甲独立谱,也搞不清楚其与现今仍生活在当地的胡氏是什么关联关系,曾试图查证至今无果。族谱也有贺氏后代在附近不断购入胡氏田产的记载,族内也有曾与胡家因田产产生过诉讼的传闻。

珑公庄屋旧址

据《竹卿公传》记载,曾祖绍珴,字国臣,号长生,曾督耕至百余亩,此时高祖竹卿公以下人员已在珑公庄屋聚族而居,后逐步向周边扩散至老新华村的团和、太窊、东鸹垅窊、文塘,老铜锣村的杉山组三斗冲,甚至还有外迁至花侨湘衡村马家冲,叔祖父一支还回迁至花石镇兴云村贺家营,因职业外迁的也不少。(注:竹卿公传里面将曾祖字误写为字长臣,实际是字国臣、号长生,作者应该是将字与号混淆了。据现在的长者回顾,父辈常称曾祖为长公公,源于其号长生,大名与字恐怕他们都记不清楚,类似今天,我祖父的名字当地长者一样只记得号,名与字他们是记不住的,连我自己也得经常翻翻记录才记得住,更别提其他年轻人了。恐怕当时写传的不查谱也可能搞不清。)
解放后,人口日益增多,加上当时需要扩田开垦,人员又相继分散各处建房居住,珑公庄屋旧址逐步变为田地。直至2009年,家父在原址一侧重建一栋两层半楼房,也算是一种历史传承。

花石水库

上世纪经济大潮一起,农村劳动力多外出打工谋生,即便留原籍地的,亦多往镇、县、市区甚至省城发展,农村的资源已无法满足后代的物质追求,人口早已被资源集中的城镇虹吸,以至于不得不合村并校,周边田地几近荒废,留守的老人也逐渐凋零,这恐怕是新时代欠发达地区农村的普遍现象。今天老新华村已裁撤,合并入铜锣村,据说老新华村原来就是与铜锣村一起的,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单设新华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花石水库及副坝后,库区移民及外出打工的众多,当时人均水田不足三分,生产资源极为紧张,不向外拓展极难有发展机会。而今,年轻一代多因职业生涯发展在外定居,他们的后代再回原籍的恐怕很难。

02


黄茅堡所在区域


附图为湖南全省輿地圖表 清光緒22年[1896] 湘潭县图 截选花石镇相关区域部分,右侧黄茅驿即我族族谱记载的很多人员葬黄茅堡的地方,因注明了九都黄茅堡,可以确证就是此处位置。
黄茅堡在明代应该也是军事要地,无论驿道还是沿着湘江的漕运系统,均需经过此地,而我支叔祖后代多军籍,且有卫运千户职相关记载,估计其后裔多从此业,长支后裔亦有随扈,远离原籍地驻守黄茅堡并葬黄茅堡也就顺其自然。

寻亲信息-湖南湘潭花石嘉荣贺氏1-10代全部谱载人员名单- 楚风

寻亲信息-湖南湘潭花石嘉荣贺氏寻亲信息及失联名单-楚风

嘉荣贺氏寻源记——丹阳蒋墅贺氏贺懋明世系、任职及家世考证


如您对本支族源情况比较熟悉,希望寻根溯源或寻找失联宗亲的,可直接打开下方链接登记寻根寻亲信息:

寻根寻亲信息登记        

贺氏楚风
贺氏楚风,专注寻根!聚焦贺氏资讯,传播贺氏文化,联络贺氏宗亲,推进贺氏联谊!如有寻根溯源需求,欢迎投稿!主编:楚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