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源之行,不是去看风景,而是去寻回自己——最本真的信仰。2016年,一次偶发的事件触发了寻根问祖的动机,于是便走上了寻源之路!其实在此之前的2008年左右,已经在网络上到处打探自己家族的历史渊源,查过很多寻根论坛,也加过一些贺氏QQ群。然后是父亲告知老家在续修家谱,聊及过一些情况。当时由于在外工作,也无暇顾及相关事务,只是有机会在网上搜索一点点信息,但对于寻根溯源及寻找失联宗亲来说,掌握的那点信息极为有限,根本无法起到支撑作用。2008年八修族谱续谱修成之后,父亲当时领了一套完整的谱,后来不记得哪一年背着一箱谱带到了广州,自此才有机会看到完整的家谱。只至2016年,刚好有点闲暇的时间,在网络上到处查询自己家谱电子档,并打听这祖源地江苏镇江区域的贺氏信息。于是有幸获得了七修谱的电子版、翻印版,并认识了全国各地很多贺氏宗亲,还陆续加入了中华贺氏文化研究会和中华贺氏支派(宗祠)联谊会。自此,不仅仅是自己在寻找自己的祖源信息和所在支派失联人员,还试图带领各地有愿望寻根溯源、寻找失联同宗的宗亲们一道挖掘线索、交流经验,初期我们主要利用QQ及QQ群进行互动交流、资料分享,后来又组建了各种类型的微信群,尝试过利用百度贴吧、美篇、企业微信、今日头条、一点号、百家号、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等各类新媒体进行寻亲信息发布,但最终发现只有微信公众号与微信群配合才是最有效汇聚精准受众的最好组合,其他的平台很难聚合我们寻亲信息所希望送达的人群。互联网获得信息的神奇威力,让我远隔千里初识族谱原貌!
对于家族历史的记忆,儿时只知道父亲曾去一位保存有族谱的堂伯家中抄录一些祖先名单回来,用于中元节包袱,也听说过父辈说起的一些家族历史传闻,但毕竟未深入了解,记忆也是模糊的,甚至今天来看,一些信息毕竟只是传闻还不一定十分准确。例如父亲经常会说始祖来自江苏南京,而实际上是明代的南京直隶镇江府丹徒县,而南京是明初京城也好记忆,于是老一辈估计就只知道是南京了。至于自家族谱,当时我是从未见到过的。2008年期间,本人在网络搜索自家家谱资料时,偶获嘉荣贺氏七修谱摘录的几页图片,根据当时刚好处于八修进行期间推断,这些图片发出应该是八修编委之一发出的续谱召集资料附图,至今也未查明何处何人所为!而后来发现在上海工作的贺乃文宗亲也是根据这个网络上发布的“五珑公续谱”公告的信息才得知老家在续谱,而他家先辈在族谱上记载的地址信息根本不在上海导致差点失联,他自己看到网络上续谱信息后立即主动回到老家参加续谱,但是当时新族谱已经付印,只好帮他家单列了几页附后粘贴进去的。真可谓拜互联网所赐,及时知道了这个机会,要不然又得等下一个至少三十年的机会了!这些族谱图片在当时是很难一见的,那个年代网络才刚刚在农村兴起,能有人利用互联网发布此类信息已经是很难得的一件事情,这些搜集的族谱图片很自然地视为珍宝保存至今!正是这几页谱我才第一次了解始迁祖的具体信息,知道自家族谱大概长啥样!2008年老家发布的五珑公续谱信息所附族谱图片
这一页刚好弥补了上海图书馆那份缩微胶卷上残缺的遗憾,很久前一直在找原图,时间太长以至于自己都忘记了这一张就是自己希望找到的原图。2008年老家发布的五珑公续谱信息所附族谱图片
一样的,图中的人物照片,也曾出现过,在研究会组织的上海图书馆贺氏家谱资料挖掘过程中获得过此图,当时觉得意外惊喜!其实,早在十年前,此图已获取到,只是时间一长,记忆早已模糊!
2008年老家发布的五珑公续谱信息所附族谱图片
2008年老家发布的五珑公续谱信息所附族谱图片
2008年老家发布的五珑公续谱信息所附族谱图片
2008年老家发布的五珑公续谱信息所附族谱图片
2008年老家发布的五珑公续谱信息所附族谱图片
2008年老家发布的五珑公续谱信息所附族谱图片
2008年老家发布的五珑公续谱信息所附族谱图片
2008年老家发布的五珑公续谱信息所附族谱图片
2008年老家发布的五珑公续谱信息所附族谱图片
2008年老家发布的五珑公续谱信息所附族谱图片
上海图书馆现存的缩微胶卷其实都是黑白照片,很难感受到家谱的原始样子,失去了色彩,没了原有的韵味!这些片段的图片,虽然无法完整地反映族谱的全貌,但今日一观,依然有一种不可释怀的感受,或许还够不着古色古香,但其原汁原味的感觉已足以让我们着迷!虽然自己出来工作这么多年,从事的工作性质基本上都属于IT行业,电脑网络技术方面也是自己熟悉并擅长的领域,但是互联网传递信息的神奇威力还真是第一次如此深切地感受到,因为自己从未曾想过,自家的族谱会以这样的一个现代化的方式展现在自己的眼前,而发布者至今是谁我都没有搞清楚!或许这是冥冥中注定的吧,今生与家族族谱有缘!再次利用互联网工具获得家谱,结识了一群家族事业耕耘者!
2016年国庆前,突然想起查找自己家族的族谱电子版,虽然当时家里的新续的八修谱已经被父亲带来广州,有机会查阅完整族谱,但是据父亲讲八修谱删减了很多历史文献资料,而父亲还反馈曾经去抄录过的堂伯家族谱在20年前被盗,现在已经没得抄了,于是对民国年间的七修谱产生了浓厚兴趣。通过几天的检索,终于在美国犹他家谱协会的网站看到了梦寐以求的七修谱,但几千页的图片,要一张张下载下来极为困难,但还是坚持着一页页下了下来,毕竟是自己非常想收藏查阅的东西,费点精力是值得的。2016年9月获得的民国三十八年编修的贺氏嘉荣七修谱复印件而当时还不断搜索贺氏QQ群,到处打听各类了解家谱的信息,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认识了贺叶中,当时他也在整理全国各地贺氏族谱,刚好了解到我的诉求,加上我对相关信息的痴迷,估计多多少少也感染了他,于是承诺帮我翻印一套七修谱给我存档!国庆节期间回了一趟老家,而犹他的电子版以被我下载下来,但是还需要一页页整理页面编号。而贺叶中帮我翻印的一套谱也在国庆期间寄到了公司。2016年9月获得的民国三十八年编修的贺氏嘉荣七修谱复印件记载的堂伯家人手写信息假期过往回到公司才拿到完整的印刷版,赶紧从头到尾翻阅了一遍,发现其中有人为标记的痕迹,其中一些人物打了标记,而在后面的空白页注明了一些人的出生记录。其实这几张空白页是有专门名称的,叫做“余庆录”,古话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而先祖为后代遗留的福泽称之为余庆,因此,“余庆录”也就代表了这种福泽。2016年9月获得的民国三十八年编修的贺氏嘉荣七修谱电子版记载的堂伯家人手写信息
而在一些标记的人名下还记录了一些过世信息,根据这些人的关系,突然发现这就是我父亲经常去抄录族谱的那个堂伯家人。于是联络老家人员去确证了一番,证实确实就是堂伯家的人员信息,而该谱始迁祖那页被水浸过,而且还烂掉了,也与当时族谱丢失时刚好放在外面晒的说法一致。至此,老家的族谱又终于重见天日了,而获得的途径居然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经溯源查证,该谱缩微交卷来自于山西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中心,被上传到美国犹他家谱协会网站数据库。而上海图书馆,也获得了一份拷贝。但根据研究会曾在上海图书馆复制了第一卷源流序相关页面看,上图应该还有一份自己扫描的版本,是单页一图的,犹他的页面是双页一图。国庆假期回广州后不久,突然研究会会长贺亮找我要填一份什么研究会会员登记表之类的资料,当时也是有点感觉莫名其妙,一是不知道还有这样的一个组织,二是不清楚加入用了干嘛,也没有人跟我提及这类事情,当时因为基于寻找祖源信息,反正抱着有机会就争取的态度填了表,后来研究会秘书处贺玉春也找了我,进了一个QQ群,慢慢才了解他们平时在聊啥,并发现群里很多家族调研资料!后来才知道,加入研究会需要有人推荐,直至今天,其实我并未确认到底是谁推荐的,估计极大可能应该是贺叶中,他早在研究会内,当时担任族谱馆长,负责贺氏族谱的收集及整理工作,而他刚好接触过我的一些情况!
初入研究会,当时主要是想看有没有机会了解江苏贺氏的一些信息,很可惜,江苏贺氏的线索少之又少。自己在联络江苏人员的过程中也是遇到非常多的尴尬,甚至被人误认为骗子,经过多方沟通,最终终于找到了江苏镇江丹徒本地的贺强灵宗亲,也通过百度贴吧等联络到了江苏丹阳贺氏外迁河北威县一支的贺红彬等宗亲,通过贺红彬又掌握到了江苏常州武进江村贺氏和丹阳蒋墅、丹阳东昌观贺氏、江苏苏州东山槎湾贺氏、山东台儿庄峄阳贺氏等与江苏贺氏存在渊源关联的贺氏支派情况,并联络到贺真方、贺伟民、贺强等宗亲。根据我支谱首秀谱序作者湘潭县令、丹徒举人贺懋明相关联的方志、史料、族谱等文献资料查证,基本上我们可以确认与祖源地江苏镇江当地各支派是存在渊源关联的,其中尤其是贺懋明本身所在的支派——丹阳蒋墅贺氏(其宗谱名为江苏云阳贺氏宗谱),该支始祖贺善甫,其后裔贺纯之子贺庸一支为世袭锦衣卫千户家族,从山西潞州府远迁河北威县建立贺家营,该支上源又与丹阳东昌观贺氏是一脉同源。而附近的常州江村贺氏与丹阳贺氏又存在说不清道不明的渊源关系。云阳贺氏宗谱又记载来源于苏州东山槎湾(一作茶湾),即与今天苏州东山双湾(槎湾、金湾)贺氏又存在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而远在山东台儿庄的峄阳贺氏其祖源就是苏州东山三卯堂。这其中的渊源关联,着实让人着迷,但千年来的历史谜题要解开又何其艰巨!
此外,还了解了一些在湘潭区域的寻源支派信息,其中就有重庆元怀公支派,早期介入通谱,对接到了一个支派,而对方缺不认可,很是尴尬!而嘉荣贺氏存在元怀公葬四川虁州府天柱坝的记载,大致年代与该支始迁祖相若,随后协助他们对其支派原通谱对接信息进行了查证,并对是否可能属于嘉荣贺氏的可能性进行了论证。当时苦于原参与通谱的主事人已过世,相关线索其后代也不掌握,要否定一个对接结论非常艰难,虽然后期他们在大家指导下对二世祖的墓碑、故居等遗存痕迹进行了综合考证,认为通谱对接的有误,应为嘉荣贺氏元怀公后裔。他们还要去我作为顾问参与了二修谱,并将此结论写入了二修谱,当做通谱错误对接的修正,当然这个结论并未完全征得我的同意,我只是认为可能性存在,但是确证依然需要严谨一点。他们也表达了再征集证据的难度,这确实非常困难,我只好当做他们自己的认定来对待了!至于老家,虽然还有七修的班子老一辈成员在,但是因为没有祠堂,也无法维系成建制的家族组织,相关事务也仅仅只能是口头通告一声,大家知道而已。
除此之外,通过研究会网络,还结识了诸多全国各地贺氏宗亲,被对于他们对寻根问祖的热情所感染,同时也开始透过网络工具,不断结识了各地宗亲,了解各地贺氏情况,同时也搜集着各类寻亲线索!拜互联网所赐,我的寻源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为后续推进增添了无限的信心和希望!
作为江苏外迁支派代表,远赴常州参加三会成了大会庆典,开启江苏寻根之旅!
面对未来高度的不确定性,我们很多人可能不一定能坚持下去,在家族事业的道路上我们一直秉持事业第一、家族第二的原则,在后疫情时代,我想还是要加上健康这个要素,也就是说应改为“健康第一、事业第二、家族第三”。身体才是我们革命的本钱,而事业的成功才能支撑我们的家族事业走得更加长远,没有健康和事业成功作为背景,要去从事家族及寻根寻源事业,可想而知是多么的难以实现!无论外部环境怎么变化,我们还是应该守住初心,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尊重常识,尊重科学,顺从规律,守住底线,打好健康、事业的基础,为后续从事家族事业打造潜力。活在当下,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明天一定会更好!守常守,变应变。心有所向,就有未来!
嘉荣贺氏始迁祖福易公、叔祖容公两兄弟于明洪武五年十月二十六日奉诏迁自江苏丹徒(直隶镇江府丹徒县扬子江孩儿乡五圣庙),因历史变迁、朝代更迭、战乱饥荒等诸多原因,相关痕迹留存越来越少,嘉荣族谱所记信息也极为有限,我祖自远祖彦先公至始迁祖福易公之间相关世代脉络已难以查证,而丹徒贺氏宗亲是否还有遗存也一无所知,即便存在能否找到我始迁祖脉络亦未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能流传民间的记忆会越来越少,留给我们寻根的时间极为宝贵。
始迁祖福易公弟容祖一脉,在贺嘉荣繁衍十代后外迁失联,历次修谱我族均留存荣祖一脉相关记录,期望后世能寻找其综。因此嘉荣贺氏族人不但要肩负寻根重任,还有寻找失踪的叔祖一脉宗亲的任务。
吾辈应当利用现代网络科技之威力,尽各自所能尽力搜集各类相关线索,遍历蛛丝马迹,查清远祖脉络,寻回失联宗亲,以不负历代先祖们念念不忘之期望,这也是我们嘉荣贺氏后人理应传承的责任和使命!
请我族有识之士利用所学知识尽量收集及查证相关信息及线索!如发现有价值的相关信息请后台留言或在全国贺氏群联系,欢迎关注贺氏寻源寻亲事业!
相信有你我同行,一路不会孤单!
——楚风 2017.07.13
“不为过去而纠结,不为未来而烦恼,不为现实而困顿”!我们要始终相信“相信”的力量!《贺氏楚风》将在新的一年与大家一道再出发,在寻源之路上奋楫笃行,不负韶华!我们一道随时迎接新的机会与挑战,不分彼此,不论成败,只为我们依然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