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100俱乐部的故事 | 由来和未来

文摘   文化   2024-07-20 12:19   浙江  
讲个故事。
2019年底,那个时候疫情还没开始。
我们在上海发起了一个计划,叫做1X100人才培养计划。
因为我们发现,学校里的知识,往往是学习学科为主,它们通过上课和考试。
但还有一部分重要知识,关于行业供需,它们往往需要我们在职场中进行深入实践才能了解。所以我们做了这个计划。
“我们希望给更多年轻人拥有一个去了解和探索行业的机会。”
培养计划在最开始的定位,主要内容是金融,我们去邀请了在金融行业的老师,比如买方、卖方、一级、二级等各领域都有,有创始人、合伙人,研究总监等不同的角色。
于是就有了一期期六天五夜的线下营,我们创造了许多学习的场景:面对面授课,实践工作坊等,和大家一起学习商业思维,一起做行研,一起了解这个行业在职者每天工作和生活的真实情况。
©1X100培养计划结营合照
几期做下来,感觉这件事情做得确实还可以,收获到了几百份正反馈。
但在当时,往后的路,其实也没有多想清楚。
直到有一期结营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好像不只如此。
©培养计划结营演唱会
那是一场结营,我们结营有一个环节叫做人生演唱会。演唱会结束后,我们发现有一小伙子哭了,问了下,他说挺感动的,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样的经历。
经过交流,我们发现,我们原以为大家印象深刻的点来自于我们邀请的这些老师很厉害,因为他们许多都是在业界中top级别的人物,又或者是学员优秀的背景履历,因为那个时候我们设计了层层选拔的严苛筛选机制。
但他告诉我们:大家的体验,反而来自于许多真诚相处的瞬间。
©培养计划营期间
在我们进一步了解后发现,在活动期间,大家眼中对那些抬头,学历,背景等标签,处久了之后,好像都不会非常看重了。
更容易被提及的反而是这样一些画面:在下课后,大家住一起不肯睡觉,彻夜地交流。没有太多所谓“价值交换”的博弈,而是能够舒服地坐在一起,聊聊彼此自己的故事和困惑,交换自己的思考。
每个人都可以去说,愿意倾听,产生碰撞。
以及在课堂上的画面:大家印象深刻的并不是老师站在讲台上,同学坐在下面,然后大家听到一些逼格很高很干很硬核的东西。
而是,我们的老师会从讲台走下来。和大家围坐在一起,每个人都可以根据一些具体问题去分享自己的一些见解和感受,老师也愿意去听到同学的看法,哪怕是错的。
一起交流的话题不只是行业中的趋势见解或职场心得,甚至可以是向一位一级市场基金合伙人老师请教:“我不知道如何处理亲人之间的沟通矛盾,我该如何和我的奶奶更好地相处?”
©培养计划授课
我们得出一个结论:
年轻人更需要一个能够允许真实,彼此愿意去听见看见的场景。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呢?就是你可以把自己的内心里的故事更放心地讲出来,把自己的思想更轻松地表达触达,不再担心对错,不用担心有人会judge,博弈,否定。
该怎么创造出这个场景,不知道,所以我们想要继续探索。
因为我们认为这样的场景非常有价值。
但如果只做线下课程,那这样的场景就太少了。就咱们这几个人,一年能做出多少个六天五夜的营期呀。
所以我们开始尝试。一开始是在线上,因为线上的窗口是能够让更多人参与到的。
这一尝试就是大半年,我们做了同龄人大会,做了大学生社团专栏,做了方舟计划,做了方舟俱乐部,做了……,结果,都失败了,哈哈哈。
虽然可持续性的运营模式都宣告失败了。但我们越发能在过程中根据大家的积极反馈逐渐坚定,这个方向是对的。
©大家的反馈
就在22年3月份的时候,我们终于梳理清楚了产品思路。并马上开始启动,通过几百位朋友的支持转发、沟通、电话。
结果,这个产品终于被成功发起了:1X100俱乐部。我们提前招募了100位创始会员,确立了第一批俱乐部用户。(我们永远感恩所有在最开始支持我们的朋友和老师)。
©1X100创始会员名录(可滑动)

那么,接下来要如何运营这个俱乐部呢?最开始我们的设想是,先参考之前线下的内容,我们能不能每周都邀请一个老师过来和大家交流呢?也就是每周举办一场导师闭门会。
于是我们就去邀请了好多好多的各个行业的老师,有咨询的、有金融的、有游戏的,有律所的,还有企业家,都是很优秀有趣的前辈。
做了几个月后,我们发现
虽然我们邀请一个很牛的前辈和大家交流,氛围是好的,但距离还是远的。
我们会过于“礼貌”,怎么说呢,仿佛很难看见我们在线下时相处的那种真实感。
于是开始分析原因:
我们最开始的俱乐部定位是“金融创业菁英”。但发现,有时刻意强调的标签越多,相处时面具就会越多。
这是一个充满社交博弈的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在模糊不确定的相处规则中,带上面具保护自己。
因为你无法知道对方会不会看不起你,你无法知道对方对你会不会有一些目的,你也无法知道对方会不会伤害你。你需要充分考虑,进行防范和戒备,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反过来也是这样的。
所以,每个人都倾向围绕社会的生产标准,围绕社会共识的好坏定义,更用力地展示自己“最好”“最安全”的那一面。
所以,我们觉得光有前辈来分享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有一些规则更清晰,环境更安全、自由、开放的舞台。
我们开始尝试设计了更多的场景让大家相处。
于是我们发起了1X100交换人生,因为它在规则上取消了学历的比较,资源的勾兑,价值的交换,而是让相处回归到交流本身。
它允许你可以更纯粹地去聊一些问题,去分享彼此的一些真实故事,交换彼此的一些困惑和思考。在交流中,认真地倾听,认真地作出反应。
这种分享反而是有深度的,会带来一种更厚重的交流感。
每个人都需要一些更加柔和的交流和碰撞,因为在没有刻意的目的,刻意的好坏的环境下,我们反而才容易看见更真实的自己。
我们都期待自己是完美的。
但每个真实的自己,或许都不是完美的。
就是是缺点什么,想要什么,害怕什么,想成为什么,想做成什么,在困惑些什么。
但正是这种从“刻意的完美”到“真实的完整”,才会让我们更容易找到自己真正想成为的样子。
起初我们还担心,比如大家之间如果背景不同,年龄不同,会不会影响深入的交流?
但后来我们发现,哪怕我们给一位已经毕业3年的同学和一位刚上大二的同学一起匹配。反馈也会很好。
因为在可以真实交流的场景中,每个人的所思、所历、所求,都是非常独特的。面对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故事,多可以给自己带来新的感受和思考,帮助自己成长。
我们随着认知的增长,会越来越习惯用自己的经验去筛选和评价见到的一切,容易在封闭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走向傲慢。
成长,不一定要听牛人的话才可以。
一个醍醐灌顶的启发,往往就发生在一场即兴的对话中,可能因为是对方的一句话,也可能是你自己回答某个问题的瞬间。
所以,我们需要跟更多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人交流,保持一定的交流频率,保持更持续的思考和成长。
我们希望大家能够不盲目追求社会标准所定义的学历履历、成就标签、权威观点,去定义所谓的“好坏”,而是回归具体真实的交流和独立思考。
“这个人学历不行,应该人不怎么样”“诶这个故事很有意思”
“这点我不觉得对,他是错的”“哦,原来还可以这么想”
在任何的交流中,成为一个保持实事求是,好奇包容,自我迭代的人。
于是,1X100俱乐部就有了第一个基调。叫做:真诚。
真诚并不是一个口号,谁都不会承认自己不真诚。
1X100所说的真诚门槛是:你自己能不能在俱乐部的相处中,找到一种可以让自己感受到真诚的时刻。
你永远无法验证别人是否真诚。真诚是你自己内心的感受,是你觉得自己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能够去展示真实的自己。
所以我们创造了每周的交换人生,围炉夜话,每月线下的城市见面会。创造更多允许大家真实的环境,能够放松和松弛,能够更容易打开自己。
建立了第一个基调之后,我们的选拔标准也进行了补充:不真诚、太装逼、目的性重的人不适合加入这个俱乐部。
每个人加入俱乐部的筛选流程也开始发生改变。
我们首先会进行一通认识电话-然后邀请其来到俱乐部相处7天-最后再进行一通面试电话
这个过程很长,但我们依旧觉得重要。
因为光看一些学历履历标签,是很难清楚认识一个人的。
相处是需要时间和氛围的,关系是需要被故事滋润的。
相处过后,才有真实。
……
于是我们开始寻找并邀请更多有趣的朋友来到俱乐部相处。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发现了一个人手不足的问题。
我们发现,光我们自己做活动,远远不够呀。
团队才几个人,怎么可能做出足够多的场景把每个人都照顾到。
于是我们打算放弃这种中心化照顾大家的念头,开始想,能不能让我们所有会员一起去在这个俱乐部发起行动?
那就试试吧!
我们开始和大家建立共事的关系:每个会员都可以在这里发起自己的行动。
我们尝试带着会员一起发起了许多行动。
从2022年7月到2024年7月,2年时间,我们发起了超过500场行动。
一起写书,邀请几百位学长学姐写一本关于大学的建议书;
一起演说,从0到1创造一个演说舞台,分享自己的故事观点,去鼓励影响更多人上台演说;
一起认识新朋友,创造一个邓巴实验室,让有趣的人在其中交换故事和人生;
一起在线下见面,在武汉的青年空间打地铺,去上海的岛屿骑行,在北京的森林里做游戏,在杭州的大房子里发起创意主题工作坊,去成都共创写科幻小说。
……
我们在行动中发现,
我们居然收到了许多来自大家的积极反馈。
原来,行动是一种非常棒的学习成长的手段!
大家并不只是在执行和付出,而是收获了一种更加直接和具体的成长。
比如:
你会在行动过程中,不得不去面对一些具体的问题。
你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容易知道自己缺什么,自己擅长什么,
你会在意识到自己能力不足的情景中,去思考实践怎么去让别人来帮助自己。
1X100对行动的理解:
为什么要在行动中成长?
学过骑脚踏车的朋友都知道。
踩上踏板前,和踩上踏板后,脑中里想的问题是不一样的。
踩上踏板前,脑中里容易想:会不会摔下去?摔下去会不会很疼?要不要现在学呢?以后学会不会更好一点?要不明天再说吧?
而当你踩上踏板后,你只能想:诶怎样才能不摔下去?握着车把方向怎么平衡?诶不对不对,哦这样这样,接下来要去哪?
开始行动前,我们容易产生大量抽象和内耗的思考。

但开始行动后,我们会将注意力聚焦在如何解决具体问题身上。
行动会推着你主动站在具体地问题面前,并开始尝试解决问题。

它当然不可能百分百帮你把问题解决,但它一定可以帮助你更加清楚地知道:需要面对的具体问题是什么,并可以让你产生一种“再继续做一点什么”的能量。
绝大部分的事情,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先快速地开始,然后可以慢慢地完善。
先完成一件60分的行动,收集行动中更具体地信息,积累行动的势能。
这会比在脑海中,要克服“我不想做”“我没想清楚”“我状态不好”,会容易得多。
于是,1X100俱乐部就有了第二个基调。叫做:行动。
所以我们开始不断“怂恿”大家去行动。
去做一个社群吧,去做一个活动吧,去做一场个人演说吧,去尝试一次小的创业吧,去做一个线下论坛吧。
什么?搞一个线下个人演唱会?搞吧!搞吧!
©2023年8月 · 我们举办了一场线下个人演唱会,没有专业的乐队,没有专业的歌手,主唱会员来自不同行业,喜欢唱歌,所以我们搞出了一个一百多人的演唱会现场。
在1X100行动,一般是不内耗的。
如果你想要在1X100落地一个念头,不用几个月,不用几个星期。我们花1个小时就可以快速启动。
我们设计了1X100共事会、1X100火箭会,用1-2小时的时间,马上启动一件事,在期间只解决问题,不内耗焦虑,有问题就直接解决问题,想不清楚就先试一试再说。
我们希望大家在行动不断练习自己的能力。
成为一个擅长解决问题,懂得链接他人的人。
成为一个擅长运营精力,合理运用时间的人。
成为一个擅长用行动解决焦虑内耗问题的人。
成为一个内心坚定,思路清晰的人。
所以,我们会继续创造更多的行动场:
帮助大家用行动的方式去快速成长,并用行动的方式去影响更多人开始行动。
我们见证过许多俱乐部会员的成长,
他们的成长,显然不是因为这个俱乐部给他提供了一堆正确的答案。
而是他们在行动中,自己发现了答案。
……
对于1X100俱乐部来说,真诚和行动就是最重要的基调。
我们希望看到更多即有理想又有能力的年轻人。
什么保持理想的人?
就是你愿意积极实现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我听过很多“要看清现实,不要这么折腾,我是过来人”的言论。
“因为我有一些社会经验,社会很冷,我觉得很难,所以你可以放弃,你不用要尝试。”
但实际上,一切所谓“现实和理想”的抽象矛盾,都需要围绕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现实和理想从来不是对立面,理想必须要通过现实才能投射出来。
热情和冷静从来不是对立面,热情激发行动动力,冷静利于分析问题。
搞钱立足社会和实现自己念头也从来不是对立面,社会资源可以帮助自己拥有更多实现念头的资源条件,念头实现的过程中也可以帮助自己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
理想当然不会简单就能实现,保持理想不是执着幻想。
而是你能够积极地去面对一切阻碍你的问题和挑战。
什么是能力?
能力就是极度的务实。
“务实”是你能够勇敢地直面一切具体的问题。
在1X100,务实的定义不是盲目地追求世俗的功利。
而是能够实事求是地面对一切眼前的问题。
务实就是遇到问题,先具体调查,再具体分析,并保持行动去解决问题。
务实就是如果有想要实现的念头,不停留在空谈,去梳理具体的实践思路,不断尝试将想法落地。
我们爱看到大家的情绪,因为说明大家是真诚的,鲜活的,流动的,有血有肉的。
我也希望更多年轻人能更“务实”“狠厉”一些,
不只停留在情绪上的发泄,共鸣,内耗。
能够继续去积极面对更具体的问题,去大胆地解决问题。
期待与现实产生落差,难受,哭。没事,然后继续解决问题。
在我们围绕世界成长的过程中,永远会存在与自己期待不符的事物。
我们会创造很多自我标签,自我证明,自我ego,来保护自己不受落差伤害。
但这是不可能的,面对吧。
所以我们鼓励大家行动,帮助大家在行动中获得更多的能力。
我们希望大家不仅可以坦然受自己的情绪,同时又能积极地去用行动解决问题。
管你想要什么,钱,工作,权,名望,关系,理想。
可以哭,可以笑,可以怒,可以静,只要别装,别停,只管去搞定这一切。
…………
……
一、这就是俱乐部的发起和基调建设的故事了↑
二、也想聊聊俱乐部的内容建设
简单来说,在这个俱乐部,你可以做三件事情。
1、你可以参与大家的行动;
2、你可以发起自己的行动;
3、你可以帮别人发起行动,别人也可以来帮你。
但我们觉得,俱乐部的具体内容可以拥有一些“主线”:在这里干什么,有什么样的目标和方法。
因为群里的信息只是交流的痕迹。
群里的反馈也只是行动的痕迹。
在这个俱乐部。
重要的是交流和行动的过程,而不是表面的信息和结果。
所以我们希望创造一些关于俱乐部的主线和目标,让大家可以更积极地进行更多交流和行动。
于是,在2023年10月,开发了一张俱乐部社区地图。

©1X100 · 俱乐部社区地图
我们认为,成长不止是听课、作业和考试,更重要的是那些交流带来的启发、思考带来的觉察、行动带来的领悟。
于是我们更新了一套俱乐部游戏规则:
1、会员们可以通过参加活动、学习课程、与人交流、挑战行动获得1X100积分;
2、1X100积分可以用来兑换不同有趣人类的咨询时间、更丰富的活动参与名额;
3、完成指定任务可以获得1X100勋章,勋章可以解锁更高段位,参加更多活动。
……
再接下来,2024年1月,我们将这个俱乐部地图的内容做成了一个小程序!
©1X100 · 小程序版社区地图
…………
……
接下来,我们又遇到了一个蛮头疼的问题。
有了社区地图,有了小程序,确实能够把我们的内容、信息、互动方式更清晰地展示出来。
但是总感觉还缺点什么。想不明白。
好在今年年初,我们弄清楚了:
我们在运营的时候是偏直觉的。
虽然1X100拥有了系统化的展示规则,但并没有系统化的运营。
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于是,从2024年初回来,我们开启了一个叫做“脑会”的会议。
顾名思义,就是大家一起全程提供脑子,一起琢磨!
就是每天上午十点,每次2小时以上。
期间不讨论任何无关的话题。
只讨论一件事:我们如何梳理清楚,我们的俱乐部在创造什么样的价值?以及如何提供这些价值呢?
这一开就是2个月。
我们不厌其烦地围绕我们的价值观、使命、愿景、感受,去调查事实,分析讨论,吵架,思考,碰撞各种视角,最后去落地可实行的方案。
最后我们做出了一版还算清楚的俱乐部成长交付清单。
其实,倒不是说这个清单内容很多很好,而是我们希望用一种更清楚的表达方式,帮助大家理解可以在俱乐部具体做些什么,解决自己和别人什么样的问题。
©1X100 · 俱乐部成长权益清单
我相信未来,在俱乐部的实际运营和建设上,我们依旧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实践各种各样的想法。
比如,我们希望在俱乐部上,创造一些更系统性的关系:成长搭子群,成长例会。以及给俱乐部会员来到更系统化的行动或成长的主线。
©1X100赋能计划 · demo
还有好多好多事想做,在做,没做。
但我觉得,能够和更多伙伴一起,获取反馈,分析调查,总结方法,产生行动。这也是我们非常快乐的一种成长方式。
(期待未来更多的问题)
…………
……
三、做个总结,以及1X100未来的念
从2022年3月开始,
我们创立了这个俱乐部;
在交换人生中,确定了俱乐部的真诚基调;
在共创实践中,坚定了俱乐部的行动氛围;
然后,整合出俱乐部的社区地图;
然后,开发了俱乐部的小程序;
然后,设计了这个俱乐部的成长清单;
做着做着。
我们发现,当无数零散的东西变成一个个系统之后,
我们好像更加容易说清楚我们在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了。
我们想去办一所大学。
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呢?
嗯,首先我们不希望它成为一个噱头,一天到晚讲口号那没意思。
我们只是想做这么一个事,而不是让大家觉得我们做这个事感觉很厉害。
这个大学,要有牌照,要落地,要有系统化的教学体系。
但在这个体系中,它不只包含围绕学科的学术知识总结和研究方法,它会有更体系的补充。
比如:
1、对不同行业的学习:去了解各行业不同角色所对应的责任、风险、利益间的关系;
2、对“行动”的学习:如何在行动中解决具体的问题,不仅听课,围绕学习实用的技能或实现有意义的目标,让学员在学习中获得具体的感受、思考、实践、反馈。
3、对“热爱”的学习:学习如何产生更系统的行动,围绕如何在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找到自己的热爱。
4、对“关系”的学习:更体系化学习如何构建好的关系,比如和他人协作沟通,比如在毕业后开始组建家庭,如何带小孩,成为更好的父母。
同时,这所大学里的老师,不仅是各领域学科的教授,还包括在不同行业中拥有具体结果的优秀前辈。
比如,如果开一家咖啡馆是大家认为有用想学的,我们会邀请10位有结果的咖啡馆的老板、品牌经理、企业家,一起磨一节如何开一家咖啡馆的课。
校区是否要建?暂时觉得没有必要。目前我们觉得主要在线上授课,因为可以让更多人可以跨越空间阻碍进行学习。
但依旧会有很多线下实践的场景,这里会希望利用各城市良好的公共设施展开更多行动。
我觉得教育并不是教培,去培养某人某方面的生产能力。
教育是培养人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们希望吸收志同道合的人,并一起变得强大。用最直接的方式:行动,去学习和感知,并志向为这个世界创造一些价值。
我们希望在1X100俱乐部的人,拥有利他的价值观,拥有理想,同时又务实,渴望变强。
如果可以描述一下1X100的价值观,我觉得是这样的:
帮助更多年轻人学会解决具体的问题,学会和他人良好相处,学会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方向,共同创造美好的社会。

我们在聚集什么样的人:
真诚、勇气、负责、包容与爱。

真诚:愿意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表达真实的自己,能够坦诚地面对自己。

勇气:勇于探索未知,敢于实事求是地直面问题。

负责:把话讲清楚,事事有反馈。

包容:接受自己的局限,愿意暂悬评判,倾听和学习他人。

有爱:愿意理解他人的情景,愿意帮助他人遇到的问题。


这件事情大概会需要10-15年的行动周期。
我们会去拿正式的大学牌照,所以需要很多人的支持,需要融资,需要教学验证,需要大量的实践和反馈。
于是选择用创业的方式去实现。
我觉得创业的本质就是将价值观用商业化的方式投射到现实中来。
围绕自己价值观的目标,去找到问题,解决问题。
确实有很多事情要做,搞钱,积累资源人脉,整合模式,系统化,不断思考如何创造价值。
但我觉得,这些都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情。
使命的本质就是你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使用生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使命,用自己的方式去迎接这个世界。没有好坏,没有对错,对得起自己心中的价值观,就是好事。
所以我觉得哪怕很难的事情,就一定需要皱着眉头,反复焦虑,看起来很努力,才能做成。
创业的失败标准是,你不做了。而不是你某个方法没有达成预期。
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重要的可能都是:
找自己想要的,务实地行动。
这个时代,教育这件事情依旧有许多地方需要被补充,有需要所有人一起努力的地方。
1、从成长的发展看,我们不仅需要在学术研究的范围中了解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也需要补充更多行业供需、实践技术、关系沟通的体系化学习。年轻人除了学会有标准答案的考试,还需要拥有面对各种不确定性问题的素质。
2、从社会的发展看,人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开始颠倒,企业在用更低的成本在寻找更擅长解决问题的人,大学生毕业后的预期与现实的落差开始加大。
3、从时代文化的发展去看,我们年轻人逐渐从过去对金钱物质权威的单一追求,变化到一种对自我探索的多元追求。制造业、农业、文化等更多的行业需要从待遇、成长空间、供需系统上不断重新被赋能。让年轻人的选择,不再是所谓“追求高薪轻松事”的唯一基调。
……
其实,
哪怕抛开一切不谈,
不论趋势,市场,供需,环境,
哪怕不论十年还是多少年的周期,
我们其实也想继续做这样一件事情。
管他的呢。
当然不一定能做成,但始终去做这么一件事,去解决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问题,我觉得是一件有价值有意思的事情。
换句话说,其实也没有那么多大道理或者情怀,我们就是喜欢折腾,喜欢创造一些东西,去传递一些东西,去和有生命力的人一起折腾。
因为感觉他们会更有意思,生命力是不限年龄的,这条路上,我们遇见了许多非常棒的前辈,他们的眼中充满光亮。我们也相处了许多比我们小很多的学生,但依旧能在他们的行动和探索中受到启发。
人,确实不能被有限的社会生产标准所定义高低好坏。
真正定义人的,是自己。
真正链接人的,是爱,真诚和勇气。
现在,也是未来。
希望1X100,
能一直和大家一起,
涌现更多的生命力。
实现彼此的价值。
希望你看完可以点赞和在看。这是我以后会继续更新1X100故事的动力源泉,希望大家给点动力,求求了。(^-^)
如果你想了解1X100俱乐部的介绍,点这里:
《1X100俱乐部:这是一群思考·折腾狂热爱好者》
---------END---------
如果你也希望有机会和1X100相处,可以拿这篇推文,
加小昀,备注:昵称+相处
小昀会跟你做一个互相了解,如果可以,我们会邀请你来俱乐部交流相处一周,会有陪伴官指引你在俱乐部可以怎么玩。
备注:昵称+相处
(不备注不通过哦)


1X100
这里是一群折腾 · 思考狂热爱好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