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抢先看!(附历年26个中央一号文件回顾)
文摘
2025-01-17 08:50
广东
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对国家发展意义重大:为全年“三农”工作定调,明确发展目标与任务,引导资源向农村农业汇聚。
通过梳理现有政策文件及官方报道,对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进行前瞻预测。
01
文件名已见端倪
2024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讨论稿)》。
综合往年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讨论稿名称及正式发布的一号文件名称保持一致
的规律,如:
2023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讨论的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讨论稿)》,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名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是聚焦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从另一则新闻来看,农业农村部1月8日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农业农村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
两个文件的主体部分是一致的,该文件被称为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是对中央一号文件的具体落实举措。
由此推测: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为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
02
发布时间:春节前后
中央一号文件对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等方面的工作进行部署和指导,近年来发布时间大多集中在1月至2月。
历年发布时间规律:
2021年是2月21日,周日(春节:2月12日);
2022年是2月22日,周二(春节:2月1日);
2023年是2月13日,周一(春节:1月22日);
2024年是2月3日,周六(春节:2月10日)。
可以发现发布时间整体有逐渐提前的趋势,且多在春节前或春节后不久发布。
今年春节是1月29日,按此规律推测,发布时间已经很近了。
03
热门领域重点突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近年来,我国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特色产业作为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各地新建40个、续建51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全产业链产值超100亿元的集群139个、超500亿元的14个、超1000亿元的3个,实现从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提高4000多元。各地培育乡村特色产业专业村镇4068个,实现总产值9000多亿元。我国各类特色农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已初具规模,产量稳步增长,形成了稻米、油料、果蔬、畜牧、水产、茶叶、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产业体系以及手工艺品加工体系,品牌价值逐渐提升。
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铁丁老师指出,发展特色产业,要以构建“百亿特色产业集群”为目标,通过“品牌引领、产业重构、资源导入、绿色高效”的合理化布局,实现大品牌、大产业。
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
“要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
,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指出,
“要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力推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乡村全面振兴,而发展特色产业无疑将成为其中的重点内容。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看来,特色产业兴旺,资源禀赋是后盾。要因地制宜把特色优势产业选好、培育好。在此过程中,政府应做到“服务前置”,根据农村产业发展需求及时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帮助农民探索市场,打造完整、顺畅的农产品产销链。
具体来看,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对特色产业发展的可能布局方向如下:
1.品牌建设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但农业品牌多而不精、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可能会更加注重农业品牌的质量提升,鼓励各地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乡土特色品牌。文件可能会提出加强品牌培育、管理和保护的具体措施,如加大对品牌建设的资金投入、支持品牌宣传推广、加强品牌知识产权保护等。
从具体的操作上来看,地方政府该如何推进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的农业品牌建设工作?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提出了搭平台、建标准、树榜样的建设指南,通过这套组合拳,实现地方知名度提高、农民收入增长、地方政府有税收这三个关键结果,促进农业品牌建设及特色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2.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推进
当前,特色农产品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新趋势。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可能会进一步鼓励各地挖掘特色农产品的多种功能和多元价值,推动特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文件可能会提出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村)建设、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业态的具体措施。
3.科技支撑作用更加突出
科技是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可能会强调科技创新在特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鼓励各地加大对特色产业的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文件可能会提出支持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技术创新、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农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具体政策。
4.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绿色发展已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近期农业农村部也公布了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指导意见,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可能会更加注重特色产业的绿色发展,强调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农业绿色生产。文件可能会提出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5.产业链条延伸与完善
目前,我国多数特色农产品仍停留在初级生产环节,产业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不高。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曾指出,从产品品牌化到品牌产业化是农业品牌跨越“死亡之谷”的关键,只有延伸产业链条,通过加工业、旅游业的加持,才能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可能会鼓励各地延长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提高产品附加值。文件可能会提出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等方面的具体政策。
在国家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2025年,诸多地区也会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系列工程项目,通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助力县域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带来更多就业的同时,也为农民实现增收提供支持。现在很多地区通过农文旅产业融合项目,已经实现了快速发展,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农村土地、农房的价值也在变得越来越高,农民通过参与相关工程项目更实现了增收。
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聚焦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重点实事,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在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原副秘书长郭玮
看来,从深化农村改革、“千万工程”引领、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出发,2025年要继续创新农业经营方式,规范土地流转,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发展合作社、家庭农场。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对农户的带动作用。完善农村产业发展机制,促进农村产业振兴。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发展特色产业作为重点内容,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等将产生积极影响。虽然当前特色产业发展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加强品牌建设、培养和引进人才等对策,有望实现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历年26个中央一号文件回顾】
2024年2月3日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
文件名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全文共六个部分,包括: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文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2023年2月13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是改革开放以来有关“三农”工作的第25个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20个中央一号文件。
文件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聚焦乡村振兴主题,注重长短结合,突出“短实新”特点,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守牢的底线、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文件包括9个部分33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守底线、促振兴、强保障。
2022年2月22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2021年2月21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明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充分发挥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启动实施,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
2020年2月5日
脱贫攻坚收官之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文件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聚焦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这两大重点任务。提出要补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水保障、人居环境整治、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以及生态环境治理等8方面短板。
2019年2月19日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全文共分8个部分,包括:聚力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
2018年1月2日
对乡村振兴进行战略部署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围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文件谋划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确立起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
文件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管全面。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关于乡村振兴的20个字5个方面的总要求,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都作出了全面部署。二是管长远。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按照“远粗近细”的原则,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3个阶段性目标任务作了部署。在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字数最多。
2017年2月5日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发布。文件明确指出,要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线。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迫切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文件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并强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直面困难和挑战,尽力降低改革成本,积极防范改革风险。
2016年1月27日
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
201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发布。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亿万农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文件提出,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2015年2月1日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
文件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说明了依靠拼资源、拼消耗的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14年1月19日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2013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这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增多。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
201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发布。指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力;要鼓励探索创新,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尊重农民群众实践创造;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许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要城乡统筹联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2013年1月31日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召开。两个月后的2013年1月31日,新世纪以来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发布。
伴随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农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文件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必须顺应阶段变化,遵循发展规律,增强忧患意识,举全党全国之力持之以恒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
2012年2月1日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2012年2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突出强调部署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
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统一全党意志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改革发展,在我国的农业发展历程中是首次,在科技发展进程中也是首次,有许多创新之处。其中最受广大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人员欢迎的政策亮点有两个:一个是关于农业科技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的“三性”论述,这一论述给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吃下了定心丸;另一个就是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一个衔接、两个覆盖”的政策,即:乡镇农技人员工资待遇要与当地事业单位的平均收入相衔接,当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所有农业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
2011年1月29日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2010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形势相当好。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历史上增加额度最大。但是农业农村形势也面临着一些严峻挑战,其中一个就是农业的水利设施明显不能适应农业稳定发展、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所以中共中央国务院把2011年一号文件的主题定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发布,这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文件提出要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出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2010年1月31日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
2010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发布,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强化“三农”工作的好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原则和措施,包括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等。
文件特别强调了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
2009年2月1日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2009年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呈现四大新亮点。
一是农民种粮支持力度再度加大。包括加大对农业的基础设施和科技服务方面的投入,加大对农业的各项直接补贴等。
二是加大力度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文件提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要尽量多使用农民工;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引导农民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农村民生建设重点投向农村电网建设,乡村道路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沼气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5个领域。
四是农地流转强调进一步规范。对于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方面,2009年一号文件首先强调要落实和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对集体所有土地的所有权进一步界定清楚,并且保障其权益;对承包地地块的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
2008年1月30日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加大“三农”投入
200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公布。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既贯彻了党的十七大精神,又深化了去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的要求,抓住了保持经济稳定和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亦可统筹兼顾农村各方面的工作。
全文涉及的政策性要求和措施有40多处,其中让农业和农民直接受惠的可以概括为“三个明显”“三个调整”“四个增加”“四个提高”和“两个大幅度”。体现了中央关于给农民的实惠要逐步增加,随着国家财力的增长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要进一步加大的要求。
2007年1月29日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公布。文件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建设现代农业放在首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到了基层的热烈反响。但是,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偏差。强调新农村建设要把发展现代农业放在首位,有利于各地认真地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精神,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健康地向前推进。
文件提出,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006年2月21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布。
文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人口多是中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文件全文共32条,八个部分。文件强调,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
2005年1月30日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有效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但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非常艰巨。
加强农业基础,繁荣农村经济,必须继续采取综合措施。2005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文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并强调,要“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基础,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健全服务体系为保障,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农业的物质技术条件明显改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2004年2月9日
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2003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出台,并于2004年2月9日公布。时隔18年之后中央就“三农”问题再次下发一号文件。
当时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世纪80年代的1.8∶1扩大到了3.1∶1。农民增收困难不仅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也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意见》提出,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文件共22条,提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指向明确的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
1986年1月1日
增加农业投入,调整工农城乡关系
我国农村在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1985年又在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调整产业结构方面迈出了重大的一步,成效十分显著。但由于未能及时调整工农、城乡的利益分配关系,农业生产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此,1985年年底的农村工作部署,强调“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会议形成的1986年中央一号文件即《关于1986年农村工作的部署》。
文件明确指出:我国是十亿人口、八亿农民的大国,绝不能由于农业情况有了好转就放松农业,也不能因为农业基础建设周期长、见效慢而忽视对农业的投资,更不能因为农业占国民经济产值的比重逐步下降而否定农业的基础地位。
1985年1月
取消统购统销
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过去曾起了保证供给、支持建设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生产的发展,它的弊端就日益表现出来。因此,在打破集体经济中的“大锅饭”之后,还必须进一步改革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扩大市场调节,进一步把农村经济搞活。
198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名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文件明确提出,“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于此,30年来的农副产品统购统销制度被取消。
1984年1月1日
发展农村商品生产
如果说前两个“一号文件”着力解决农业和农村工商业微观经营主体问题,那么,此后的“一号文件”则要解决发育市场机制的问题。此前20多年,农村实行统购派购制度,农村产品交易均由公营商业高度垄断,而资金、土地、劳动力流动又受到多重限制。农村经济迫切要求放松历史上多年形成的政府垄断、管制,及其他阻碍农民进入市场的规定,以利于发展商品生产,摆脱穷困。
针对这些情况和基层诉求,1984年确立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在稳定和完善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提高生产力水平,疏理流通渠道,发展商品生产。当年的“一号文件”即《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延长土地承包期,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十五年以上……允许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鼓励农民向各种企业投资入股;继续减少统派购的品种和数量;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
1983年1月2日
放活农村工商业
1983年1月2日,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这份当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两个转化”,即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
文件提出,我国农村应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道路;适应商品生产的需要,发展多种多样的合作经济,合作经济的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按劳分配方式以及合作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有所不同;要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调整购销政策,改革国营商业体制,放手发展合作商业,适当发展个体商业。并强调,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仍然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
1982年1月1日
正式承认包产到户合法性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1981年12月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改革开放后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其主要内容就是肯定多种形式的责任制,特别是包干到户、包产到户。
这份文件提出,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明确“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并第一次以中央的名义取消了包产到户的禁区,且宣布长期不变。文件的另一要点是强调尊重群众的选择,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允许群众自由选择。同时还提出疏通流通领域,把统购统销纳入改革的议程,有步骤地进行价格体系的改革。
好文
推荐
点击
分享、赞和在看
,把好内容传递给更多人☟
农本未来
推送农业行业政策、资讯以及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联盟动态。
最新文章
开年大盘点!2025年有哪些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可申报?
2024年中国水果生产趋势及结构数据分析简报
全国政协常委李家洋院士:未来育种5.0方向
张合成:强农惠农富农战略布局与关键落子——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韩俊:聚焦优良水产品种培育,有组织地开展“产学研”一体化联合攻关
美国总统特朗普总统令全文:美国成立科技委
2025年,养猪人的“寒冬”
特色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特征、挑战与对策
中种集团又有大动作!起底先正达中国种业体系″成型起势″
中共中央、国务院: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大型种业企业
张红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重磅!农学领域“十四五”优先发展领域
当前乡村振兴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分析
惊喜来袭!联盟新年礼盒7件优质农特产带回家!
农业农村部:过渡期最后一年 突出抓好“两提一促”
中科院工程师种地,“伏羲农场”火了
央视《创新担当访名企》特别报道丨新希望:用新质生产力启动传统农牧业发展“新引擎”
联盟会员动态:首农、佳沃、金正大、川茶集团的最新农业动态
今日大寒 | 岁末大寒至,静候春归来
重磅:56个农业农村部重点申报项目汇总
2024 年生物技术十大突破
中央财政1770亿助力乡村振兴,如何使用?怎么申请?
院士发声,合成生物+农业!布局这一万亿级市场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抢先看!(附历年26个中央一号文件回顾)
背靠华中农大!深圳国资,再投一家生物制造
2025年“三农”工作怎么干?
“土特产”变成“香饽饽”,打造乡村千万产业链
韩俊强调:奋力抢占世界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 为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召开,丁薛祥强调:以新型举国体制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北京各区2025年涉农工作重点有哪些
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如何申报?模式有哪些?
联盟会员动态:京东豪掷5亿启动智慧渔业产业园,温氏营收破千亿!
韩俊:着力提升农业农村数字化水平
今年国办1号文件,剑指政府投资基金五大问题
2025年中国国有农场发展分析报告
农业农村部批准发布20项农业转基因领域国家标准
盘点5家植物科学领域创新企业,看农业科技的技术趋势
自主除草机器人公司Odd.Bot获200万欧元Pre-A轮融资 机器人售价9.3万欧元
2025年财政部下放1593亿元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重点申报项目,优惠补贴及政策汇总
2025院士增选将启动!农业学部56人进入“院士增选高校储备候选人”名单
每个项目县安排8000万元投资的和美乡村建设项目应该怎么做?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印发《和美乡村建设项目管理导则》
马云做农业,又有新动作
46个!2024年度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拟推介名单
国资委对国资创投重磅部署
12月30日 国资委会议,农业发展迎重磅信号!
联盟会员:京东、新希望、北大荒等企业的最新农业动态
募资35亿元!这家“稻米造血”生物科技企业拟上市
最新!李道亮教授:我国农业机器人技术与发展趋势
重磅!2024年中国蔬菜产业数据分析简报
盘点!2024年农食领域PE/VC投资的9个重点项目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