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发声,合成生物+农业!布局这一万亿级市场

文摘   2025-01-18 08:50   广东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油菜遗传育种团队首席专家王汉中出席了2025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会上,王汉中院士发表了《生物合成——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主题演讲,指出生物合成正逐步成为农业领域的热门话题。


作为一种设计并构建具有特定生理功能新生物的理论与技术,合成生物学以其快速、高效、绿色的特点而备受瞩目。


相较于化学合成,生物合成不仅具有绿色环保、成本较低的优势,而且能够标准化、设施化生产,不受地理条件和环境的限制,24小时不间断作业,因此具有巨大的产业潜力。


01

植物源有机硒 万亿级市场

“其中,珍稀营养素的生物合成,我们认为潜力也非常巨大。”王汉中以其团队的研究成果植物源有机硒为例介绍。


中国约有10亿人缺硒,全球约有50亿人缺硒,仅中国每年有一万亿元以上的市场,全球市场潜力达5万亿元以上。


硒作为珍稀营养素之一,是人类的必需营养素,但生物学半衰期仅为11天,人体自身无法合成,必须不断从外部补充。


王汉中院士表示,其团队通过多年研究,发现油菜薹在硒元素上具有特殊的富集功能,硒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常见蔬菜。


基于此,他们成功培育出了“硒滋圆1号”和“硒滋圆2号”等杂交油菜薹新品种,这些品种的硒含量均达到了较高水平。


为了进一步满足市场对有机硒,特别是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的需求,王汉中院士的团队还研发了超高甲基硒油菜生物合成新技术。



以甲基硒高效富集油菜基因型作为生物反应器,配套利用设施化、无土化、自动化栽培技术和设施,未来将进一步提升油菜薹硒含量,增加甲基硒占比。 


据悉,该团队将与有关方面展开密切合作,致力于推动产品的产业化和国际化,其中,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仍是长期重点。


好文 推荐







点击分享、赞和在看,把好内容传递给更多人☟

农本未来
推送农业行业政策、资讯以及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联盟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