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进校园,薪火相传续篇章——双江拉祜族72路打歌展演(四)

教育   2024-10-23 23:29   云南  

非遗文化进校园,薪火相传续篇章

      拉祜族72路打歌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拉祜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拉祜族师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全面推进非遗文化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校园,谱写校园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丰富校园课后服务活动,在县民宗局、县拉祜族研究会和县文旅局的支持帮扶下,我校利用课后服务活动时间,对拉祜族社团学生进行了72路打歌现场教学,并重点拍摄了其中的27路,下面就让我们推开这扇民族文化之窗,感受拉祜族多变的舞步。

     本期小编为大家送上《四脚歌》《摆桌子歌》《舂碓簸米歌》《磨面歌》《摇娃娃歌》。

01


四脚歌

      四脚歌是在三脚歌的基础上延伸而来。传说有一个名叫扎卡的拉祜族英雄,此人箭技高强,在一次又一次的抗暴斗争中取得了胜利,人们为英雄司福的壮举感到骄傲,在欢庆时,跳完三脚歌之后,左脚往左边跺两下,右脚往右边跺两下,又回到三脚歌的起式和落式上来,跳成了四脚歌来庆祝胜利,四脚歌是为纪念胜利而创作。


     四脚歌寓意:是对拉祜族人民的一种鞭策,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要砥砺前行,勇往直前,不畏强权,敢于斗争。

02


摆桌子歌

      摆桌子歌和扫地歌有着密切的联系。拉祜族沿袭了先民数千年来的生活习惯,吃饭之前都要先扫地,而后才摆桌子上菜。

传说拉祜人扎喜家讨儿媳妇,召来了好多的亲朋好友,参加婚礼的妇女们齐心协力把扎喜家院场打扫得干干净净后,摆放上桌子,又在桌子上放烟、酒、茶供亲朋好友享用,交流感情,传递友情。晚上为了增添热烈祥和的婚礼气氛,亲朋好友点燃起篝火,在桌子上放上酒菜,围着篝火和桌子打歌,边唱边跳,喝酒吃菜,尽情玩乐。


    寓意:桌子歌象征了亲朋好友要团结友好,告诫人们不论做什么事情,要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围绕一个中心,齐心协力,保持集体主义精神。

03


舂碓簸米歌

      拉祜族把谷子舂成米后,不知道怎样才能把米和糠皮分开,正当大家都在想办法的时候,有个名叫扎多的老人,他把编织好的麻布固定在竹架上,让妇女抬起上下簸动,把糠皮簸出。拉祜族认为这个办法比较实用,就把妇女簸米的动作编创成簸米歌,告诉后人要永远铭记扎姆老人。


     寓意:提醒我们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时要动脑筋、勤思考,懂得变通,思则变,变则通,通则达。

04


磨面歌

      传说名叫娜盆的勤劳拉祜妇女,她种的旱谷年年丰收,可她在食用的时候,没有经过加工就整粒整粒地煮了吃,难以下咽,也不易消化,于是患了疾病。后来娜盆的丈夫扎若想到用两块石头琢成一对石磨,把旱谷放进石磨里碾碎,碾出来后就可以做成各种食物,这样的食物不但容易下咽,而且很可口,为记住这一技术,编创了磨面歌。


     寓意:石磨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体现了拉祜人民的生活智慧,对于拉祜族而言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着人们对食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甚至被赋予了神圣的象征意义。

05


摇娃娃歌

      从前,扎咧娜咧婚后生了一个小娃,满月后他们把婴儿放在床上但是婴儿总是哭,导致他们做不成事情。后来娜咧把小娃放在背篓里边摇边做农活,娃娃就乖了,再也没有哭闹过。此后,扎咧认为娃娃不背不摇不会大,边背边摇才长大,于是他就用蔑片编了很多背篓送给左邻右舍的朋友拿去背娃娃,同时也编创出了摇娃娃歌。


     寓意: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很深厚的情感,应当永远珍视,为孩子付出,是一种无言的承诺,用爱和关怀织就成长的摇篮,让他们在其中自由成长。

收集整理\ 李富英、罗子珍
责任编辑 \ 行政办公室 
审      核 \ 茶国涛    
审      定 \ 李   媛


双江自治县第一完全中学
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