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进校园,薪火相传续篇章
「READING」
拉祜族72路打歌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拉祜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拉祜族师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全面推进非遗文化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校园,谱写校园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丰富校园课后服务活动,在县民宗局、县拉祜族研究会和县文旅局的支持帮扶下,我校利用课后服务活动时间,对拉祜族社团学生进行了72路打歌现场教学,并重点拍摄了其中的27路,下面就让我们推开这扇民族文化之窗,感受拉祜族多变的舞步。
本期小编为大家送上《斗牛歌》《靠山歌》《青蛙歌》《老鼠翻身歌》和《追山打猎歌》。
1.斗牛歌
牛是拉祜族勤劳的象征,有许多人家养着肥壮的牛,主要用来犁田耙地,用于生产。在生产之后,牛又可用于娱乐,用斗牛的方式看看谁家的牛厉害,谁家人勤劳。先辈人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二十五日(火把节)全寨人欢聚一堂,找一个空旷的地方,采取用两家人的两头牛相斗的方式,分出胜负来决定谁的牛更厉害,谁家人更勤劳。后来,拉祜族以牛打架的形态,编创斗牛歌。
《斗牛歌》的寓意:承载着我国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流传至今仍饱含魅力。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它所表达的勇敢、坚韧、拼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在现代社会,它不仅是一种歌舞艺术,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帮助现代人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传承民族精神。
2.靠山歌
传说拉枯族的祖先扎迪娜迪结婚后生下了七个孩子,七个孩子长大后,都已成家立业,为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七个孩子都和父母在一起,孝敬父母。扎迪和娜迪为使孩子和睦相处,以山连山,峰靠峰,山峰相依为例,教育孩子人生在世一定要团结和睦,互相依靠,才能成就大业。
《靠山歌》的寓意:靠山歌寓意丰富,既有对自然环境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歌舞中常常出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表述,传达了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同时,寓意着团结、互助的精神,歌颂了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谐。
3. 青蛙歌
每年大年初一清早拉枯族先祖都要到水井取来新年的第一桶清水,表示吉祥。有一年,一个拉枯族先民第一个到水井挑水时无意中看见青蛙在井边跳跃捉虫吃,动作十分敏捷可爱,到大年初二全村寨朋友一起打歌庆贺春节时,这位先民把青蛙在水里跳的动作融入打歌套路中,大家一起学着青蛙跳的动作,从而得出青蛙歌,并世代传承至今。
《青蛙歌》的寓意:青蛙歌传达了一种勤劳、智慧的生活态度。青蛙的捉虫行为,恰好象征了人们辛勤劳作、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青蛙被誉为“田间卫士”,是农业丰收的象征。青蛙歌在民间流传,实际上是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青蛙歌是一种教育手段。它通过生动的歌舞、旋律,教育孩子们要热爱自然、珍惜劳动成果,培养他们勤劳、善良的品质。
4.老鼠翻身歌
先辈扎发和同伴上山狩猎时,看到树上的松鼠、貂鼠不但不怕人,还在树上轻松自如地爬上爬下,左顾右盼,翻转身子在树上欢快地跳跃,那分快乐聪明的姿态让祖先们深深着迷。于是,扎发和同伴就把松鼠的动作融合进拉枯族的歌舞中,形成了老鼠翻身歌。
《老鼠翻身歌》的寓意:老鼠在民间被视为讨厌的动物,但在这首歌路中,老鼠却展现了顽强生存的能力。即使在逆境中,也要勇敢地站起来,为自己的命运拼搏。它传达了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仍需从中汲取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5. 追山打猎歌
拉祜族数千年的迁徙岁月中,主要以狩猎为谋生手段,拉祜族认为猎物是天神厄莎分给拉祜族的食物。但是猎物也不是不劳而获,要通过拉祜族带着猎狗撵山下扣,付出艰辛的劳动,而要获得什么样的猎物就在于厄莎的恩准。
拉祜族在狩猎之前,要杀一个还未叫的仔公鸡做出猎仪式,仔公鸡主要敬献给厄莎,通过观察鸡卦来占卜将要获得什么猎物。因此,拉祜族在追山打猎之前要看卦的民俗也一直流传了下来。狩猎归来后,获得猎物猎狗和参与追山的人(不论年龄大小)平分。分猎物时,升起篝火欢歌庆祝,在篝火里烧烤猎肉,凡这样的时刻,不论是猎人还是过路人,见者有份,平分烤肉。一起围着篝火,高高兴兴打起歌来。
《追山打猎歌》的寓意:为了生存,人们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智慧。打猎活动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决心,面对凶猛的野兽,猎人们必须勇往直前。因此,这路歌也传达了人们面对困难时应有的勇气、决心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狩猎活动让人们对自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敬畏;教育孩子们要好好学习、掌握本领,以便在未来能够把握住机遇、应对挑战;蕴含着对自然的敬畏,提醒人们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