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瞬时思维到深入思考,训练形式需随之调整。
传统结构化面试每道题读题思考+作答共计5分钟,留给考生的思考时间仅仅1分钟左右,考生在备考中,要加强思考效率的练习。而结构化小组,考生每道题平均有5分钟的场外思考时间,利用这段相对充裕的思考时间拟写答题要点就有了可能。考生在进行结构化小组的备考过程中,除了适度进行思考效率的训练,还要完全模拟实际面试形式,拟列答题提纲,做好深度思考训练。
2.认真倾听,注意短时学习后的再输出能力培养。
结构化小组的考试形式,决定了考生在对3道题目进行作答时,总有两道题目是在他人作答之后才开始作答的。这就需要考生在独立思考后,注意捕捉他人作答中被自己忽视的要点,然后适当调整表达形式(不要原封不动鹦鹉学舌)补充融入到自己的作答结构中。近期备考时,考生可以找一两位考友一块练习,变换作答顺序轮流答题,培养好结构化小组首轮作答需要的应变能力。
3.互评不是互怂,要充分了解点评回应环节的设置目的。
既然在作答中设计安排了点评回应环节,这个环节显然在考官评分表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点评环节考察要素是什么呢?显然不是看谁能从鸡蛋中挑出最多的骨头来!点评环节重点考察考生是否具备良好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否从他人作答中获取有效信息,是否具有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否理性客观地对他人作答进行分析以影响他人。同理,回应不是诡辩,而是重点考察考生是否能听取他人合理建议,能否对他人观点做出理性判断并给予恰当回应。
因此,以下点评方式不可取:
A:B考生自信大方、声音洪亮,这一点是值得我学习的。但同时…………除非对方确实除了声音大点儿,作答完全一无是处、胡言乱语,否则这种点评方式很难赢得考官认同。学习一点点评回应套路,以防自己作答点评能力差,在此环节无话可说可以理解。但把这些套路作为训练目标,就不可取了。部分培训机构甚至培训时,点评回应环节的训练重心就放在了挑错和狡辩上,甚至罗列成套话供学生背诵,实在有违测评目的,让人不敢苟同。
考生可能会担心,我点评回应客观,但同组其他考生乱怂、狡辩,我怎么办?这一点考生完全不必担心,你以为你们的能力考官没有自身判断?你以为点评是客观的,还是有意打压的,考官听不出来?你以为回应是恳切的还是诡辩的,考官喜欢后者?做好你自己就是了!
点评环节,如果对方作答质量远在你之上,那就客观评价,提炼优点、补充不足,以肯定褒扬学习为主;如果对方和你实力相当或略好略差,点评的正反两面也可以平分秋色,或重点突出自己有把握点评出彩的那一部分;除非对手实力太差,问题太多,否则不建议谈优点点到即止,说问题洋洋洒洒。你必须记住:客观中肯,有理有据的点评回应,才能最大限度赢得考官认同!
此外,结构化小组不过是结构化面试的微调,考生在心理上要重视,但也不必战战兢兢、如临大敌。点评回应要训练,但重心依然在面试作答能力的培养上,毕竟,答题能力和点评回应能力完全成正比,答不好题,什么都是白搭!
附:面试题目的参考点评维度
注意:点评要轻形式,重内容,不要把大量笔墨花在对方的作答形式上;以上只是不同类型问题点评切入角度的参考,一定要根据同组考友作答内容针对性运用这些角度,千万不要缺失针对性,徒留这些方向性内容,会让人觉得套路且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