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果果:江哥,国考已经结束了,但这次没有适合我的职位,连名我都没有报。我今年27岁了,毕业在家两年,全职备考公务员,那两年考了四次,进面一次,但最终和职位无缘。后来一边工作一边备考,非常辛苦,反反复复考了几次,但不巧报的岗位遇到大神,虽然笔试成绩还算可以,但连面试也没进。今年初在家人劝说下辞职专心备考,省考有幸进面,但笔试成绩太低,虽然面试和第一名差不多,但还是没戏。现在一年又行将结束,只能等到明年省考,想想我都觉得压力好大好大,我快撑不住了,请问我还有必要继续坚持公考路吗?
江哥:看到你的经历对你的压力感同身受,心情也非常沉重。想起李宗盛的一句歌词“当你发现时间是贼了,它早已偷光你的选择”。的确,飞逝的时光会不断压缩我们选择的空间,所以在公考路上奋斗的时间越久,心头的压力越大。然而,你感到迷茫的是公考路,还是不知如何落脚的人生路?
能否通过公考上岸从来就是一个充满悬念的变量,笔试成绩、竞争对手实力、临场发挥情况等等等等,都制约着我们能否给自己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因为一次次和职位擦肩而过而耗去的光阴是成长还是虚度,关键在于我们选择的公考路是理性思考下的理想践行还是面对人生茫然的无奈之举,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是前者,值得;如果是后者,那就太令人难过了。
自己的路要自己选择,我没法直接为你给出最适合你的答案,但我可以给你两点参考:
第一,每一次失败都是质变前的量变,为了理想走的弯路,值得。对于个中道理,网络遍地心灵鸡汤,不复赘述。给大家讲一个我学生的真实故事,他成长在郑州,2009年大学毕业,毕业后就待业在家全心备考公务员考试。为了能够顺利上岸,他把能考的省考考了个遍,然而两年数次都铩羽而归。2012年初,他如愿进入国考面试环节,当时我尚在某大机构讲课,他成了我郑州国考班的学员。看到他报考的岗位是新疆南疆某县国税局,我有点惊讶,问他为什么选择南疆。他说有两点原因,第一,我特别想当公务员,那里竞争不激烈;第二,听说那里有美丽的胡杨林,我特别想去看一看。听了他的回答我不置可否,想想我印象中的南疆,不由对他单纯的微笑生出一丝隐忧。后来,本来就很优秀的他如愿高分通过面试,扎根在了江哥的家乡新疆,多年来我们不时微信互致问候,保持着联系。令我对当初的担忧倍感惭愧的是,多年来他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那份开朗和热情,他不畏南疆的工作环境,热爱他的工作,享受他的生活,已经成长为单位副职,小有所成。
如果你的公考路一如这般理性,那么江哥喜欢的一首小诗恰好可以送给你:
为了大海上的娓娓长虹,
为了明月下的片刻宁静,
走了一段委屈的路。
实在不必后悔,
因为,
还有明天……
第二,公考路从来就不是人生的唯一选择,甚至不是大多数人的最佳选择。虽然长期教授公务员面试,但江哥并不鼓励大家贸然选择公考路。如果你仅仅把公考当成人生迷茫中的救命稻草,那你一而再的失败,可能仅仅是因为成功对你没有表面上那么重要。也许很多人期望把求职路上的迷茫和困惑通过公考毕其功于一役,可往往事与愿违。如果公考对你只有解决失业的意义,那么政审之后,你可能会为微薄的工资不能负担高昂的房价而慨叹,为难搞的领导和奇葩的同事而牢骚,为你认为毫无意义的加班而怨声载道……继续呆在围城里面,还是往城外奋不顾身的一跳,你会一如此间一般纠结难眠。
江哥的第一份职业是央企工程师(仅仅几个月时间),第二份职业是电视台播音主持,研究生毕业后给大型国企老总当过短暂秘书,还进入体制内做过公务员。最后从教育培训机构的师资培训师到现在成为经营自己工作室的自由职业者,也是走过很多弯路,才寻觅到自觉理想的职业状态和生活状态。回首以往的一次次转型,并没有感到任何遗憾,因为其一,积累没有白费,讲好面试恰好需要丰富的职场经历和人生积累;其二,每一次职业经历都让江哥体验着不同的人生,感受着不同的可能,这种人生被拓展和放大的感觉会让你的人生被填充的异常充实。当然,从一而终才会有所建树,江哥的经历恰恰是反面教材,如果还有人徒生羡慕,那么不是因为江哥足够优秀,而是70后的我相对大家,赶上了一个参与门槛更低的时代。反观“内卷”成为时代关键词的当下,我们就没有机会了吗?我认为答案是不,放眼四顾,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依然四通八达。
曾经有过这么一道面试题:“对于人生,我们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谈谈你的理解。”如果把人生看作一条线段,我们无法选择起点,如果你不是一心向死,恐怕也无法选择终点。最先进的当代天体物理学认为,宇宙都会在爆炸与收缩中循环往复,并非是永恒的。一如大刘的惊世之作《三体》所言,万物皆有终点,唯死神永生。就在小伙伴们翻阅此文的当下,你的线段已不知不觉间又短了一点点。我们不能占有人生,但能决定自己的人生是否精彩,既然如此,如果公考路即便成功对你也充满不甘和委屈,那么,不选也罢。
花有百种,人有千面。有人能在体制内幸福、满足、安然地度过一生,有人却视为囚笼。特别喜欢金老爷子《白马啸西风》的结尾:
白马带着她一步步的回到中原。白马已经老了,只能慢慢的走,但终是能回到中原的。江南有杨柳、桃花,有燕子、金鱼……汉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傥潇洒的少年……但这个美丽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国人那样固执:“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你是否一如阿秀般固执,不得而知。
因此,如果你硬要一个比较直接的答案。我会这样的答复你:如果你真的想当公务员,再给自己一年时间,全身心备考,有了前面量变的积累,只要全力以赴,门槛放低,相信你终能收获质变;如果你只是听着父母的指导亦步亦趋,实际上对围城内的生活并不向往,不如多花点时间想一想,你需要什么样的人生,毕竟此生仅有一次。
最后说一句,有人曾经问金庸:“人生应如何度过?”
金庸回答:“大闹一场,悄然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