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东燕老师读了《月亮与六便士》一书,谈到:这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它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记抬头仰望星空,寻找自己心中的月亮;同时也要珍惜现实生活中的六便士,用它们来支撑我们追求梦想的道路。无论选择月亮还是六便士,都要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我的认知,成为一个真实的自己。 王俊荣老师读《苏轼传》领悟到:苏轼的一生,如同一首未完的诗,让人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让人感受到人生的起起落落。他的人生哲学,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后来人前行的道路,让人在面对生活的风雨时,也能保持一份淡然与从容,勇敢地面对挑战,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王菊凤老师通过读《教育漫话》一书,认识到了: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
聂丽锦老师通过阅读《了凡四训》认为:这本书所提倡的“德福一致”思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福报和他的品行是一致的。只有通过积德行善,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福报。这一思想不仅符合佛教的因果报应观,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它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善良的心,积极帮助他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赵桂萍老师拜读了郑英老师的《教育,向美而生》,感触颇深:教育是一项关于美的事业,教育的过程就是师生一起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教师自身要过美好生活,也要引领学生过上美好生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欣赏力、创造力、匠心等,让学生成为一个有品的人。
王晓老师通过阅读《小巷人家》一书发现:其中最令人动容的是书中的普通人和普通人之间发生的事。他们都是普通的小巷居民,有着各自的生活和情感。通过他们的故事,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样,也感受到了那份深深的情感纽带。无论是邻里之间的互助还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都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温暖。 郭英华老师读了《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谈到: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帮助和交流。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管住自己。最可靠的办法不是使学生立刻让我满意,而是让学生自己确实有所成长。教育必须深入孩子的灵魂。
许华老师读《人生海海》后认为:这是一部令人深思的作品。它以其深刻的主题、精彩的故事和细腻的描写,打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灵。读完这本书,我们不仅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张丽丽老师觉得《只为做一个良师》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良师是指愿意像欣赏和等待一个个花苞渐次开放一般欣赏和等待每个孩子成长的老师,不因花朵的迟开而着急,更不因未结花苞而放弃。良师是做教师的一种境界。” 此文,为今后“陪伴”学生成长提供了借鉴经验和方向。我将运用到实际教学生活中,并促我不断成长。赵亮老师读了《孩子,你是在为自己读书》后谈到:要让孩子爱上读书,为了自己读书。虽不敢说此书就能改变孩子的一生,但却能让他们通过阅读收获各种各样的人生启迪。在书籍的世界中遨游,发散思维,能让他们获得更高层次的梦想。临淄八中党支部书记、校长赵世波同志出席了本次读书沙龙活动,并对老师们的精彩分享予以肯定。他提到,老师们可从熟悉的定律入手,把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彼得原理、破窗理论、南风法则与语文教学相融合,以“语言运用”为根本,“用课文教语文”,凭借课文让学生习得语言、学会表达,培养学生过好“语言生活”的能力。发展核心素养需突出“语用”,设计学生任务也应聚焦“语用”。不管是何种新概念、新提法,都要为更好地推动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服务,从而进入课堂。读书是最美的姿态,分享是最好的遇见。此次读书沙龙活动,不仅展示了教师们的读书成果,达到了交流分享、互进互促的目的,还让老师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启迪了智慧,感悟到人生的真谛。读书,既能增进知识、拓宽视野、陶冶心灵,又能进一步提升老师们的理论素养和业务素质,加快专业成长。有书相伴,老师们的生活定会一路智慧,一路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