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特刊 | 台山:侨乡乘风起,融湾通全球

政务   2024-12-11 10:46   广东  

12月11日
《南方日报》刊登了
《台山:侨乡乘风起 融湾通全球》
聚焦台山融入大桥经济




通江达海跨山川,内畅外联向世界。这是江门台山这座滨海侨乡百多年间的心愿。


20世纪初,祖籍台山的爱国侨领陈宜禧主持修建了当时全国最长的侨办民营铁路——新宁铁路。他还向孙中山提出以保税区的形式在台山赤溪铜鼓湾建设铜鼓商埠,开展对外贸易,拥抱世界。孙中山签署大元帅令:“派陈宜禧为筹办铜鼓商埠委员。”可惜由于时局变幻,铜鼓商埠的构想未能实现,终成历史遗憾。

百年之后,两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和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建成通车,将推动台山“融湾入海链全球”的蓝图成为现实。

在大湾区的版图上,港珠澳大桥是第一条连接粤港澳三地的纽带,而连接台山与珠海的黄茅海跨海通道则“承东启西”,与港珠澳大桥、西部沿海高速共同构成“香港—珠海—江门—粤西”大通道,带动珠江口的核心资源加快向台山等地延伸和集聚,为台山带来产业带、城市群、生活圈的新契机。


再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当前,台山正抢抓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历史机遇,谋深做实“大桥经济”,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走深走实,努力在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上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台山正谋深做实“大桥经济”,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走深走实。台山融媒供图


大城正起

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台山中心图书馆坐落于台山市高品质新居住示范区(下称“台山市高品区”),目前藏书已经超过20万册。其高颜值、有内涵、智能化的特点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打卡和学习,小学生董恩就是它的忠实粉丝之一,她说:“这里干净整洁,有好多书,离我家也近,我很喜欢这里。”


受欢迎的不止台山中心图书馆,更是整个台山市高品区。它的前身是台城街道的西湖工业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但随着城市更新发展,原本偏远的工业区变成城市核心区,旧规划旧配套逐渐难以满足新时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2年11月26日,高品区正式启动,持续焕新,为台山城市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如今,在台山市高品区内,新楼盘为群众提供更多居住新选择;福美山生态公园入选省城市建设领域可复制推广典型案例;台城二小林荣源校区及新宁中学李树芬校区升级改造工程已完成并启用,马兰芳幼儿园福美校区正紧锣密鼓建设中……一幅幅美好生活新图景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台山市高品区的蝶变,正是台山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今年,台山入选广东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是江门唯一入选的县级市。


台山市高品区。台山融媒供图


如今,台山正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八大行动”,试点期内将围绕打造产业发展新空间、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样板、激发“侨牌”新动能、开创“五老”改造新典范、引领未来社区建设新范式、探索“幼转老”“老幼共托”建设新模式等多个领域开展探索创新。


新型城镇化,因“大桥”而更有魅力,因“人”而更精彩。随着城镇吸引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人和这座城市实现“双向奔赴”。今年以来,台山已引入高层次人才161人、博士和博士后8人,新增校企合作企业10家、校企共建校内外实习基地2个,全市新增就业超过4千人。


大业正兴

产业发展跑出新速度


深中通道和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开通,以及深江高铁建设的推进,将让台山和其他湾区城市更易实现产业化、创新链的深度融合,给台山在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等多个方面带来深远的影响。


桥通,路通,财通。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黄茅海跨海通道开通后,交通物流的降本提质增效将尤为明显。台山市合众食品企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中港合资企业,每年约有价值2000万元的速食米粉、河粉、方便面等食品类产品经公益港、深圳港等港口报关,水运至港澳。该公司副经理敖海文介绍:“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后,货物运输到港澳的时间和成本可大大缩短,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拓宽产品在港澳市场的销路。”


而对于湾区产业的生产外溢,台山也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完善的产业链来承接。近年来,台山市大抓县域主导产业发展,锚定“万亩千亿”园区目标,着力提升工业新城、广海湾两大产业平台建设运营水平,推动金属新材料、汽车零部件、清洁能源、食品四大百亿产业集群提质增效。今年前三季度,台山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增速高于省平均水平。此外,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江门台山产业园区在省考核中获优秀等次、获批省金属材料特色产业园,台山入选省级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


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台山融媒供图


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对投资环境和市场潜力的触觉最为灵敏。“大桥机遇”下,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圳市海斯比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斯比”)早早就把目光投向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落户台山。据了解,由于海斯比生产的移动浮岛产品单个尺寸较大,且需良好的水域条件用于建造、测试、交付,因此公司将目光锁定台山。“经过考察,我们发现台山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出海口有很好的深水航道。”海斯比副总经理林伟东说。


眼下,海斯比的首个移动浮岛项目“圆周号”已在台山完成建造工作。“我们计划在台山建立深海装备制造基地,充分发挥深圳‘技术研发’优势,利用江门得天独厚的制造条件和空间条件,为加快打造‘海上新广东’作出更多贡献。”林伟东说。


大美正现

农文旅“融”出新名片


进入12月,四九镇东冠村瑷露德玛芦荟庄园内,近千亩芦荟依然翠绿,吸引众多湾区游客游玩打卡。这里是一个美式田园风情的芦荟主题庄园,集有机芦荟种植、生态景观观赏、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是台山市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一大亮点项目。四九镇党委委员郑梁柱说:“每年芦荟开花的时候,来四九镇的游客非常多,带动了村中鸡爪芋、黑豆等农产品的销售。同时,串联起李凌红色教育基地、周边民宿景点、农家乐采摘园等,打造一条集游碧道、观侨圩、采瓜果、赏风景等内容为一体的精品旅游路线。”


芦荟庄园。四九镇供图


小乡村成网红,农文旅深融合,游客乐村民笑。这样的案例,在台山越来越多。一直以来,台山都以旅游资源丰富著称,当地拥有“滨海风光、温泉养生、田园牧歌、华侨文化、海丝史迹、红色经典、台山排球、影视基地”八大文旅品牌。当前,台山正乘着大桥东风,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建设,以川山群岛为核心,统筹“华侨文化”“海丝文化”两大资源,串联起新宁铁路侨乡文化、南粤古驿道绿美生态、海上丝绸之路滨海风光三条线路,打造六个特色体验区,让全国尤其是大湾区旅客爱上大美台山。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重点文旅项目,对带动区域的农文旅融合发展具有“龙头牵引”的价值。近年来,台山积极推进川岛宿集、铂玥温泉城等一系列重大文旅地标项目的建设,同时加大文旅招商力度,将知名度高的优质资源转变为优质文旅产品。


越来越多企业参与其中,立足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比如台山市国有粮食集团有限公司与台山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推出农产品工业旅游项目,组织游客深度参观“珍香”大米加工厂。“截至11月,我们已累计接待超70个团队、超2700名游客。深中通道开通后,超过一半游客来自港澳。”台山市国有粮食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茂新说。


“大桥东风”吹拂下,台山正加快打造文旅消费新业态、新场景,全面提升文旅产业发展能级。在广海镇鲲鹏村,“蓝色鲲鹏村”外立面墙绘、“夕阳下的海堤”渔港灯塔等新晋网红打卡点已经完工。“黄茅海跨海通道开通后,便捷的交通能让鲲鹏村与周边的滨海景区实现联动,吸引更多游客。”鲲鹏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蔡长辉表示,鲲鹏村将继续推动打造“电商小铺”和集装箱集市,并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吸引更多游客到台山游玩。


广海镇鲲鹏村。鲲鹏村供图



台山发布编辑部

编辑:梁菁怡

来源:台山发布整理自南方日报(记者/叶芷晴)

投稿邮箱:tsfb001@qq.com


▲为文明台山加油点赞


台山发布
在这里,你能听到最权威的台山声音,最生动的侨乡故事。感知台山,就从“台山发布”开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