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郭永乐 摄
超级工程
过去6年,港珠澳大桥见证了世界级湾区的诞生,尤其是2023年“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落地,标志着港珠澳“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
就在港珠澳大桥建成的2年后,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打下了首根钢管桩,开始动工。
其中,黄茅海大桥全长2200米,是世界上跨径最大的三塔公路斜拉桥。在建设过程中,它还创下了两项世界纪录。
如今,三级通道成型,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把曾经隔水相望的土地,再次缝合在了一起。
从桥到侨
你知道的是,他们喜欢逛山姆、买鲍师傅、citywalk;但你不知道的是,有一群人热衷于北上买房。而他们选择置业的城市,不是深圳、也不是广州,而是港珠澳大桥往西1小时车程的,江门。
这是一座位于珠三角西部的城市,面朝大海,在海外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侨乡。
江门有“中国侨乡”的美誉,祖籍江门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近530万人,比常住人口还要多。
改革开放后,广大侨胞和港澳乡亲报效桑梓,外资、技术、设备涌入江门,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直到现在,江门活跃着4000多家侨资企业,累计投资总额超过470亿美元。
穿越时空,这条连结着经济和情感的纽带,仍然把江门与港澳、与世界紧紧相连。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越来越多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回到江门投资兴业、安居生活。
协调之翼
广东省委明确提出,“要健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促进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融湾发展”。
去年,珠江口东岸深、莞、惠的GDP合计5.22万亿元,而西岸珠、中、江三城只有1.21万亿元。西岸三城,不敌东岸一城,是珠江口两岸“东强西弱”的现状。
珠江口西岸城市群如何提档?连接东岸高端要素资源是必选项。
放眼整个大湾区,江门处于“承东启西”的位置,与广佛都市圈、深港经济圈两大龙头的陆路距离均在100公里左右,是大湾区通向粤西和大西南的枢纽门户。
以侨乡为纽带,延长港珠澳大桥,提升珠江口东西两岸一体化发展水平,辐射粤西融湾发展。这,就是黄茅海跨海通道的重要意义。
100年多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写到,“在西江河口,东起澳门,西至铜鼓洲,可用之地约二百英方里。”意思是可以在这里开发出一片新的天地。
当初的铜鼓洲,就是今天黄茅海跨海通道的西登陆点,江门台山广海湾。
台山发布编辑部
编辑:梁菁怡
来源: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江门发布
投稿邮箱:tsfb0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