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常听闻这样一句话:“穷养富养,皆不如有教养。”人可失财,却万不可失礼。古言说得极为实在,“养儿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此语虽显直白,却如洪钟巨响般深刻地揭示出教育子女的核心关键所在。它仿若一记嘹亮的警钟,时刻提醒着我们,在孩子的成长进程中,绝不能仅仅将目光聚焦于物质的给予,而应高度重视品德的精心培育。
倘若你们家的孩子无论做何事都需父母催促,晚上睡觉得催,早上起床得催,洗脸刷牙要催,做作业要催,甚至吃饭也得催。面对这样的孩子,身为父母的我们究竟该如何进行教育呢?这无疑是众多家长面临的棘手难题。当孩子缺乏自主性与自律性时,我们切不可一味地单纯催促,而应深入探寻其背后的缘由,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若要培养出一个既孝顺又不失优雅风度的孩子,务必牢记,在孩子十五岁之前进行正确的引导至关重要。这个阶段乃是孩子性格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的教育将对他们的一生带来深远影响。首先,要让孩子清楚地明白,去别人家中绝不可乱翻东西。这绝非仅仅是一种礼貌行为,更是对他人隐私与空间的高度尊崇。想象一下,当孩子踏入别人的家门时,宛如一位文明的小使者,竭力克制着自己的好奇心,以恰当得体的行为举止展现出自身的良好教养。他们深知,别人的物品皆有其主人,未经允许绝不可随意触碰。如此这般的孩子,必定会赢得他人的喜爱与尊重。同时,孩子需学会尊重长辈。尊重长辈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言行举止到内心深处的敬重,皆能充分体现孩子的品德修养。在与长辈交流时,要运用恰当的语言和态度,用心倾听他们的教导与建议。比如,孩子见到长辈应主动问好,耐心聆听长辈的话语,不打断、不顶嘴。当长辈给予指导时,要虚心接受并表达诚挚的感谢。这种尊重绝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礼仪,更是内心深处对长辈丰富经验与智慧的由衷认可。在公共场合,孩子绝对不能用手指人。这看似小小的举动,却能鲜明地反映出一个人的素养高低。用手指人会给人带来不礼貌和冒犯之感,我们要教导孩子以文明的方式与人交流互动。可以用微笑、点头或者友好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让孩子深刻明白,公共场合是大家共同的空间,我们的行为不仅代表着自己,更会对他人的感受产生影响。吃饭之时,不可浪费粮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让孩子懂得珍惜粮食,这不单单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一种品德的生动体现。我们可以给孩子讲述农民伯伯辛勤劳作的故事,让他们深入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从而培养孩子对劳动的尊重以及感恩之心。在餐桌上,鼓励孩子适量取餐,不挑食、不浪费。当孩子养成珍惜粮食的良好习惯时,他们也会更加懂得珍惜生活中的一切美好。还要郑重地告诉孩子们,吃要有吃相,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良好的仪态不仅能给人留下美好印象,更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吃饭时要文明用餐,不大声咀嚼,不狼吞虎咽,运用正确的餐具使用方法,展现出优雅的餐桌礼仪。站立时要挺直脊梁,彰显自信与活力,不弯腰驼背,不东倒西歪。坐着时要端正姿态,不懒散随意,不跷二郎腿,保持端庄稳重。让孩子们知礼、懂礼且守礼,成为一个有教养、广受欢迎的人。一个懂规矩、有教养的孩子,其人品必定不差,朋友也定然不会少。他们所经手处理的事情,别人也一定会赞不绝口。因为有教养的孩子懂得尊重他人,善于与人合作,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他们在与人交往中,会用温暖的语言和行动传递爱与关怀,为身边的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我们作为父母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去深刻影响孩子。我们要成为孩子的榜样,展现出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德,不浪费资源,保持良好的仪态。当孩子看到我们的行为时,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进行模仿,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同时,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与耐心,引领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切不可急于求成。当孩子犯错时,我们不要急于批评指责,而是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认识到错误,并引导他们加以改正。用爱去包容孩子的不足,用耐心去等待他们的成长。
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出有教养的孩子,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绽放出绚丽夺目的光彩,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写于湘南千年水乡古镇大浦
2024.10.15.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