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闹海》爆火背后:人一辈子,要觉悟这5条修行真相

文化   2025-02-07 17:39   上海  

*贴片含广告

作者 | 洞见ciyu

来源 | 洞见(ID:DJ00123987)



最近,《哪吒之魔童闹海》口碑爆棚,同时也成为中国影史上票房最高的系列电影之一。

 

第一部《魔童降世》,哪吒的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燃了多少人的心。

 

而续作《魔童闹海》也是远远超出了期待,饺子导演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尊重电影、尊重观众。


外在是精美的特效外衣,内里是丰满的内容骨架,可入眼,也可入心。

  

(图源网络侵删有部分剧透,介意的书友可先看电影~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哪吒。

 

我们是看客,也是剧中人。

 

小孩子看的是欢声笑语,不惑之年的我却看到了5条人生修行真相。

 



  • 命运看似牢不可破的大网里,总有永不妥协的漏网之鱼。


在佛教里,哪吒名为那罗鸠婆,意指可爱。

 

以往影视文学内容中,哪吒或帅气,或正气。

 

饺子导演却一反常态,塑造了顶着两大黑圆圈的“丑哪吒”。

 

很多人评价其是改编力度最大的哪吒。

 

我却认为饺子是哪吒形象最忠实的拥护者。

 

神话里,哪吒剔骨还父,大闹东海,是一种不妥协。

 

在“魔童”系列里,哪吒不屈服于偏见,不顺从于强权,亦是一种不妥协。

 

千变万变,哪吒的精神内核从未改变过。

 


在《魔童降世》里,在小小的陈塘关里,在父母的庇佑下,哪吒虽有偏见压身,但一腔热血,遇水架桥,逢山开路。

 

在《魔童闹海》里,哪吒走出了陈塘关,看到了外面世界。

 

他撞了南墙,在庞大到几乎无形的权力和规则下,原来一人之力也有时尽。

 

他流过眼泪,在父母和百姓命悬一线时,也有无可奈何的境地。

 

换成常人,可能对这个世界俯首妥协。

 

哪吒却心有锐气,仍想试试改变世界、改变命运。

 

北岛写过一首诗《波兰来客》:“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年轻时,我们也有梦。

 

可等到一头扎进社会里时,年少时的那一场梦碎了一地。

 

我们缓慢受锤着,自己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

 

你安慰自己这是一种成熟,一种清醒。

 

但哪吒告诉我们另一种选择:生活很难,我们依然热爱生活;现实残酷,我们仍可天高地厚着。

 



  • 终其一生,人所追求的是自我看见、自我认可。


在《哪吒之魔童闹海》的世界观里,以仙为尊。

 

人、妖、魔,都想成为仙人,摆脱身份的桎梏,取得别人的认可。

 

比如申公豹成为阐教弟子后,是十里八乡的骄傲。

 

比如东海龙王投降于天庭,也是想谋得安身之处。

 

甚至哪吒一开始也执着于这一层身份。

 

在第一部里,他喊道:“天命算什么?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

 

说白了,哪吒是渴望成仙的,也想通过仙界的考核。

 

但越从自身之外寻求肯定,越容易给人生套上枷锁。

 

因此,哪吒最后觉醒了,他认可了自己:小爷我就是魔,那又咋样?

 


一味迎合别人,只会让自己身心疲惫。

 

脚下的路通往哪里,该由自己说了算;过的生活好坏,该由自己来评判。

 

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饺子导演曾是华西医科大学的一名医学生。

 

名校出身,别人眼中的优秀学霸。

 

医生这个职业,是世人眼中香饽饽的行当。

 

大三时,他却决定重拾心中的热爱,自学起三维动画。

 

弃医从影的他受到了很多人的歧视和白眼,甚至最好的朋友都对他说好自为之吧。

 

但是饺子听从内心,坚持画到底,最后过上了自己喜欢的人生。

 

一个人的真实需求,需要被自己看见。

 

只有把眼光和心力放在自己身上,接纳自己,形成自我认同,才能在这个喧嚣的世界活得从容且尽兴。

 

 


  • 让花成花,让树成树,把孩子还给孩子,把自己还给自己。


中国文化里,强调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男性是家庭的统治者,是子女的管理者,因此有父权至上的观念。

 

这也导致反抗父权这种对应文化应运而生,比如传统神话里的哪吒弑父。

 

但是之前文化里的反抗父权都是一种意识表达,《哪吒之魔童闹海》则提供了一种方案。

 

敖丙与敖光,是中国父母与孩子关系的映射。

 

敖光是爱敖丙的,称之为父爱如山也不为过。

 

在敖丙生死未卜时,他一怒冲冠,欲图屠戮陈塘关。

  

但是敖光又是典型的中国父亲。

 

他把自己的理想和荣光都寄托在敖丙身上。



当敖丙要去收服哪吒时,敖光用全族身上最硬的龙鳞,给儿子打造了一件无坚不摧的龙鳞甲,让他不要辜负自己的嘱托。

 

敖丙走的每一步路,结交的每一个朋友,他都要干涉。

 

在某种程度上,敖丙成为敖光的人生续集。

 

这是不是像极了我们与父母的关系?

 

从小学的兴趣班到大学的专业,父母一手安排;从工作到结婚,父母希望我们按照他们的意愿走。

 

这种症结,应该如何破解呢?

 

我想,为人父母者,不如学学敖光;为人子女者,不如学学敖丙。

 

在影片最后,敖丙没有选择跟父亲走,而是忠于内心,选择了自己的道路。

 

而敖光也选择了放手,鼓励孩子去追求自己的人生。

 

让花成花,让树成树。

 

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有各自的人生剧本要书写,可以互为依仗,却不可代笔。




  • 世界是一个圆,你所释放的善意终有一天会流到自己身上。

 

庄子说: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

 

泽地里的野鸡,经常遭受饥饿,走十步就吃一口食,走百步便喝一口水。

 

后人将其总结引申为:一啄一饮,莫非前定。

 

意思是说,就连吃饭喝水这样的小事,也是由先前的因缘决定的。

 

人生也是如此,任何事都逃不开因果二字。

 

你怎样对别人,别人就会如何回报你。

 

李靖在申小豹面前顾全了申公豹的面子,申公豹也回以善意,备好了城内民众所需的药材和口粮,解决了李靖的燃眉之急。

 

李靖收留了夜叉,安置在李府当仆人,而夜叉在关键时刻,用石化的本领救了李靖夫妇的性命。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世间的美好总是环环相扣的,你种下的善因,终究有一天会在自己身上长出善果。

 

我喜欢一段话:谁都可能会有雨天没带伞的时候。你帮别人打了伞,日后有雨落在你身上时,也会有人为你撑起一把伞。

 

一个人伸出的援助之手,是在帮助别人,也是在托举自己。




  • 人性里,一半仙一半妖,一半佛一半魔。


西方人说:人性,是神性和兽性的混合物。

 

一个人可以凶残如兽,也可以慈悲如神。

 

电影中有两个情节让人印象深刻。

 

第一个情节是,申小豹来找申公豹,申公豹罕见地露出一丝温情。

 

他关心弟弟这几年有没有长进,挂念家中父亲是否安好。

 

自己舍不得吃丹药,让弟弟带回家分给家里人。

 

但是他外面,又是一个狠辣的恶人。

 

在阐教时,不知干了多少脏勾当。

 

以歹毒之心设计哪吒时,无所不用其极。

 

与龙王们联手,用炼狱妖军围攻陈塘关时,死伤无数,心中却不起一点波澜。

 

两颗截然不同的心脏,跳动在同一个胸腔里。

 


第二个情节是,最后决战的场景。

 

炼狱妖族大军与阐教大军互相厮杀。

 

一股是乌泱泱的黑色洪流,一股是煌煌正气的金色洪流,毅然碰撞在一起。

 

定格的画面,仿佛带着五分隐喻,五分反讽。

 

这时候,谁是正义,谁是邪恶呢?

 

人心最难直视,佛魔只在一念之间。

 

人终其一生,都在心中拔河。

 

此一时,也许是善战胜恶;彼一时,也许是恶战胜善。

 

可惜的是,向上之路注定步履艰难,向下之门永远敞开。

 

因此,克己明心,是人一生的修行。

 

真正厉害的人,都会努力超越自己,超越本身的“恶”,避免自己沉沦下去。





在谈到创造初衷时,饺子导演这样说道:我之所以喜欢这个角色这个题材,是因为他是我们心目当中一种精神引导。

 

在这部电影里,哪吒,敖丙、申公豹不再是神话式的人物,而是普通人的集合。


他们遇到的人生困境,我们都会遇到。


他们的蜕变经历、觉醒过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人生参照。


点个「在看」我们都可以成为哪吒,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 | 洞见ciyu
来源 | 洞见(ID:DJ00123987)

排版 | 余景

图片 | 图虫创意


新书上线

假期余额已清零,是时候给大脑充充电啦!

和樊登老师一起,轻松开启元气满满的新阶段!

《银元时代生活史》带你穿越百年,感受银元叮当时的生活百态;
《什么是科学》叩击真理之门,揭开科学的本质与奥秘。

点击下方图片,听樊登老师为你解读👇

帆书樊登讲书
欢迎关注「帆书樊登讲书」。和7000万书友一起,听懂好书,生活更好! 商务合作➕IIIris-l(请注明来意)
 最新文章